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42|回复: 1

以心观心,洞察人性(一)——人际关系心理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7 09: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心观心,洞察人性——人际关系心理学
  脸面就像一台展示我们人的感情,欲望,希望等一切内心活动的显示器。它很容易表现出柔情,胆怯,微笑,憎恨等诸多感情谱系,它是“观察内心世界的几何图”。通过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可以看穿一个人的心理,洞察他的内心动机。
  跳出心理定势,用新眼光看待对方
  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叽叽在迷宫中生活。
  每天一大早,他们就起床,穿上运动鞋,跑出家门在迷宫里寻找可口的奶酪,迷宫中的路线非常复杂,经常让人迷路,有时他们能找到一些美味,有时却什么也找不到,可是他们还是快乐而勤劳地在迷宫中寻找好吃的奶酪。
  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了一个特大的奶酪站,里面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新鲜奶酪,自此以后,他们就沿着特定的路线来这里大吃,每天如此,开心快乐。
  然而,突然有一天,当他们再次来到这里时,所以的奶酪没有影了,他们吃惊,愤怒,苦恼。
  哼哼认为是奶酪就在这里的某个对方,迟早会出现的,他还是每天都来到这里等奶酪的出现,饿得自己虚弱不堪,而叽叽在经过了一番害怕和犹豫之后,决定做出改变,从新出发,寻找新的奶酪,一路探索,辛苦尝试,最终他找到了另一个堆满奶酪的大站。
  这就是心理定势和超越心理定势的不同所致,心理定势是指人们按照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去处理现在的问题,它会束缚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墨守成规,一旦条件改变,而我们不能做出改变,就要像哼哼一样的饿肚子。
  定的反义词是变,定势的反面就是改变,做出改变,改变自己,突破自己,超越自己,因为变化总是在发生,我们必须尽快适应变化,越早放弃旧的奶酪,就会越早享用新的奶酪,享受变化,尝试去冒险,去享受新奶酪的美味。
  现在我们来做个试验,把四只苍蝇和四只蜜蜂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方,使瓶底朝着窗户。
  结果蜜蜂不停地往瓶底飞,试图找到出口,直到力竭而亡,而苍蝇则在不到三分钟的时间里,都从另一段瓶颈逃脱。
  蜜蜂基于出口就在光亮处的定势,不停的重复这个合乎逻辑的错误,而苍蝇则没有这种知识经验的束缚,不断尝试新的方向,终于走出了囚室。
  不管是人还是动物,我们都会受到心理定势的影响,用以往的经验,认识或者说惯性来解决当前的困境。
  一次,远洋海轮不幸触礁,沉没在汪洋大海里,幸存下来的九位船员拼死登上一座孤岛,才得以幸存下来。
  但接下来的情况更加糟糕,岛上除了石头还是石头,没有任何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更为要命的是,在烈日暴晒下,每个人口渴得冒烟,水成为最珍贵的东西。
  尽管四周是水——海水,可谁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涩,根本不能用来解渴,现在,九个人唯一的生存希望是老天爷下雨或别的过往船只发现他们。
  等啊等,没有任何下雨的迹象,天际除了海水还是一望无际,没有任何船只经过这个死一般寂静的岛,渐渐地,八个船员支撑不下去了,他们纷纷渴死在孤岛。
  当最后一位船员快要渴死的时候,他实在忍受不住地扑进海水里,“咕嘟咕嘟”地喝了一肚子,船员喝完海水,一点儿不觉得海水的苦涩味,相反觉得这海水又甘又甜,非常解渴,他想:也许这是自己渴死前的幻觉吧,便静静地躺在岛上,等着死神的降临。
  他睡了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还活着,船员非常奇怪,于是他每天都靠喝这岛边的海水度日,终于等来了救援的船只。
  人们化验这水发现,这儿由于有地下泉水的不断翻涌,所以海水实际上全是可口的泉水。
  谁都知道海水是咸的,根本不能饮用,这是基本常识,因此八名船员被渴死了,这是所谓的经验——这种心理定势害死了他们,也是由于敢于突破心理定势,才有了最后的生存和成功地希望。
  在人际交往中,心理定势就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用老眼光——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看待当前问题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也叫思维定势或心向。
  一个曾经犯过盗窃罪的小偷,不管出狱后做什么,你看他都觉得他是个小偷,一旦丢了东西,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他偷得。
  一个大学英语四级考了三遍才过,六级总也不考不过的人,多年以后你仍然认为他是个英语学不好的人。
  须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永远不要以老眼光去看待别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变化中,甚至变化很大,而自己则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提升自己,你这样,别人也一样会如此做,所以,打开心门,用新眼光去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你会发现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美丽。
  正如赫拉克里特斯所说:“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每一件事物都不停地变化,移动,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因此我们不可能“在同一条河流中涉水两次”,当我们第二次涉水时,不论是我们还是河流都已经与以前不同了。
  人也是如此,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变化中,只要有时间和空间的存在,不论是我,你还是他都与以前不同。
  一个“坏孩子”,“问题少年”,“不良少年”不会总是往坏的不良的有问题的方向发展,一个曾经一事无成的人,也许会干出一番大事业来,一个曾经学习不好的学生,很可能在下次考试中就考出让你意想不到的好成绩。
  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不因他的富贵权势而卑躬屈膝, 阿谀奉承,也不因他的卑微穷苦而歧视他,瞧不起他,甚至给人难堪,须知富豪也会变成乞丐,小人物也终有出头日。
  我们要平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不断发现他们的改变,及时嗅到他们的变化,用新眼光去看待他们。
  领悟刻板效应,用心看待每一个具体的人
  我们常听说:“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湖南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重庆辣妹”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在不进行具体分析的情况下,以偏概全,人云亦云,加上媒体的炒作,在头脑中多形成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
