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26|回复: 1

“817”肉鸡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7 11: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 世纪70 年代末,我国开始引进国外高产蛋鸡和快大型白羽肉鸡, 这些优良品种迅速推广普及,对我国养鸡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扒鸡消费量迅速增长,地方品种鸡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扒鸡生产需要,而引进的蛋鸡小公鸡生长速度慢、耗料量高,骨多肉少,成品率低;淘汰蛋鸡则体大、肉老、腹脂多,成品率低;肉仔鸡体大肉松,含水量大,也不适合制作扒鸡。因此扒鸡生产的鸡源质量和数量受到限制,严重影响扒鸡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承担山东省科委“七五”科技攻关项目“肉用鸡配套杂交实验研究”,研究适宜于做扒鸡的专用鸡种。杂交组合的筛选工作是1988 年8 月17 日完成的,于是命名为“817”小型优质肉鸡。“817”扒鸡专用鸡种的育成,使扒鸡加工实现了现代化、标准化生产。

  1 “817”肉鸡研究概况

  1.1 “817”肉鸡的配套系筛选

  在1986~1988 年两年多的时间内,先后使用红布罗、罗曼、寿光鸡、石歧杂等品种,组成14 个杂交组合,进行3 次配合力测定和屠宰测定实验。杂交组合方式及主要生产性能见表1。

  





  综合考虑商品代的生产性能、群体均匀度、鸡肉品质,1988 年8 月17 日,把“罗曼♂×石歧杂♀”改为“艾维茵♂×石歧杂♀”,实验结果优于前者,即确定“817”肉鸡的两个组合:①“817”肉鸡白羽型(Ⅰ型):艾维茵♂×石歧杂♀;②“817”肉鸡红羽型(Ⅱ型): 狄高父系♂×石歧杂♀。经过中试推广试验,白羽型和红羽型的生产性能见表2。



  1.2 鸡肉品质测定

  测定了“817”鸡肉的物理指标、化学成分指标、氨基酸含量等,并做了与爱拔益加、石歧杂的对比研究,详细结果发表于《山东家禽》2002 年第7 期的11~13 页,在此不再赘述。

  1.3 配套系的优化

  经过在禹城扒鸡公司的推广应用,发现用石歧杂做母系存在以下问题:①商品代腿太短,对扒鸡造型造成影响;②胸肌发达,影响扒鸡的入味;③种鸡产蛋量低,种蛋生产成本高。鉴于以上问题和肉鸡引进品种的变化,把组合2 的罗曼肉鸡改用爱拔益加父母代父系公鸡与579 商品蛋鸡杂交,最终确定了肉鸡和褐壳商品蛋鸡杂交的制种模式。这种制种模式的优点表现在:①种鸡产蛋量高,种蛋生产成本降到最低,是最经济的制种模式;②商品代腿长度适中,有利于扒鸡造型;③胸肌厚度适中,调味品容易渗入,扒鸡风味好。

  2 “817”肉鸡发展现状

  2.1 生产性能显著提高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首创的肉鸡与褐壳商品蛋鸡杂交生产肉鸡的制种模式,充分利用了世界肉鸡、蛋鸡育种最先进的育种成果,20 年来褐壳蛋鸡产蛋量提高了30多个,爱拔益加肉鸡49 日龄体重由1990 年2025g提高到目前的3040g, 料肉比从2.13:1 下降到1.89:1。表现在“817”肉鸡上,达到1kg 出栏体重的时间从8 周龄缩短至5 周龄, 料肉比从2.37:1 下降到1.7~1.8:1。

  2.2 市场范围逐步扩大

  “817”肉鸡培育的目的是培育扒鸡型专用肉鸡,该鸡种的育成,使扒鸡加工实现了现代化、标准化生产。“817”肉鸡刚推出时,主要用于扒鸡生产,养殖区域主要局限于德州、聊城,后来逐步扩展到滨州、东营、枣庄等地。目前“817”肉鸡不仅仅用于扒鸡、烧鸡生产,更多地用于加工白条鸡、西装鸡、调理鸡、烤鸡等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全国各个省市,有爱拔益加鸡的地方就有“817”销售。全国出栏量估计在10 亿只以上。山东莘县是我国“817”肉鸡生产的核心区,形成了从“种鸡”饲养、孵化、饲料加工、屠宰加工、物流等为一体的产业技术体系,年出栏“817”肉鸡4 亿只以上, 饲料生产企业38 家, 年产各类预混料、浓缩料、全价料110 多万吨,肉鸡加工企业26家,日屠宰加工能力达到100 多万只。

