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产地与分布:草原红牛是利用乳肉兼用型短角牛与蒙古牛杂交,经长期选育而育成的乳肉兼用品种,1985年命名。产区为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巴彦淖尔盟,吉林省的白城市和河北省的张家口、张北等地。
2、外貌特征:草原红牛大部分有角,全身被毛为紫红色或红色,部分牛的腹下或乳房有小片白斑。体格中等,头较轻,大多数有角,角多伸向前外方,呈倒八字行,略向内弯曲。颈肩结合良好,胸宽深,背腰平直,四肢端正,蹄质结买。乳房发育较好。成年公牛体重700~800千克,母牛为450~500千克。犊牛初生重30~32千克。
3、品种性能:饲养方式主要依靠在天然草地放牧,18月龄体重公牛约300千克,母牛270千克。据测定,18月龄的阉牛,经放牧肥育,屠宰率为50.8%,净肉率为41.0%。经短期肥育的牛,屠宰率可达58.2%,净肉率达49.5%。在以放牧为主的条件下,年产奶量为1500千克左右。在放牧加补饲的条件下,平均产奶量为1800~2000千克,乳脂率4.0%。草原红牛繁殖性能良好,性成熟年龄为14~16月龄,初情期多在18月龄。发情周期在吉林报导为 21.2 天,在内蒙古报导为 20.1 天。母牛一般于 4 月份开始发情, 6~7 月份为旺季。妊娠期平均 283 天。 在放牧条件下,繁殖成活率为68.5%~84.7%。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