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99|回复: 4

水产饲料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0 13: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叶元土 林仕梅 罗莉
  (西南农业大学水产系,重庆北碚400716)
  1  新时期渔业发展对水产饲料发展的影响
  1.1水产品总量持续增长将促进水产饲料的持续发展
  近20年来,我国水产品的年均增长率已经达到10.5%,超过6.8%的世界年均增长率。1998年水产品总量为3906万吨,1999年达到4212万吨,在世界水产总量排名中,从1989年起连续居世界的第一位。图1是我国渔业总量历年的增长变化图。随着人民膳食结构的改变和中国加入WTO的来临,作为水产品总量世界第一的水产大国,水产品国际贸易量和国内消费量会有持续地增长,水产品总量的持续增长会带动水产饲料工业的持续发展,这也为水产饲料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1.2 水产品已经成为重要的食物蛋白质源,饲料的安全性关系到人的安全
  渔业发展的最大成就在于水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基本满足了社会对水产品的需求。从1990年起,水产品总产量达到我国肉类(肉禽、水产品)食物生产量的36%,如图2所示。从1995年起我国水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到1998年全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已经达到31/kg.年.人,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10kg。基本满足了不同消费层次对水产品的需求,渔业已经成为我国食物供给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品的很大比例来自于水产饲料的养殖产品,因此,饲料的安全性通过水产品的传递与人的健康和安全紧密相联系,凡是对人体有害、有毒的成分均应该受到禁止,无公害水产品的需求会带动对无公害水产饲料的发展。
  1.3 养殖渔业的发展、尤其是海水养殖业的发展会进一步促进水产饲料总量的增长,海水养殖饲料的发展可能会成为水产饲料的新的增长点
  从图1中可以发现从80年代后期开始养殖总量超过了捕捞总量,我国是世界主要渔业国家中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唯一国家。
  我国的养殖渔业主要包括海水养殖和内陆淡水养殖,我国海水、淡水养殖产量增长情况见图3。淡水养殖总量高于海水养殖总量,海淡水养殖总量在80年代以后实现了快速增长。
  1998年,全国内陆养殖面积达到508万公顷,养殖产量达到1322万吨。我国内陆养殖水域主要包括池塘、湖泊、水库、河沟和稻田。各类水域的面积比例见图4,在508万公顷内陆养殖水域中,池塘占33%、水库26%、稻田21%、湖泊14%、河沟6%。池塘养殖是我国内陆水产养殖的主要形式,养殖产量占我国内陆养殖产量的74%,见图5。1998年,全国池塘养殖面积为209万公顷(占池塘、水库、湖泊、河沟总面积的41.1%),产量达到951万吨,单产为4561kg/公顷(304kg/亩)。因此,池塘渔业是内陆的主体,池塘养殖技术的发展和养殖产量的增长对内陆渔业的发展均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淡水动物配合饲料的发展也应该把重点放在池塘养殖水产饲料的发展方面。
  湖泊、水库、河沟、稻田养殖也是重要的内陆水产养殖水域,1998年全国湖泊养殖面积88万公顷,养殖产量85万吨,占养殖总量的7%(见图5);水库养殖面积160万公顷,养殖产量129万吨,占养殖总量的10%;河沟养殖面积38万亩,养殖产量64万吨,占养殖总量的5%;稻田养成鱼面积达到132万公顷,养殖产量55万吨,占养殖总量的4%。这部分的养殖多为粗放养殖方式,很少使用配合饲料进行集约式的养殖,因此,水产饲料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会有很大的局限性。
  海水养殖在80年代初,由于对虾养殖获得突破,形成以对虾为龙头、鱼虾贝藻全面发展的格局。1997年海水养殖面积为93.79万hm2。海水养殖种类达到40余种,除贝类、藻类与虾类外,还增加了10余种名贵鱼类;在养殖方式上,除池塘、港湾与网箱养鱼外,尚兴起工厂化养殖牙鲆、石斑鱼等集约型养殖方式;鱼、虾、海珍品(鲍、海参、扇贝等)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比例逐年增大,1997年达20%以上。 目前的海水养殖多数使用鲜活或冰冻鱼虾直接投喂的方式,使用配合饲料的比例还很少。由于直接投喂鱼虾作用饲料既造成资源的浪费,又污染了养殖水域,因此海水动物配合饲料的发展会有很好的前景。
  虽然目前海水养殖还落后于淡水养殖,我国有大量的海滩、浅海水域资源,同时海水养殖种类的数量大于淡水,因此,海水养殖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在养殖多品种结构上均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相应的海水养殖饲料的发展潜力也非常巨大。