  3 存在的问题

  3.1 制种不规范

  “817”肉鸡的首创是用快大型白羽肉鸡的父母代父系公鸡与商品代褐壳蛋鸡杂交,生产小型肉鸡的制种模式。但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快大型白羽肉鸡的祖代依赖进口,由于AB 系公鸡数量较少,不能满足“817”肉鸡的制种需要。因此有采用父母代母系公鸡做父本,甚至有的采用商品代公鸡做父本,造成商品代雏鸡质量差,群体均匀度降低等问题。

  3.2 饲料营养等配套技术不完善

  当时“817”肉鸡推向市场时,根据我国1986 年颁发的《鸡营养标准》,结合本地饲料资源和“817”肉鸡的生产实际研究制定了的营养标准。但经过20 多年的发展,“817” 肉鸡的生产性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达到1kg 体重的时间提前了21d, 而目前市场上多采用快大型白羽肉鸡标准配制饲料,只是在使用阶段上稍有调整,个别的在快大型白羽肉鸡标准的标准上稍有降低,饲料营养水平偏高,消化利用率低,造成饲料资源浪费。

  4 对“817”肉鸡发展的几点思考

  “817” 肉鸡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1988 年培育成的扒鸡专用鸡种, 使扒鸡加工实现了现代化、标准化生产。目前“817”肉鸡生产主要集中在山东及周边省份,年出栏量在10 亿只以上。目前“817”肉鸡不仅仅用于扒鸡、烧鸡生产,更多地用于加工白条鸡、西装鸡、调理鸡、烤鸡等产品销往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因此“817”肉鸡的存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已成为我国肉鸡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但对“817”肉鸡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专家(学者)、政府管理部门应该如何面对呢?

  4.1 规范制种

  由于“817”肉鸡的制种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规定,政府主管部门对其管理缺乏法律依据和相关的技术标准,目前处于管理的空当中。造成“种鸡”饲养管理条件差、杂交配套方式混乱、垂直传播疾病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对其健康发展造成较大影响。但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 规范“817” 供种行为势在必行, 可以在“817”肉鸡主产区按照父母代种鸡场、孵化场的标准进行验收,以提高雏鸡质量。山东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现代化的企业集团,一直按照种鸡场管理,种蛋分级、清洁要求严格,雏鸡质量好,35d成活率98%以上,市场售价高0.2 元以上,已探索出成功的发展路子。

  4.2 探讨品种(配套系)的管理模式

  按照育种学的杂交配套概念,“817”肉鸡实际上是六系配套,参与配套的各品系的系谱也非常清楚,生产性能测定也不存在问题,关键是参与配套的各品系没有进行自主选育,而不存在技术问题。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来说,可以探讨品种(配套系)管理的新路子。

  4.3 加强营养需要等配套技术研究

  “817”肉鸡的营养需要肯定与快大型肉鸡存在显著差异,而用快大型肉鸡料不仅造成饲料利用率低, 浪费资源,还会降低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因此,研究其营养标准是必要的。

  4.4 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

  4.4.1 制定“品种”标准

  目前世界上有爱拔益加、艾维茵和科宝等肉鸡品种,参与配套的蛋鸡品种主要是罗曼褐和海兰褐,要重新进行配合力测定和屠宰测定试验, 筛选适合不同生产用途的最佳配套系。从而制定包括杂交配套模式、生产性能指标等在内的品种标准。

  4.4.2 制定营养需要标准

  在我国肉鸡产业体系中, 引进的快大型白羽肉鸡包括营养需要在内的各项技术指标非常完善, 优质肉鸡在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框架内进行的营养需要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而“817”肉鸡不同于快大型白羽肉鸡,不同于优质肉鸡,而自成一个体系,因此加强“817”肉鸡的营养需要研究,制定品种标准,不但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还可以提高养殖者经济效益。

  4.4.3 “817”肉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817”肉鸡产品有其独特的市场要求, 饲养周期也不同于快大型白羽肉鸡和优质肉鸡,而且“817”肉鸡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病性,研究制定其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对提高养殖技术水平,确保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转载自:博亚和讯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喜雨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6-7 11: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了很多,谢谢楼主!

点评

不用客气,转载分享一下,俺也是对于817的再认识。  发表于 2010-6-7 13:30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24 00:3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