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饲料是奶畜的一种营养丰富的多汁饲料,因为它适口性好、易消化,营养丰富,调制方便又耐久贮,因而在奶牛饲料中倍受欢迎。每年进入夏秋季节,正是调制青贮饲料的好时机,奶牛饲料场(户)应利用各自的条件,适时进行全株玉米(带棒玉米)或玉米秸等的青饲,为提高产奶量而做好饲料准备。青贮饲料是将新鲜的青刈饲料作物、牧草、野草、玉米秸和各种藤蔓等,切碎装入青贮窖或塔内,隔绝空气,经过微生物的发醇作用,制成一种具有特殊气味、营养丰富的饲料。它基本上保持了青绿饲料原有的一些特点,故有“草罐头”之称。
青贮料的优越性
一、能保存青绿饲料中极大部分的养分:饲料在贮存过程中必然有一定数量养分损耗。 但贮存的方式不同,养分损失的种类与数量也不同。例如,在干草调制过程中,养分损失达30-40%,而调制青贮料,由于不受日晒、雨淋的影响,养分损失较少,干物质的损失一般为10-15%。特别是胡萝卜素的保存率,青贮比其它调制方法都高。 二、能延长青饲季节:青绿饲料虽然很好但一年四季中能正常利用的季节有限。如我国西北各地,青饲季节不足半年。在整个冬春季节中家畜缺乏青绿饲料。而采用青贮的办法,可以弥补青饲料在利用时间上的缺陷。也就是说,利用青贮方法调制饲料,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全年均衡供应。 三、适口性好,易消化:在青贮过程中产生大量乳酸,故气味芳香,柔软多汁,适口性好,各种家畜都喜食,且有刺激家畜消化腺分泌的作用,有试验表明,青贮能提高消化率的利用,见表1 表1 同种原料的青贮料与干草的消化率(%) | 干物质 | 粗蛋白质 | 粗脂肪 | 无氨浸出物 | 粗纤维 | 干草 | 65 | 62 | 53 | 71 | 65 | 青贮 | 69 | 63 | 68 | 75 | 72 |
四、 调制方便,耐久藏:青贮料调制很方便,一次贮备,长久利用,而且在调制过程中不太受气候条件的限制。青贮料制成后,若当年用不完,只要不漏气,长期保存也不会变质。青贮料存放时体积比干草小一倍以上,这就既可节省存放场地,同时存放又安全。 五、可以扩大饲料资源: (一)有些植物,如菊科类植物及马铃薯茎叶等在青饲时,具有怪味,适口性差,家畜不喜食,饲料利用率低。但经青贮之后,气味改善,柔软多汁,提高了适口性,减少了废弃部分。 (二)有些农副产品,收获期很集中,且收获量又很大,一时用不完(或不宜大量饲喂),又不能直接存放,或因天气条件限制,不能晒干,无其它办法保存,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充分发挥这类饲料的作用。若及时调制成青贮料,则可很理想地解决此矛盾。如甘薯蔓、萝卜叶、甜菜叶、玉米上稍等都属于此种情况。 (三)块根块茎及瓜类饲料中如甘薯、胡萝卜等,单独贮存时要求条件很高,且费工,尚不能耐久贮。如果将这些原料及时切碎,添加适量干草粉(或切碎干草),青贮起来,则既不怕腐烂,又不愁天暖后发芽而消耗养分。 青贮原理 青贮过程的实质在于将新鲜植物紧实地堆积在不透气的窖或塔中,通过微生物----- 主要是乳酸菌的厌氧发醇,使原料中所含的糖分变为有机酸-------主要是乳酸,借此提高酸度(PH4.0左右)。当乳酸在青贮原料中积累到一定浓度就能抑制微生物的活动,防止原料中养分继续被微生物分解或消耗,从而能很好地将原料中养分保存下来。所以,有人把青贮料中的乳酸看成为防腐剂。国外也有采用直接加入各种酸(包括有机酸和无机酸)以创造酸性环境,阻止微生物的活动,使养分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序。 青贮技术成败的关键 根据以上原理,在青贮过程中,应想尽一切办法为乳酸菌的生长繁殖创造条件,使它很好地发育起来,很快地产生足够数量的乳酸。有利于乳酸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主要有:无氧环境、原料中足够的糖分和适宜的含水量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现分别叙述如下: 一、无氧(厌气)环境:由于乳酸菌的生长繁殖需要在无氧环境中进行,所以在青贮过程中一定要及早创造无氧环境。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切短压紧: 无论装在何种青贮设备中,都需要对原料切短压紧。对于质地粗硬的原料尤其重要,通常切成2—3厘米左右的短截,采用逐层踏实的办法。对青贮窑来说,更应注意四壁原料的压紧。 