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风飞扬
——饲料行业在世界金融危机中的蓝海思维
胡运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冰天雪地,犹有花枝俏,涌动着滚滚春潮。穿过全球金融危机的“危险”迷雾,我国饲料行业的机遇何在?
一、政策支持
自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世界金融危机,中共中央及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救市。2008年10月26日,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温总理表示:为应对这场金融危机,我们应做的可概括六个字,那就是信心、合作、责任。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推出十大措施,4万亿资金,扩大内需。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第7条明确指出:“加快发展畜牧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采取市场预警、储备调节、增加险种、期货贸易等措施,稳定发展生猪产业。继续落实生猪良种补贴和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扩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实施范围。继续落实奶牛良种补贴、优质后备奶牛补贴政策,实施奶牛生产大县财政奖励政策,着力扶持企业建设标准化奶站,确保奶源质量。增加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投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落实养殖用地等政策,加大畜禽水产良种工程实施力度,充实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内容,加快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落实村级防疫员补助经费。扩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场)建设,继续实行休渔、禁渔制度,强化增殖放流等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措施。”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政府4万亿资金扩大内需,大力扶持畜牧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终端养殖带动饲料发展,为我国饲料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
湖南某公司在6万吨预混料、12万吨全价料的基础上,实施“100万头绿色生猪产业项目”,扩展良种繁育、生猪养殖和加工,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形式走出一条终端养殖带动饲料发展的生猪产业化发展之路。其具体规划为:建设年出栏100万头绿色生猪的“生态型养殖小区”和生猪生态养殖示范场;领办绿色生猪产业协会,为养殖户提供一条龙服务;组建养猪工程技术中心,搞好优良品种的引进、扩繁、推广,研究生猪品种及动物疫病防治、绿色饲料及药物的新技术,依靠科技促发展;联合大型肉类加工厂,进行肉类产品的精深加工,实行饲料、养猪、食品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二、畜禽消费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人民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取消农业税、农业补贴直补到户、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九年制义务教育、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种种惠民政策,极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到07年底,金融机构居民人民币存款高达17.6万亿,同比增长了36.8%。
“民以食为天”,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注重饮食的民族,翻开一本本精美绝伦的菜谱,简直是一餐色香味俱全、美妙的视觉盛宴;“食色性也”,孔老夫子把食色并举,成为人们生活的最基本需求;“吃、穿、住、用、行”,“吃饭穿衣亮家当”,饮食消费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首要需求。
消费能力来自经济基础与对未来生活的信心。金融危机以来,中央政府用4万亿资金扩大内需,确保09年经济增长8%;大批基建项目的开工,使部分地区的民工又紧张起来;基建又拉动钢铁、水泥等基建行业的繁荣,保证了工人的就业安全和经济收入;“家电下乡”补贴、农业机械补贴等等使人们对未来又充满了信心。
内需稳定的同时,部分外贸订单也拉动了畜禽产品的稳定增长。08年11月27日,首批由诸城外贸有限公司发出的600吨输欧熟制肉鸡食品从青岛运往比利时安特卫普,时隔6年,中国禽肉再次打开欧盟市场的大门。08年12月18日,大连韩伟集团的咯咯哒鸡蛋重新恢复出口,上午9时,两个集装箱的蛋粉和蛋液从韩伟集团旅顺生产基地装车出发,出口到香港和独联体国家。
我国畜禽产品消费主要是内需,世界金融危机对畜禽产品影响不大。同时,国内消费影响最大的是股市、汽车和住房等项目的投资,对畜禽产品消费无很大影响。商务部公布,200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900亿元,同比增长13.8%,充分表明我国民众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三、养殖形势
