硅谷“跳崖”
45岁时,陈毓华做出了一个决定,一个家人都不能同意的决定:回国创业。“其实这个岁数已经晚了,但当时孩子刚上了大学,我也没什么负担,正好可以干点事情。妻子虽然不同意,但最终没能拗过我。”
陈毓华1993年去美国,出国前他在吉林大学读软件专业硕士,来到美国拿到硕士学位后就去了硅谷的惠尔丰(VeriFone)公司,这是一家开发电子支付产品的公司。“第一个通过认证的SET电子钱包就是我做的。”陈毓华愉快地回忆着。
后来,惠尔丰公司与惠普合作,他又在惠普供职。做了几年后,他跳槽到Ebay.在硅谷一晃就是十来年。虽然没有坐上千万年薪的位置,但陈毓华至少衣食无忧。年薪十几万美元,再加上公司股票之类,他过得还算滋润。
但这种滋润的生活,对于一个不安分的心来说,绝对不会是一种最终的选择。陈毓华就有着这样一颗心。
“生活就像攀登,当你达到一个高度之后,可能上面很平坦,有些人可能会沿着这种平坦的路一直走下去,但这样的人生不精彩。”陈毓华哲学地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理解:“我的选择是跳下去,重新找一条路,重新攀登。”
陈毓华从硅谷这个平台上跳了下来,走上了回中国创业这条路。“这种选择是很自然的,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有几个时代能像现在这个时期蓬勃发展?现在我们赶上了,还不抓住机遇?”他笑言:“我周围80%的人都想回来,但还下不了决心。不过,再不早点回来,以后机会就越来越少。”
“裸体”创业
陈毓华是学IT的,做IT自然是他的首选。IT有很多分支,做什么呢?他把目光瞄准了物联网。
“你知道互联网吧,它联的是计算机,是一种信息的联网,是服务的网。而物联网是互联网的一种延伸,是物与物的实体互联,便于更好地提供服务。”陈毓华对他所研究的领域作了一个解释。
他关注的是物联网领域中的工业传感网,认为这是一种最符合中国国情的产品。“中国的制造企业都有生产线,但人工的居多,自动化的很少,只是局部点的自动化。如果不能实现全部的自动化,生产效率不高是一方面,想成为制造业大国更不可能。”陈毓华坦言。
他所作的就是工业传感网,所生产的产品就是把所有的生产线进行智能连接。
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东西,全新的东西就意味着创造。2005年陈毓华创立曼博科技有限公司,2006年8月真正开始运营。他把自己的创业称为“裸体”创业:没有资金,没有市场,没有关系。“像我们这样的公司,一般的寿命是20个月,但我们坚持到了现在。”陈毓华自豪地说。
刚创业那会儿,除了自己的投入,吉林高新区给了他50万元人民币,但对一个公司来说,这远远不够。他有同学在吉大当老师,他就用技术资源换场地,吉大给他办公场地,他给吉大提供实习基地。同时,他还是吉林大学的兼职教师,免费给学生上课。做公司缺了钱,他就找了几个兼职教师,做些项目赚些钱,再投入到自己的创业研发当中。现在他还是东北师范大学、东北电力大学的兼职教授,公司地址也在吉林大学院内。
“公司能挺过来,核心是一种精神。你能撑得住,企业就能撑得住。经历艰难困苦,体味玉汝于成,那种人生升华,你不做是体会不到的。”这种经历,陈毓华刻骨铭心。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