  比如,我们总认为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轻人是易冲动的,80后是不懂做人做事,没有责任感,不爱国的,90后是用不正经文字语言说话的,自私的。商人是尖酸刻薄,狡诈精明的,等等。
  人们运用这些刻板印象去判断别人的现象,在心里学上,称为刻板效应。刻板效应,是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来判断和评价人的心理现象。
  原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经典的实验:
  将一个人的照片分别给两组被试看,照片的特征是眼睛深陷,下巴外翘。分别向两组被试者介绍这个人的情况,对甲组说:这是一个罪犯,对乙组说:这是一个著名的学者。然后让两组分别对此人特征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甲组被试者认为:深陷的双眼表明他凶残,狡诈,内心充满仇恨,下巴外翘证明他顽固不化的性格。乙组被试者认为:深陷的双眼表明此人思想的深度,下巴外翘表明此人具有探索真理的顽强精神。
  对同一个照片的面部特征所作出的评价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
  我们在认知一个人的时候,很容易根据自己头脑中已经存在的与此人相联系的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来对其判断。
  把他当罪犯来看时,自然就把他眼睛和下巴的特征归类为凶狠,狡猾,顽固,而把他当学者来看时,就会认为思想的深邃和意志的坚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眼睛和头脑的联合作用往往导致我们出现错误的认知判断。
  我们总是习惯于把人进行机械的归类,把某个具体的人看成某类人的典型代表,把对某种人的评价看作是对某个人的评价,甚至会根据一些不是十分真实的间接资料来对并未接触过的人进行刻板评价,因而影响了正确的判断,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偏见。
  实际上,北方人不见得都豪爽,南方人也不见得都精明,山西人并不见得都喜欢吃醋,重庆女孩并不都很泼辣,湖南妹也不见得就是面如桃花心似刀……
  俗话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居住在同一地区,从事同一种职业,从属于同一种族或同一年龄层的人总会有一些共同的特性,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刻板效应是有定的道路。
  但是,他毕竟是一种概括,抽象而笼统的看法,不能代替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容易导致以偏概全,以一班窥全豹的失误,进而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
  让通常不是以直接经验或者事实材料为依据,而仅仅单纯地凭借一时的偏见或者道听途说,人云亦云而形成,通常与事实并不相符,甚至有时候是完全错误。
  他常常造成我们的认知偏差和偏见,影响我们的判断,欺骗我们的思维,导致我们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具体的个人。
  在今天,对人采取以偏概全的做法,一棍子打死一群人,同样也是极具危险地,我们应该避免这种做法。
  每一个人都是完整的生命体,都是独一无二的神的造物,世界上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有着独特的人生经历,相异的个性特征,独立玄妙的内心世界。
  别人刻板蒙蔽我们的眼睛,用心看待每一个具体的人。
  利用投射心理,洞悉他的心境
  一天晚上,在漆黑的偏僻的公路上,一个年轻人的汽车抛了锚——汽车轮胎爆炸了。
  年轻人下来翻遍了工具箱,也没有找到千斤顶,什么办?这条路半天都不会有车子经过,他远远望见一座亮灯的房子,决定去那个人家借千斤顶,可是他又有许多担心,在路上,他不停的想:“要是没有人来开门怎么办?”“要是没有千斤顶什么办”“要是那家伙又千斤顶,却不肯借给我,怎么办?”
  顺着这种思路想下去,他越想越生气,当走到那间房子前,敲开门,主人一出来,他冲着人家劈头就是一句:“他妈的,你那千斤顶有什么稀罕的!”
  主人一下子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以为来的是个精神病人,就“砰“的一声把门给关上了。
  人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他人的身上,是多么可笑,其实人家未必像你想象的那样,在心里学上,那种把自己的某些心里特点加给对方的现象,叫做:“投射”,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投射心理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心理倾向。
  可知你不是别人,别人不是你,你怎知别人与你有同样的感受,想法和意愿,别人又怎知你是如此的这般线所想。
  正是由于投射心理的存在,我们就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推测出这个人的真心意图和心境。
  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明你看自己是什么。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你从镜子中看到是一头猪,只能说你是一头猪,你看别人是一堆屎,就表明你是一堆屎。
  如果一个人经常疑心别人打他小报告,我们就可以推断出此人心理有鬼,很大可能,他就是个背地里打小报告的人,如果一个人总觉得别人在骗他,别人心怀不轨,居心不良,我们就可以推断出他是个心地阴暗,撒谎骗人的人,如果一个人看待别人都是好人,什么事都往好处想,那他就是一个好心乐观善良的人。
  我们可以从他选择的是什么“东西”中,推测出他的真诚心意和心境,如果他选择金银,我们就知道他爱好钱财,与他交往,只要让他有钱财的收益,他就乐意为你做事,与你成为朋友,如果他喜欢美女,我们就知道他是个好色之人,与之交往,让他享受到美色的快乐,就能让他欢心成为你的朋友,如果他选择做人做事的至理名言,那他就如子罕般,是位大贤。
  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生活环境,受教育的程度,人生经历都各不相同,人生观,价值观,对事物的看法,处理问题的方法,看待世间万物的角度都是独特的,别人永远不是自己的克隆,不是自己的完全复制,不可能和自己的所思所想完全一样,正因为此,世界才是五颜六色,多姿多彩,充满碰撞因子,是座奇异的花园,创造的王国。
  我们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要看到这些差异,尊重这些不同,利用人普遍存在的投射心理,揣测出他的真诚意图和心境。

ylh-7428 于 2010-9-7 10:35 补充以下内容

刚才怎么不能回复呢?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yeguoqing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9-7 11: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特别喜欢心理学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30 收起 理由
system + 30 该贴得到楼主的二次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4 04:00,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