  从以上分析来看,内陆水产中池塘养殖渔业是主体,其次才是水库、湖泊。因此,水产饲料的市场也主要在池塘养殖和水库、湖泊网箱养殖方面的应用。同时海水水产养殖动物的配合饲料的开发应该受到重视,也可能是水产饲料工 业新的增长点之一。
  1.4 养殖品种结构的多元化发展要求水产配合饲料的品种结构也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养殖渔业发展的重大变化之一就是养殖方式与养殖品种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养殖品种结构的多元化要求提供响应的多品种的水产配合饲料。一个养殖品种要实现产业化的发展必须实现苗种的规模化生产和商品鱼的集约式养殖生产,而集约化养殖必须有相应的配合饲料的供应作为有效的保障。
  图6是我国1998年淡水养殖品种结构组成图示,鲢鳙鱼、草鱼和鲤鱼占总量的70%,而这种结构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四大家鱼、鲤鱼占总量的比例在逐年下降,今后的养殖品种结构组成中一种鱼的比例最高不应该超过10-15%。我国有丰富的鱼类种质资源,已经查明有海、淡水鱼类3000多种。其中淡水鱼类900多种,分属于13目38科226属;海水鱼类2200多种,其中南海1400多种,东海800多种,黄海和渤海200多种;海洋甲壳类中的磷虾类40多种、虾类300多种、蟹类600多种,头足类90多种。我国是世界上引种最多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60年代以来, 我国已引进鱼类60余种, 虾类近10种, 贝类近10种, 藻类10余种, 其他水生生物多种。因此养殖品种结构多元化的物质基础已经具备,水产动物营养与水产饲料的发展必须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应该加强不同养殖品种的营养需要、饲养标准和配合饲料的研究与产品开发。
  1.5 绿色水产品的开发和渔业环境的保护对水产饲料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代渔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对绿色水产品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时对养殖水域的环境保护也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国加入WTO的日益临近,对安全无毒副作用的水产品的需求量会显著增加,这就要求有足够的绿色水产品供应市场的需要。从目前的资料分析来看,养殖鱼产品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重金属和一般金属的超标、药物的残留等,有害因子的来源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养殖饲料中药物、重金属、一般金属如铁锰锌、激素等的残留; 2)鱼类对养殖水域环境中(包括底泥)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富集和积累;3)水产品对治疗用药物的富集和残留;4)鱼类对水污染物质如石油类物质、农药等的富集和残留。要获得绿色水产品的主要技术方案一是加强养殖水域环境的保护提倡健康养殖技术,二是饲料的无公害化或绿色化,三是疾病防治药物的无公害化,四是在水产品上市之前必须有一个停药期。因此,要获得绿色水产品必须有绿色配合饲料的供应,这也对水产配合饲料的研究和饲料的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渔业水域环境的保护也是现代渔业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方面,污染了的水域环境对养殖渔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渔业污染事故的发生率明显增多、鱼病种类和发生率也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养殖渔业对水域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如在投喂的饲料中有70%左右的饲料物质尚留在水域环境中,仅有30%左右的饲料物质转化为鱼产品。因此,对养殖水域环境的保护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配合饲料的在水中的流失、显著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和饲料物质在鱼体内的转化率就是新时期必须面对的课题。
  2我国饲料工业与水产饲料的发展概况
