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沐风 于 2010-5-12 10:40 编辑
来源:广西日报 节能减排是最实在有效的开源节流。 近年来,广西畜牧业大力推广节约型、生态型、健康型的节能减排养殖,水、电等能源得到有效节约,畜禽粪便、秸秆等原来的废弃物,通过循环使用变废为宝,全区畜牧业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实现了有效的开源节流。 标准化养殖在节约中增值 来宾市业泉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态猪场,建设规范,标准的猪舍里干干净净,整个场子看不到任何排泄物,也闻不到普通猪圈常有的臭味。百余头生猪在垫料铺成的“床垫”上或嬉戏或拱食,健康地生长。 “这一切都源于神奇的生物发酵床。”该公司的负责人介绍,所谓“发酵床”,就是在猪圈里按一定比例铺上厚度60-70厘米左右的垫料,这些垫料由稻壳粉、木屑、发酵菌等配成,猪将排泄物直接排泄在发酵床上,利用猪的拱掘习性,加上人工辅助翻耙,使猪粪尿和圈内垫料充分混合发酵,其有机物质得到充分分解和转化。 “发酵床养猪环境接近原生态自然环境,猪不断地翻拱食菌,懒猪变‘勤猪’,长得快,肉质也好。发酵菌还能及时化解猪的粪便,净化猪的生长环境。”正在猪棚里作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用生物发酵床养猪,由于不用冲洗猪栏,比传统养猪节水90%;垫料进行生物发酵释放热量,原来仔猪保暖过冬的能源也可节约;干净的环境和有益的菌种还能增强猪的免疫力,减少发病和死亡,节约兽药、疫苗费用。 据了解,生物发酵技术还可运用于养鸡,与传统养殖技术比较,平均每头猪可节约60元,每只鸡可节约2.3元。广西计划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推行生物发酵养殖技术,以每年20%的速度对全区传统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 科学型饲养在健康中增值 猪群住进大跨度钢屋架结构猪舍,母猪吃饭、生仔照B超,猪群生活24小时受监控……这是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养猪集成应用各种新技术新成果的缩影。 大跨度钢屋架结构的猪舍里,猪群生活在全漏缝地板上,地板下建高0.7-0.8米的集粪尿槽沟,猪的排泄物从漏缝落入槽沟后被定期排出,再采用“预沉演+厌氧+好氧”处理应用。这种“水泡粪工艺”,比传统标准化养猪场节水70%。2009年,该公司良圻原种猪场饲养母猪1600头、公猪350头,全年节水4.745万吨。 该公司的猪吃饭也要照B超。据公司技术员介绍,使用B超测定母猪的背膘厚度,并依其来确定母猪的采食量,能使母猪体况得到明显改善,猪群中偏肥偏瘦的母猪不断减少,母猪淘汰率减少5.2%。同时还减少了不必要的饲料浪费,平均每头断奶仔猪耗料减少1公斤,每头母猪每年因此增收65元。该公司利用猪群健康动态模型记录监控表,实时监控猪群健康动态,可以及时分析生产出现的异常原因,利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据了解,用传统分析要等月报或旬报出来才能分析,解决问题需时2-4周,而如今2-3天就能发现问题,一周内就能解决问题,工作效率提高两三倍。此项技术使仔猪成活率提高2.5个百分点,每头猪每年药费减少约5元,为公司年增收275万元。 循环式经济在生态中增值 在北海市东园家酒厂的循环经济中,优质种牛养殖场是生态种养链最重要一环。2005年10月7日,东园种牛养殖场正式投放饲养,并始终把规模化养殖放在首位。 记者近日在该厂水牛、黄牛养殖基地看到,牛栏内设有音响、灯光、清洗喷头等,建有相应的饲料储存和发酵仓库,配有机械挤奶设备和碎草机。酒厂总经理黄炳权介绍,种牛养殖场把酒糟、牧草、啤酒渣、菠萝皮、荔枝核、花生壳、甘蔗渣、木薯渣等通过微生物发酵处理后作为养殖场的主饲料。为了最大程度减少饲料堆放及使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牛场采用氨化生物技术对其进行特有的微生物处理,变成了无臭、无毒、营养全面、容易消化、适应性强、耐贮存的饲料。 同时,牛粪也变成了宝。以牛粪为原料,经过沼气池发酵、净化,粪便转化为营养价值高、含氮、磷成分比例高、不含重金属、易吸收的高浓度液体,成为农业、海洋业、林业、城市绿化等的有机生物肥。黄炳权说,牛场平均每头牛每天产生排泄物约75公斤,这些排泄物转变成高效的生物肥,相当于每头牛每天就可为企业带来至少150元的回报,“这真是牛粪卖得比牛奶还贵。” 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领导说,转变生产方式是推进广西畜牧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当务之急,各级畜牧部门要大力发展节约型、生态型、健康型畜牧业,要以“种养加结合、立体生态健康循环”为取向,大力推广果园养殖、蔗园养殖、茶园养殖、桑园养殖、林下养殖和庭院养殖等多种养殖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立体农业、休闲农业等循环农业经济,推动畜牧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散养型向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变。力争到2015年,全区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占规模养殖场的5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