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听到这个词:边缘化。照我对这词的理解,就是在一个集体团成了一个外人,因为边缘化了,那些资源、信息、消息、茶余饭后的八卦等不再有来源。有时一群人正说得兴高采烈,你想加入进去,不显得太脱离集体,可那人群很快就冷却或散去。留给你的只是多余和尴尬,甚至边缘化带给人的感觉是,不知别人有没有在背后说坏话?有没有在背后商量什么对已不利的事?有没有背后有什么好事故意漏掉自己?因为被边缘,所以疑心生暗鬼,一些根本不相干的风吹草动也可能猜想出不可思议的结果。
中国就是一个以人脉关系为主要社会活动的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均离不开人脉,朋友、亲戚、旧同事、老邻居、同学、老乡、熟人、圈子、关系。无论做大事还是小事,最先想到的就是在关系网里找人,有千丝万楼的关系,做事心里才会踏实。几乎是我们所有人的共识,多少沾得上点关系的人,怎么也比陌生人信得过,哪怕为此吃过苦头,再有下次也照旧。
人情是我们最重要的资源。也因此,说谁边缘化等于说明这人是受到排挤的,是不拥有任何可能创造机会的资源。这样的生活做事习惯,自然会形成一个又一个个人觉得相对信得过,办起事来也方便的圈子,不同阶层的人在编织着属于自己的圈子和人脉网络。生活、工作都有不同的圈子,在这些圈子里才如鱼得水,才能增强信心。这些网络同时又在互相给予力量,一旦落单了,成为形影单吊的个人,不仅是人的孤独,同进也是力量的减弱,严重的会让人觉得彷徨无助。
可是,一个人为什么会被边缘化了呢?抱成了团可能是为了利益的独享,不希望再有其他人分享。还有就是,行事、为人与团体格格不入,可能是原则问题,可能是性格问题,不认同自然就会被边缘化。这其中是否有标准或者准则,估计谁也说不清。
在这种人脉关系相当重要的社会,有时觉得不少理论、道理、规则、准则之类的东西,都可以因人而易。边缘化了就是很可能被淘汰,以有限的知识去理解,淘汰应该是优胜劣汰才符合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我想,许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淘汰不全是因为劣、因为不合格、能力不够,往往就是人情不够关系不到位。不是所有被大多数人认可的东西就肯定是好的对的,比如饭局,常常看到不少人说吃应酬饭很头痛。可是饭局却绝对的是中国人积累人情资源的重要方式,也许请的人和吃的人都不痛快。那么多的人在说身不由已,我想就是怕被边缘化了,害怕不能与众人一起资源共享,成为出局的那个人。除了饭局,别的也有不少,至于你坚持的东西是对是错反而一点都不重要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