  饲料工业还是一个新兴的农业工业,世界饲料工业的发展也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发达国家的饲料工业在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的20年间是大发展时期,到80年代已经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我国饲料工业开始于70年代中后期,尽管起步晚,但发展较快,平均每年以25%的高速度发展,我国饲料产量历年的变化见图7。进入80年代,饲料工业已经列入国家经济发展计划。1994年,我国饲料工业的年产量达到4523万吨,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1997年我国饲料工业产值达1261亿元,产值位居我国国民经济41个主要行业中的第20位,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饲料工业已成为我国工业体系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1996年我国人均占有饲料量为47kg,美国为450kg,英国为300kg,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我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成果显著,近年水产饲料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30%(饲料工业总增长率为25%)。80年代初期,国家把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配方的研究列入了国家饲料开发项目,开始了我国的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配方的研究工作。“六五”至“九五”,分别进行了“我国主要养殖鱼类的营养需求和鱼饲料配方的研究”,“主要水生动物饲料标准及检测技术的研究”,“鱼类营养及饲料配制技术的研究”,“鱼、虾饲料参数的研究”等项目。目前还对我国主要名优养殖对象的饲料添加剂、预混料等进行研究。已经颁布了鳗鲡和中国对虾的饲料标准;目前正在进行一些主要养殖鱼类的饲料标准制定工作。我国水产饲料在饲料原料、加工、机械、添加剂以及研究开发条件、测验手段、质量监测、科研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诸多方面,均得到相应发展,具备了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发展工业生产的能力。在主要养殖鱼类、虾类、爬行类对各种基本营养物质的需求、饲料配方以及某些饲料添加剂等方面进行了系列研究,取得许多重大科技成果。我国现有大中型渔用饲料生产企业360多家,年生产能力270万吨。
  然而,水产饲料业的发展离社会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为饲料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需要。水产品的总量占畜禽鱼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在整个饲料工业中,水产配合饲料仅占饲料总量5%,见图8;同时水产配合饲料在水产养殖生产中的使用率仅为10%,即使用配合饲料生产的水产品产量约占养殖总产量的10%。这既是水产饲料工业的差距,也是水产配合饲料发展的市场潜力,也表明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科技发展的任务非常的艰巨。
  3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3.1主要水产动物的营养化学研究
  主要目标是了解水产动物的生物化学组成,以及这些化学组成随着鱼类种类、发育阶段而发生的变化。这是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水产动物营养化学的研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1)化学组成的系统化分析,主要包括常规化学组成的分析、氨基酸组成分析、脂肪酸组成分析、矿物质组成分析、维生素组成分析。2)同一个体身体不同部位、不同的器官组织的化学组成分析。3)同一种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化学组成的分析。4)养殖条件下化学组成的变化(与天然状态下比较)。化学组成分析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水产动物的化学成分、营养价值及其发生变异的条件,同时为研究其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提供基础依据。
  目前,我国已经分析测定了60余种鱼类、18种虾蟹类、17种软体动物和海蜇的主要营养成分,其中对草鱼、团头鲂、长春鳊、鲤、青鱼、异育银鲫、鳜与中国对虾、中华鳖等的生化成分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对青鱼、草鱼、鲢、鳙、鲤、白虾等20余种淡水鱼、虾和带鱼、鲷、小黄鱼、中国对虾、鱿鱼、海胆等20余种主要海产品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较系统研究;对银鱼、中华鳖等数种主要淡水名优产品的氨基酸、脂肪酸和无机盐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根据营养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我国水产动物营养化学的研究工作还是刚刚起步。我国有900余种淡水鱼类、2200余种海水鱼类,还有大量的甲壳类、贝类、软体动物等,要完成主要养殖种类的营养化学分析还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同时,对具体的养殖动物的营养化学的分析也还不系统,如多数分析了肌肉的化学组成,而对不同器官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的化学组成很少进行研究,对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的研究就更少了。
