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的抗生素之后的时代,将是活菌制剂的时代
-----中国微生态奠基人:魏曦
面对抗生素,我们有些无奈
自从1940年证实了青霉素可以作为有效的化学治疗剂以来,抗生素的研究、筛选、合成及应用,发展的非常迅速。抗生素在饲料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饲料业和养殖业的迅猛发展。
◆规模养殖得到了迅速发展
◆提高了饲料转化率
◆增加了畜产品的产出
然而,象所有的工业文明成果一样,抗生素在“功不可没”的同时,它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饲料中长期、大量使用甚至是滥用抗生素产品,存在着严重的负面效应:
◆ 破坏微生态平衡,引起畜禽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和二次感染
1)虽然抗生素都有自己的抗菌谱,但基本都难以避免在作用于病原菌的
同时会影响机体内有益菌群的生长繁殖。尤其是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会造成机体内菌群失调,微生态平衡破坏,潜伏在体内的有害菌趁机大量繁殖,而引起内源性感染。
2)抗生素还会消灭体内第三菌,在体内一些微生物附着点上造成大量空位,为外界耐药病原菌乘虚而入提供机会,从而造成外源感染。二次感染也是由于使用大量抗生素杀灭某种细菌时,破坏微生态平衡,另外一种或多种内源或外源性致病菌随即再次感染机体造成的。
◆产生大量的高抗药性菌株甚至是新的致病菌株
1)抗生素滥用导致了耐药菌株的增加。抗生素产品的长期、大量不合理使用是主要原因;
2)1957年,日本最早报道了病原菌抗药性现象,发现一些引起产生疾病的宋内氏志贺氏菌具有1种以上的抗药性;
3)到1964年,40%的流行株有4种或多种抗药性;
4)1972年,在墨西哥有1万多人被抗氯霉素的伤寒杆菌感染,导致1400多人死亡;
5)美国也曾报道过具有六重抗药性的鼠伤寒杆菌引起食物中毒事件;
6)畜牧业中,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过去并不严重或较少发生的细菌病,现已上升为饲养动物的主要传染病,这与长期滥用抗生素有直接关系。
◆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畜禽机体免疫力下降
1)大量抗生素被摄入机体后,会随着血液循环分布到淋巴结、肾、肝、脾、胸腺、肺和骨骼等各组织器官,动物机体的免疫能力就被逐渐削弱,畜禽慢性病的发病几率明显增多,一些可以形成终生坚强免疫的疾病频频复发;
2)抗生素还会导致抗原质量降低,直接影响免疫过程,从而对疫苗的接种产生不良影响。
◆抗生素在畜产品和环境中的残留
1)抗生素被吸收到体内后的代谢途径多种多样,以肝脏代谢为主,经胆汁,由粪便排出体外;
2)会通过泌乳和产蛋过程残留在乳和蛋中;
3)一些性质稳定的抗生素被排泄到环境中,从而造成在环境中的残留;
4)大多数抗生素都难以透过机体的几个“天然屏障”,如:血脑屏障、血睾屏障等。这些残存的药物,通过畜产品和环境慢慢蓄积于人体和其它植物中,最终以各种途径汇集于人体,导致人产生大量耐药菌株,失去对某些疾病的抵抗力,或因大量蓄积而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
限用或禁用抗生素的趋势
到目前为止,饲料安全,也就是食品安全的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共识,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发出了限用或禁用抗生素的命令。
◆在美国,食品和饲料是同一个概念,适用于同一部法律
◆丹麦政府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制定了饲料生产中禁止使用抗生素的规定
◆欧盟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已经明令禁止在饲料中添加的抗生素产品
◆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有70多名专家参加的会议,提出了限制对畜禽作用于抗菌病的新建议,特别要求对治疗肉用畜禽疾病时使用各种抗菌素必须要有处方,并且要求立即停止或排除使用抗菌素作为助长剂。
微生态添加剂与抗生素作用机理的区别
微生态制剂:
◆ 通过补充有益菌在肠道中定植,对抗病原菌繁殖,而维持微生物平衡
◆ 在肠道内形成优势的有益菌群,提高动物健康水平,减少用药
◆ 通过健康养殖来控制疾病的发生
◆ 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利用率
◆ 促进生长
◆ 提高畜产品的产出
◆ 改善畜产品的品质
抗生素:
◆ 通过抑制、杀灭病原菌,来达到抑菌、防病的目的
◆ 抗生素抗菌谱很广,在抑制、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也会同时抑制、杀灭有益菌,从而破坏了机体的微生态平衡。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