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86|回复: 4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混感有规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9 18: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混感有规律
     
  由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措施及各项综合防控措施的广泛实施,使得其发病率大大降低,与2006年发病之初相比,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具体如下。
  一、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呈现非典型化
  由于该病的临床特征和剖检变化呈现非典型化,使得其临床诊断难度增加,单纯用肉眼很难进行诊断,一般必须结合实验室诊断(RT-PCR、病毒分离鉴定等)才可确诊。与2006年、2007年上半年发生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病猪体温相比,当前发病猪的体温升高幅度也相对较低,一般在4l℃以下;剖检时内脏器官损伤和出血程度有所下降,病变组织器官主要为肺脏、肾脏、扁桃体、淋巴结等,其他组织器官的损伤和病变程度较低。
  二、混合或继发感染加剧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生时,与其他病毒病和细菌性疾病的混合或继发感染加剧,特别是与细菌病的混合或继发感染病例增多,且发生混感是加快病猪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兽医临床上,猪蓝耳病与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猪瘟共同感染的比例有所升高。
  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一些养殖场因猪蓝耳病的隐性、持续性感染或使用猪蓝耳病活疫苗不当等原因造成猪体免疫抑制,从而导致猪群其他疫苗(猪伪狂犬、猪瘟等)免疫失败。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细菌性疾病的混合或继发感染病例中,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猪链球菌、子猪黄白痢等细菌性疾病的混合感染病例较多。
  目前猪场的混合感染有一定的规律性,冬春季节多与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肺炎支原体、大肠杆菌等混合感染;夏季与弓形虫、附红细胞体的混合或继发感染为主。这就提示,在临床上治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感染时,用药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日常药物保健要加强对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并要注意加强猪场的饲养管理,建立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做好猪场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并筛选出敏感药物。
  三、发病猪死亡率明显降低治疗效果较以前好
  经实践研究表明,只要能够对发病猪场坚持加强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并使用合适的药物控制继发感染等科学防控措施,发生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猪场平均死亡率一般会控制在30%以下;发病猪和死亡猪也多为乳猪和保育猪,成年猪较少发病死亡。
  四、发病时间不分季节性
  该病的发生不再只限于当初的高温、高湿季节,而是全年四季均可发生;其发生和流行多呈现散发、点发特点和地方性流行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zhoushun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8-28 14: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敢苟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8 15: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情况确实如楼主是的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8 15: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地方流行,乳猪和保育猪死亡率高,这两点还是可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7 21:5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