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类的鱼类由于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生活习性。渔民群众在长期的养殖实践过程中,对这些主要养殖鱼类的“脾气”十分熟悉,并往往加以“人格化”。实际上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是鱼类的本能。
鲢性急躁,行动敏捷,活泼而善跳跃,能跳出水面1m多高,网捕时,常跳出网外;遇水流容易逆水潜逃,不易捕捞。素有“急躁白鲢”之称。
鳙性温和,行动迟缓,捕捞时不跳跃,遇水流也不易潜逃,易捕捞。其抢食远逊于鲢。素有“好人花鲢”之称。故湖泊、水库等大水面养殖,鳙比鲢放养多,其回捕率高是一个重要原因。
草鱼性活泼,行动迅速,游泳快;其食量大,抢食凶,素有“强盗草鱼”之称。
青鱼性胆怯,行动迟缓;吃食斯文,摄食螺蚬时,先用咽喉齿将螺蚬咬碎,再吐出,挑肉吃;抢食能力差,咬碎的螺蚬肉常被鲤、鲂鱼抢食;如螺蚬变质,青鱼会拒食;又因它们在2龄鱼种阶段食性转化,饲养较困难,如无适口饵料,容易得病,成活率低。渔民称其为“秀才青鱼”。
鲤、鲫、鲮鱼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强,食性杂;对饵料的要求不严,寻食能力强;能清扫食场残饵,防止其腐烂变质。故渔民称其为“清洁工”。
团头鲂性情温驯,易捕捞,抗病率较强。鳊鱼性胆怯,不易捕捞。在苗种阶段体单薄,较娇嫩,操作时鳞片容易脱落;且耐低氧能力较差。
------------参考于王武老师的《鱼类增养殖学》,觉得有意思,抄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