国内强劲的畜禽消费需求及饲料行业一条龙产业链经营趋势,极大刺激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高速发展。08年上半年,美国高盛银行、德意志银行在我国生猪养殖业攻城略地,一度引起国人的恐慌。08年9月,泰国正大集团与河南延津签订建设现代化养殖基地,未来3年,正大将投入4085万美元,建设一座年出栏10万头生猪的现代化养殖场;10月,江苏农垦又与正大集团签约合资建立江苏正大农垦猪业有限公司,双方用5年时间在农垦沿海农场形成年出栏100万头生猪及屠宰加工能力,其中一期工程投资1.43亿人民币。新希望集团计划在3、4年内,投资30-50亿元,在湖南郴州、河北宽城、山东海洋等地建成2000万头生猪的养殖规模,建立全国最大的生猪产业链,全球仅次于美国泰森集团。
2008年11月27日,辽宁清原县投资1.1亿元的得胜禽业有限公司试车开业,日屠宰肉鸡8-10万只,年加工肉鸡2400万只,安排员工800-1000人。同时,还通过“公司+农户”发展加盟养殖户3000多户,解决了60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男员工每天40元、女员工每天30元的工资,让人们脸上洋溢着春天般的笑容。08年11月29日,铁骑力士集团投资1.2亿元、首期投资400万元在江西丰城建设的自动化蛋鸡养殖小区竣工剪彩仪式隆重举行。
2008年11月26日,内蒙古政府实行奶农补贴、奶农免税政策,扶持乳业健康发展。08年11月27日,广州市除安排3800万元扶持10个规模养猪场外,还在财政农业专项资金中预留2000万元扶助新建万头猪场。08年12月2日,辽宁省计划投入4亿元资金发展畜禽标准化养殖,目前已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7500个。
政府、企业、农户联动,我国畜禽养殖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四、人才储备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以出口为主导的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环渤海三角洲的生产加工型企业大量停产倒闭,大批工人下岗失业,约有2000万民工提前返乡,与前几年的“民工荒”形成了强烈对比。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全国各地大学生招聘会场场爆满,招聘展位前都排起了应聘长龙。研究生年薪8-10万卖肉、博士生街头巷尾修车等消息不断出现在网络媒体上。某新浪博客为赵本山量身定制了小品《抄底》,东北农民企业家黑土大叔怀揣4万1人民币到北京抄底人才,年薪4万招到清华、北大研究生各1名;这时接到白云大妈从美国打来的远洋国际长途,声称美国的人才更便宜,年薪3万招到3个华尔街金融精英。读完小品,令人不禁莞尔,真是黄金有价,人才无价啊!人才抄底,何尝不是企业招聘人才的大好时机。北京某饲料集团就重拳出击,其动保部及各省分公司招聘各类人才400多人,以较低的成本为企业发展储备了大量人才。
五、原料降价
自我国加入WTO以后,饲料原料价格受国际影响较大。前两年,进口鱼粉一度突破万元大关;去年豆粕价格一路狂奔到每吨4800元,玉米也到了每吨1600多元。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对我国饲料原料确实有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上是利好消息。鱼粉基本保持在每吨6000元左右,豆粕已降到每吨3000-3300元,玉米在每吨1400元左右。原料价格下降必将促使饲料价格降低,从而降低养殖成本,一定程度上缓解养殖行业微利的困境,降低畜禽产品的价格,拉动民众终端消费。据有关饲料原料专家预测,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09年饲料原料价格仍会在较低价位震荡徘徊,饲料企业饱受的原料涨价之困,终于可以得到了缓解。同时,国际石油价格从每桶147美元降到不足40美元,这也将大幅降低饲料企业的运输成本,从而改善饲料企业的利润状况,提升饲料企业的生存竞争能力。
六、企业整合
饲料行业发展30年来,规模化、产业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企业主导行业经济已经凸显,中小企业发展艰难甚至淘汰出局不可避免。饲料企业数量06、07连续两年减少,08年尤为严重,现在饲料企业约有15300多家。08年下半年,不断有饲料企业在网上“求婚”,如南通某饲料企业寻求买家;上海某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顾问官在一次行业会议上也坦言,有很多饲料企业托他当“红娘”寻找“婆家”;中国饲料经济专业委员会的“1+1”帮扶活动也积极帮助饲料企业联合发展。世界金融危机无疑会加速饲料企业的优胜劣汰,加快中小企业的出局,也为部分中大饲料企业整合全国优势资源、发展壮大提供了低成本扩张的大好时机。
七、海外扩张
08年年底,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会长白美清先生发表文章指出:中国饲料工业已有30年的行业基础,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走出去。白会长认为,从我国国情和世界饲料发展趋势看,应将产品输出逐步转变为资本输出、技术输出、管理输出、品牌输出。中国面临资源不足的问题,要考虑今后少出口资源性产品,而在资本、技术、管理、品牌输出等方面下功夫,特别是我国产品和技术具有先进实用的特点,特别适合发展中国家。如新希望集团、通威集团等企业在越南等东南亚各国的健康发展,都为饲料行业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本次世界金融危机也将为我国饲料行业“走出去”提供一个很好的机遇。由于世界金融危机,一些农业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资产将严重贬值,大量国际资本又纷纷抽逃回国,必然导致各国政府极力招揽国际资本进入本国,刺激经济发展,扩大就业规模,尽量降低金融危机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因此,凡有海外扩张计划,且具备资金实力和国际经营经验的饲料企业,千万不要错过这次千载难逢的良机,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中国饲料行业在这次世界金融危机中,应树立“危”中寻“机”的蓝海思维,迎风飞扬,完成由蛹化蝶的逆势跨越!
电话:15939299616
Q Q: 994249638
邮箱:hurunfang123@sina.com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