快装: 在调制青贮料的过程中,必须抓紧时间,集中人力、机具,搞突击,缩短原料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装窖越快越好。若延长装窖时间,除受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影响损失营养物质外。同时也由于呼吸作用而使温度上升,引起杂菌繁殖,致使青贮料品质下降。 封严: 不论青贮容器是何种式样,青贮原料装完后就得及时封闭,隔绝空气。现将贮窖办法介绍如下:窖装满后(原料高出地面一米左右)应立即修整,并复盖塑料薄膜或潮麦草,然后马上压土封窖。封窖一般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窖装满后立即进行。第二次隔5 _7天再进行。两次压土不宜少于30厘米,且必须高出四周地面,防止雨水灌入,贮后20天内还在经常检查是否由于原料下沉而产生裂缝,必须及时填平,四周留有排水沟。 二、原料中的糖分:糖是乳酸菌形成乳酸的原料,只有足够数量的糖,才有可能使乳酸菌形成足够数量的乳酸。若原料中可溶性糖含量很少,即使其它条件都具备,也不能制得优质青贮料。 表2 几种常用青贮原料的含糖量(%) 饲料 | 青贮后PH | 最低需要含糖量 | 实际含糖量 | 青贮糖差 | 玉米(全株) 叶 茎 饲用甘兰(全) 叶 茎 马铃薯茎叶(全) 叶 茎 | 1. 7 4.5 3.7 3.9 4.1 3.8 5.4 6.4 3.8 | 5.50 7.90 5.26 7.41 9.09 4.53 9.69 12.70 8.25 | 19.71 6.11 28.90 24.90 12.06 36.95 8.53 1.60 13.79 | +14.21 -1.79 +23.64 +17.49 +2.97 +32.42 -1.16 -11.10 +5.54 |
在生产上为了将不易青贮或难青贮的原料也能制成优质青贮料,可以采取措施加以改变原料中含糖量。一般采用添加含糖或含淀粉多的饲料,如用甘薯、马铃薯、禾本科谷实粉等来提高青贮原料中的含糖量。 二、 适宜的水分:一般青贮法对原料的含水量要求为68-75%,过干或水分过多都不 利。 原料中水分不足: 不易压实,藏有空气,引起发霉变质。若原料比较柔软,则水分少些还可以压实,原料粗硬,极难压实。 原料中水分过多: 可溶性营养物质易随渗出的汁液而流失。若窖底不渗水,则底部水分过多引起酸度太大(多半是醋酸),影响青贮料的品质。 调节青贮原料中水分的办法有:原料中水分少于要求的含量时,在青贮时喷入适量清水,或加入一定数量的多汁饲料。若采取喷入清水的办法,则一定要均匀。原料中水分过多,则采取加入干草或糠吸收水分。也可将原料在日光下凋萎,但这个办法不理想。 总之,制作青贮料要做到“六随三要”即:随收、随运、随铡、随装、随踏、随封,要铡短、要压紧、要封严。 青贮时添加剂的使用 为了使青贮料营养更加完善,或使营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内更好地被利用;或将不易青贮的原料,更好地贮存起来,在青贮过程中添加一些特定物质,以达到上述目的。国外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在青贮时添加的物质种类很多,如甲醛、甲酸、矿物酸等,以制止微生物的活动,达到保存的目的。这种特殊的青贮方法叫化学青贮。 青贮时添加一定数量(0.5-0.7%)的尿素,可以提高青贮料的粗蛋白质含量,可作为反刍动物的氮源。 添加尿素的办法:在装窖时可将尿素均匀地撒在青贮原料中,也可以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均匀地加入。 青 贮 容 器 制作青贮料的容器种类很多,主要有青贮窖和青贮塔。前者适用于农村专业养畜户。后者一般在国营农牧场采用,它造价虽高,但在使用过程中对原料的损失较少,比较经济。国外,为节省劳力,尚有采用地面青贮。我们着重介绍青贮窖。 青贮窖有地下式及半地下式两种。前者适于在地下水位较低,土质较好的地区。后者适于地下水位较高或土质较差的地区。 一、 窖址的选择 青贮窖应选择地势较高、向阳、干燥、土质较坚实的地方,切忌在低洼处或树阴下挖窖,还要避开交通要道口、粪场、垃圾堆等,同时又要求距畜舍较近,并且四周要有一定空地,便于运送原料。 二、形状与大小 根据地形、贮量、每天在需草数量、铡草设备的功率等来决定青贮窖的形状与大小。如铡草设备效率高,每天用草量又大,则采用长方形的壕为好,一般宽为1.5-2.0(上口为2.0米,下底为1.7米),深2.5-3.0米,长度决定于原料的数量。