  3.2主要水产养殖动物营养学研究
  营养学的研究目标主要是探讨营养素的营养作用、营养素的缺乏症与过多症、对营养素的需要量(包括同一种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又称为饲养标准、营养素的作用与各种生理机能之间的关系如营养与基因表达、营养与免疫等的关系。营养学是饲料学研究的基础,也是饲料配方设计的科学依据。
  水产动物营养研究始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水产动物品种繁多,又是生活在水域环境中的动物,进行营养代谢方面的研究比陆上的动物要困难得多。 已经进行了主要养殖鱼类、虾蟹类和中华鳖对主要营养物质的日需要量和饲料中适宜含量的研究。其中草鱼、青鱼、鲤、团头鲂、尼罗罗非鱼、鳗鲡、鳜、真鲷、黑鲷、花鲈、中国对虾、罗氏沼虾、中华鳖对蛋白质与氨基酸、脂肪与脂肪酸、主要维生素和矿物盐的需要量和饲料中适宜含量都基本查明,为研制配合饲料提供了科学依据。我国自80年代开始进行主要养殖鱼类配合饲料营养标准研制,先后制定了鲤、草鱼、尼罗罗非鱼、中国对虾等配合饲料营养标准,但尚未颁布执行。同时在养殖业和水产饲料工业迅速发展的驱动下,广泛开展了淡、海水主要养殖鱼类、虾蟹类、中华鳖等饲料配方研究,研制出许多优质配方。
  但是,水产动物营养学研究显著落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营养标准的数量难以满足生产的需要,多数特种养殖对象的营养需要标准缺乏,如黄鳝、泥鳅、鳜鱼、鲶鱼等。2)已有的营养标准内容不全面,如关于能量的需要、必需氨基酸的需要等还为进入标准。3)营养标准的阶段划分有待科学化,目前多数采用鱼苗、鱼种和育成鱼三个阶段的划分方法,从生产实践发现这种三阶段划分过粗,应该有更细致的、科学的划分方法,如按照体重或体长的阶段生长特点进行更系统、科学的划分。4)营养素的平衡模式尤其是必须氨基酸的平衡模式尚未提出,平衡营养理论在营养标准的体现还不够充分,导致主要满足蛋白质、脂肪和能量的需要而忽视了营养素的平衡需要。5)营养标准与原料的质量标准、配合饲料的投喂标准三者之间几乎脱节,而他们本应该紧密相联系的。6)以可消化营养素建立的养殖动物的营养需要标准的提出对于水产饲料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一模式的制定严重落后于生产的需要。
  3.3水产动物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
  水产动物的物质与能量代谢的研究主要目标是为了揭示饲料物质进入水产动物体内之后的运输、分布、分解、合成与能量的产生、转运、利用的一般规律,这是生理、生化研究主要领域,也是营养学、饲料学的重要基础。相对于水产动物营养化学称之为“静态营养学”的话,水产动物的物质与能量代谢就可以称之为“动态营养学”。由于对这一领域基础研究的缺乏,所以一系列的问题始终未能得到解答,如关于体内氨基酸的转运、利用和转化及其调控机制等过程几乎一无所知;关于脂肪酸的情况也是如此。再如关于水产动物的矿物质代谢与骨骼系统发育的关系也几乎是一片空白,导致关于如何改变养殖鱼类体型和提高生长速度的技术措施难以提高。我们以前多注重研究鱼体对饲料物质的摄入和鱼产品的产出,而对于这其间的物质、能量的代谢过程研究几乎未加以研究。
  最近几年,对鲤、草鱼、鲶鱼、尼罗罗非鱼、中国对虾、日本沼虾、鲍等养殖对象的能量代谢进行了研究,揭示了饲料能量在体内代谢的分配规律。但还有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关于蛋白质、氨基酸的中间代谢的研究未能有效地开展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和生产的发展。以后的工作可以在脂质的代谢与调控、蛋白质的代谢与调控、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与调控、矿物质的代谢与调控、维生素的代谢与调控、能量代谢与调控、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代谢特点等方面。
  水产养殖动物消化酶的研究有一定进展,探明了青鱼、草鱼、鲢、鲤、鲫、尼罗罗非鱼、真鲷和中国对虾、中华绒螯蟹等10余种鱼类和虾蟹类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及其动力学,同时,还系统测定了草鱼、团头鲂、青鱼、异育银鲫对10多种动植物饵料的消化率,鲢、鳙对微囊藻的消化率,长吻鮠对6种动植物饲料的消化率以及中国对虾对16种常用动植物饲料的蛋白质与氨基酸消化率。同时,还对我国常用动植物饲料的消化利用价值进行了比较分析。“九五”攻关项目又对部分鱼虾的饲料参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关于水产动物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才起步,任重而道远。但是,一旦有所成就时,对于主动性的调控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主动调控养殖动物的营养品质等就会成为现实。