若家畜头数不多,每天需草量不大,铡草设备效率不太高,则可用小园窖。一般直径2米,深3米,这样的窖可容5000公斤左右。 计算青贮壕的长度,要根据原料种类及每立方米的容重而定,表4中参数可供计算青贮容器的体积时应用。 表3 几种青贮料营养成份 | 苜 蓿青 贮 | 全株玉米青贮 | 燕麦草青贮 | 黑麦草青贮 | 甘薯茎叶青贮 | 马铃薯茎叶青贮 | 干物质% | 28.3 | 23.2 | 32.4 | 27.6 | 2.1 | 14.8 | 粗灰分% | 2.6 | 1.4 | 2.7 | 2.2 | 1.4 | 2.8 | 粗纤维% | 9.1 | 5.9 | 11.5 | 10.2 | 3.5 | 3.4 | 粗脂肪% | 0.9 | 0.8 | 1.0 | 0.9 | 0.5 | 0.5 | 无氮浸出物% | 10.5 | 14.1 | 14.3 | 11.5 | 5.1 | 5.7 | 粗蛋白质% | 5.1 | 2.0 | 2.9 | 2.9 | 1.6 | 2.3 | 消化粗蛋白(牛) | 3.4 | 0.9 | 1.6 | 1.6 | 1.0 | 1.5 | 消化能(牛)兆卡/公斤 | 0.70 | 0.72 | 0.84 | 0.68 | 0.28 | 0.38 | 总消化养分(牛)% | 15.9 | 16.3 | 19.0 | 15.3 | 6.3 | 8.7 | 钙 | 0.40 | | | | | 0.3 | 磷 | 0.10 | | | | | 0.30 | 胡罗卜素毫克/公斤 | 34.4 | 11.0 | | | | |
表 4 几种青贮原料的容重(公斤/米3) 切碎程度 重量 时间 原料类别 | 铡得细碎的 | 铡得较粗的 | 制做时 | 利用时 | 制做时 | 利用时 | 菜叶类及根茎类 | 600-700 | 800-900 | 550-650 | 750-850 | 藤 茎 类 | 500-600 | 700-800 | 450-550 | 650-750 | 玉 米 秸 | 450-500 | 500-600 | 400-450 | 450-550 |
三、挖窖时注意事项 青贮窖应于青贮前1-2天挖好。若用旧窖(壕),则应事先进行清扫、补平。不管是新窖还是老窖,其四壁要光滑平直,最好抹光或四壁补以塑料薄膜更为理想。四壁不光滑,易藏有空气,引起原料霉烂。窖底部呈锅底形,与地下水位应保持50厘米以上距离。四角园滑。 青贮料品质鉴定 青贮料品质优劣,随原料和调制技术好坏而变化,往优劣相差悬殊。启用时应作评定,最简单的是作感观鉴定,在必要时才进一步作实验室鉴定。一、 感观鉴定 青贮料感观鉴定是从色、香、味和质地来决定。 颜色: 因原料与调制方法不同而有差异。青贮料的颜色越近似于原料颜色,则说明青贮过程是好的。品质良好的青贮料,颜色呈黄绿色;中等呈黄褐色或褐绿色;劣等的为褐色或黑色。 气味: 正常青贮有一种酸香味,略带水果香味者为佳。凡有刺鼻的酸味,则表示含有醋酸较多,品质较次。霉烂腐败并带有丁酸味(臭)者为劣等,不宜喂家畜。换言之,酸而喜闻者为上等,酸而刺鼻者为中等,臭而难闻者为劣等。 质地: 品质好的青贮料在窖里压的非常紧实,拿到手里却是松散柔软,略带潮湿,不粘手,茎、叶、花仍能辨认清楚。若结成一团,发粘,分不清原有结构或过于干硬,都为劣等青贮料。 二、实验室鉴定 青贮料实验室鉴定的项目,可根据需要而定。一般鉴定时,首先测定PH、氨量、微生物种类及数量,进一步测定其各种有机酸和营养成分的含量。 PH在4.0-4.5为上等;4.5-5.0为中等;5.0以上为劣等。
正常青贮料中蛋白质仅分解到氨基酸。如有氨存在,表示已有腐败过程。 青贮料的利用 一、取用: 青贮料制作月余,即可利用。一经开窖后就得天天取用,防止结冻、雨淋等。取用时应分段开窖、分段取用,每段应从上往下分层利用,切勿全面打开,严禁掏洞取草,尽量减少与空气的接触面,防止霉菌作用,用多少取多少,一般每天取草厚度不应小于15厘米。取毕后及时盖以草帘或席片。发霉变质的烂草不能饲喂家畜,取出后不要抛撒在窖的附近,应及时送到肥料堆去沤制肥料。 二、喂法与喂量: 青贮料适用于各种畜禽,一般都喜食,但个别家畜初用时,要有一个习惯过程,所以在饲喂时必须由少到多,逐渐增加。 青贮料虽好,但只作为粗饲料的一部分来使用。按干物质计,用量约占日粮干物质的50%以上。由于它有轻泻作用,故对妊娠母畜要控制喂量。喂量的多少,也不能一概而论,还应视青贮料品质、家畜种类、年龄、生产方向的不同而异。 牛:泌乳牛 每100公斤体重日喂量5-7公斤。 肥育牛3-5公斤
役 牛3-4.5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