  3.4水产养殖动物饲料配制技术的发展
  对于配合饲料的质量决定因素中,饲料配方是关键、饲料原料的质量是基础、饲料加工技术是有效的保障。因此,科学的饲料配制技术对于配合饲料的质量水平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的重要领域。现代饲料配方的配制要求按照实现:1)营养素最大限度地平衡,使养殖动物获得平衡营养,从而实现饲料物质向水产动物营养物质的最大限度的转化。2)饲料的消化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提高,以显著降低养殖的饲料成本投入和对水域环境的污染。3)水产动物生长速度要快,养殖的水产品的体型、体色要好,水产品的品质和营养均要好。4)饲料物质对水域环境的污染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得到有效的控制。5)养殖的水产品要符合绿色水产品的质量要求,对人体安全、无毒副作用。要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就要通过饲料配方的配制来完成,因此饲料配制技术水平要显著提高。新型的水产配合饲料可以称之为“高效的绿色、环保水产饲料”。
  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首先是对原料的选择,进入饲料配方的原料选择除了考虑价格因素外,更重要的就是考虑原料的营养水平、原料的可消化利用率,同时还要考虑到原料质量的变异对配方质量的影响。配合饲料能够最大限度地被水产动物消化吸收,饲料利用率高、粪便产生量最少、对水域环境的有机污染量小。
  其次是对平衡营养原理的科学、合理的应用。平衡营养要求饲料供给的各种营养素的平衡模式能够与养殖动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的平衡模式最大限度的接近,此时能够使饲料营养物质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养殖动物的组成物质、饲料物质的转化率最高、饲料物质的浪费和对水体的污染减小到最低限度。这些营养素的平衡模式包括必需氨基酸的平衡模式、各种维生素的平衡模式、各种矿物元素的平衡模式、蛋白质脂肪和能量的平衡模式等。要完全实现这些模式的绝对平衡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可以作到最大限度的接近是可以实现的。
  第三,阶段营养与阶段饲喂法在配合饲料配方配制中的实现。目前我们一般按照鱼苗、鱼种和成鱼三个阶段进行饲养和饲料配方的配制,这缺少科学的依据。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的阶段性,如幼鱼与成鱼、一龄鱼与二龄、三龄鱼等的生长速度、生理代谢特点是有一定差别的。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素的需求量和营养素的平衡模式是有显著差异的,因此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在科学确定养殖动物生长发育阶段的基础上,进行各阶段营养需要和营养素平衡模式的研究,为科学的饲料配制奠定基础。
  第四,饲料中磷的生物学效价(生物利用率),是配制动物日粮的一个重要参数。研究证明,不同植物性饲料中磷的生物学效价相差很大。以总磷量为满足动物的需求是很粗略的,应以满足有效磷的需要来配制水产动物的饲料,可以有效降低饲料对水域环境磷的污染量。
  3.5主要水产饲料添加剂的发展
  添加剂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营养素补充和调节营养素的平衡、对营养素利用的调节和促进、对饲料质量和性质的改善等方面,可以总结为“补充、改善、调节、促进”四大方面的作用。添加剂对于配合饲料营养作用的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作用的发挥必须建立在饲料原料的营养质量的基础之上。
  随着养殖业与饲料业的发展,相继开展了许多水产养殖动物,特别是名优养殖种类的添加剂研制。国家“九五”项目对水产饲料添加剂的开发也进行了较大的投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鲤、草鱼、尼罗罗非鱼、鳗鲡、鲈、鳜、真鲷等鱼类和中国对虾、罗氏沼虾与中华鳖等维生素、矿物盐添加剂,以及几种肉食性鱼类和虾类的诱食剂与促生长剂都已商品化,但效价尚需进一步提高。
  水产饲料添加剂的主要发展方向应该集中在添加剂的无公害化、调节营养素的平衡性、微量元素的有机化、维生素的性质稳定化、氨基酸的被膜化等几个方面,近期已经有较大的进展。
  3.6绿色、环保新型水产饲料的开发和研究
  可持续渔业,是指既要保持或增加水产养殖产量,又能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现有的渔业生产技术难以满足这一要求,无论是网箱养鱼、流水养鱼,还是池塘精养,均是以投喂饲料来获取一定的鱼产量,在现有生产方式下既污染了养殖水域环境,也易使鱼类出现病害,影响鱼类生长。据综合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在现有投喂饲料的养殖生产中,仅占投喂量的30%的饲料被鱼体用于增加其体重而移出了水域环境,还有70%左右的饲料物质留成于水域环境中。在这些损失的饲料中,约有15-25%的饲料在饲料投喂过程中损失在水域环境中(主要包括粉末饲料的散失、饲料颗粒大小不合适而流失于水体中、鱼体抢食导致饲料流失于水体中、投饲量过大而流失于水体中的饲料等),约有20-30%左右的饲料以鱼体粪便的形式损失于水域环境中(鱼类对所摄食的饲料的消化率一般只有70-80%左右),在被鱼体摄食的饲料中约有50-60%的饲料物质在代谢中被作为能量消耗、其废物排除鱼体外而进入水域环境中。
  因此,开发对水域环境污染小、对鱼体和人体均健康的新型水产配合饲料就十分的必要。这类饲料我们称之为“绿色、环保新型水产饲料”。所谓绿色、环保型饲料是指对水体污染小、对鱼类实施健康养殖且鱼产品食用安全新型水产配合饲料。其核心技术包括:不添加任何药物,包括抗生素、激素的饲料添加剂配制技术;应用营养平衡理论按照可消化营素进行饲料配制的饲料配制技术;科学的饲料加工技术如膨化饲料加工技术;实施遵照鱼类生长发育规律的饲料定额投喂的投饲技术等。其技术方法主要通过有效降低饲料有机物总量的污染、有效降低饲料氮污染、有效降低磷污染、有效降低饲料物质在鱼产品中的残留的方法来实现。
  3.7水产饲料加工技术发展
  水产饲料加工技术是水产配合饲料质量得以实现的有效保障,其发展的主要趋势应该有:1)饲料原料微粉碎、或超微粉碎技术和设备的发展;2)加工工艺流程的改进,主要是对原料的混合质量、调质效果、产品的含水量等的调节和控制;3)膨化饲料技工技术和设备的发展,膨化饲料作为继粉料、硬颗粒料之后的新一代产品具有许多的优越性,如消化利用率高、对养殖水域环境的污染小、饲料浪费小等,膨化饲料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3.8 配合饲料科学的投饲技术的发展
  配合饲料技术的发展必须延伸到饲料的投喂环节,这是饲料质量得以最终实现的最后环节,也是与养殖技术相联系的关键环节。
  已经有资料表明,网箱养殖在饲料投喂过程中损失的饲料量高达30%,池塘精养损失的饲料量也在10-30%;同时,对于池塘精养人工投饲的饲料损失量(10-30%)大于机械投饲损失的饲料量(5-10%)。这些损失的饲料既造成了饲料的浪费、增加了养殖成本,又污染了养殖水域环境。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颗粒饲料的粉末量过大,在同时具有颗粒饲料和粉末饲料时鱼群一般抢食颗粒料;2)饲料的投喂量超量,有实验结果表明,“八成饱”损失的饲料量为14-16%,而“全饱”损失的饲料达到23%,稍有疏忽就会增加饲料的浪费;3)颗粒规格与鱼群的口径和摄食习性不适应。
  饲料投喂技术的发展应该主要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大力提倡发展和推广使用膨化饲料;2)提倡国外的饲料限量投喂法,即在满足鱼体达到一定的生长速度的要求下,计算出每天投喂的饲料量,每天就按照这个量进行投喂而不管鱼体是否达到饱食状态的“八成饱”投饲方法;3)根据饲料的质量水平和养殖动物的生理条件、环境条件的变化对饲料的投饲率进行调节, 我们假设投饲率是按照配合饲料的粗蛋白质30%来制定的投饲量为M,现在如果提供的配合饲料的粗蛋白质为31%,那么要保证100公斤养殖对象能摄取到同等量的蛋白质,此时的饲料投饲量就应该为调整为“M×(30%/31%)”, 即如果饲料蛋白质含量增加,那么相应的饲料投饲率就应该减少, 相反,如果现在提供的饲料的粗蛋白质的含量下降,饲料的投饲量就应该增加。4)根据养殖动物的摄食节律和生理节律确定每日的饲料投喂次数和投饲的时间。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老杨 + 1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10-20 13: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分享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0 13: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什么时候的文章呢??

liamou 于 2010-10-20 13:58 补充以下内容

这是什么时候的文章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0 13: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0 19: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啊!叶老师的文章 还是够多啊!

单单 于 2010-10-20 19:41 补充以下内容

不错啊!叶老师的文章 还是够多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10 22:0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