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许多草业工作者撰文呼吁大力发展草地农业。但对草地农业的概念和优势,发展草地农业的意义和战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8],而对草地农业的劣势未见论及。为了深化对草地农业的认识和促进草地农业的健康发展,本文拟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探讨。
1草地农业的概念
草地农业是以饲草种植和草食家畜养殖为核心的一种农业类型。之所以如此定义草地农业,理由主要有二,首先草地农业是农业,属于农业类型之一种;其次饲草种植和草食家畜养殖是草地农业的基本标志,离开饲草种植和草食家畜养殖便没有草地农业。
2 草地农业的优势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以谷物生产和猪禽养殖为核心,可以称其为“谷物——猪禽型农业”(简称“谷物农业”)。相对于谷物农业而言,草地农业具有如下优势[3-8]。2.1 引草入田可大幅度提高种植业的气候和土地资源利用率 多年生牧草春季返青早、秋季枯黄晚,在北方一年一熟地区,生长期比谷物长1~3个月;一年生冷季型牧草耐寒、生长迅速,在南方亚热带地区,于冬闲田中种植,可增加耕地利用期3~5个月。
2.2 饲草生产产量高且稳定
饲草生产属于营养体生产,植物地上部分包括茎叶和籽实等皆为收获目标,与仅以籽实体为收获目标的谷物生产相比,正常情况下产量高出1倍以上。籽实体生产对环境要求较为严格,从萌发出苗到花芽分化、拔节抽穗、扬花传粉、灌浆成熟等任何一个时期遭遇逆境(如干旱、低温、冰雹、大风、光照不足等)都将造成籽实产量较大幅度地下降,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绝收。而营养体生产的生态适应幅较宽,遭遇逆境时减产幅度亦较小,因而产量相对较为稳定。
2.3 引草食家畜入农业系统可显著提高畜产品产量
养殖草食家畜可使人及猪和鸡等畜禽难以利用的谷物秸秆成为牛、羊、马和驴等牲畜的粗饲料,肉、奶、皮和毛等畜产品的产出大幅度增加。
2.4 种植多年生牧草和养殖草食家畜可有效地解决种植业的用地和养地之间的矛盾
多年生牧草根系发达,根量较大;加之多年生草地的耕作次数明显少于一年生谷物农田,土壤扰动较轻,土壤有机质分解较慢,因而种植多年生牧草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生产畜产品的同时,养殖草食家畜还可以生成大量优质有机肥——粪便,返施于农田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
2.5 引多年生牧草和草食家畜入农业系统可明显改善系统的环境效应 多年生草地地上覆盖期长、覆盖度高,地下根系发达且四季存留,土壤因耕作少而不松散,固土保水能力大大优于一年生谷物农田,控制水土流失、风蚀沙化和扬尘起沙的效果明显。养殖草食家畜将谷物秸秆转化为畜产品和有机肥,可大幅度减少秸秆废弃物。
概括地讲,草地农业将饲草种植和草食家畜养殖引入农业系统,使农业系统的组分得以完备和合理。饲草的引入使种植业的气候和土地资源利用率及植物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草食家畜的引入使农业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得以通畅和合理,农产品产量显著提高。以饲草和草食家畜为纽带联结农业的两大部类——种植业和养殖业,使农牧结合得以完善和紧密。同时,种植多年生牧草和养殖草食家畜使种植业的土地用养矛盾得以有效地解决;引多年生牧草和草食家畜入农业系统使系统的环境效应得以明显改善。上述优势决定了草地农业属于“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
3 草地农业的劣势
草地农业并非完美无缺,相对于谷物农业而言,亦存在诸多劣势。
3.1 草地农业饲草种(品种)尚不够完美
多年生牧草生态功能强大,其中豆科牧草的蛋白质含量很高,但产草量不够理想,尽管显著高于谷物;一年生饲草产量高,但生态功能不强。目前尚无一个生态功能强、产草量高的完美草种(品种)。于是,在生态问题不大的地区可以把追求高产设定为第一目标,选用一年生饲草,如“饲料之王”——玉米;而在生态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只能牺牲一些产量,选用多年生牧草,如“牧草之王”——紫花苜蓿。在以蛋白质生产为主要诉求的情形下,紫花苜蓿与谷物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3.2 草地农业肉用畜种的饲料报酬较低
奶牛的饲料报酬较高,但肉牛、肉羊的饲料报酬则较猪和禽为低。这也是国际上牛肉和羊肉价格显著高于猪肉和禽肉的重要原因之一。
3.3 草地农业中间产品的运输成本较高
干草和青贮是草地农业的主要中间产品,干草的密度远低于谷物,单位质量的运输成本明显高于谷物;青贮的含水量远高于谷物,单位质量干物质的运输成本更是大大高于谷物。如果饲草生产和草食家畜生产结合不够紧密,地理距离较远,则草地农业的饲草——牛羊生产相对于谷物农业的谷物——猪禽生产的比较优势将会大打折扣。
4 发展草地农业的意义[5-8,11,12]
4.1 发展草地农业可明显提高农业总体生产水平
引草入田和引草食家畜入农业系统,使系统的组分得以完备和合理、农牧结合得以完善和紧密、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得以通畅和合理、系统的可持续性得以明显增强、气候和土地资源利用率得以大幅度提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产量和稳定性得以显著增加,从而使农业总体生产水平得以明显提高。
4.2 发展草地农业可显著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引草食家畜入农业系统,使系统的产业链得以延长、作物秸秆得以变废为宝、畜产品产量得以显著增加,从而使农民的经济收入得以显著提高。
4.3 发展草地农业是保障食物安全的战略措施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由此引发饲料及饲料蛋白质的缺口不断扩大,预计10~20年内我国饲料蛋白质缺口将达到3000万吨以上。如果依靠籽实体生产方式来解决饲料蛋白质缺口问题,至少需要增加耕地5亿亩。显然,这是不现实的。较为可行的解决途径是变籽实体生产为营养体生产。改生产籽实体饲料为种植营养体饲草可提高饲料及饲料蛋白质生产效率至少1倍以上。另外,季节性闲田种草亦可为解决饲料及饲料蛋白质缺口问题作出一定贡献。
4.4 发展草地农业是保障生态安全的战略措施
我国水土流失、风蚀沙化和沙尘暴形势十分严峻,草原与耕地的不合理利用是其重要成因。谷物等一年生作物类耕地——植被系统固土保水能力较弱,原因是植被覆盖期短、覆盖度低,以及因耕作频繁而致表土松散。在风蚀、水蚀严重地区,改种植谷物等一年生作物为生产多年生牧草,是控制耕地水土流失、风蚀沙化和扬尘起沙的有效措施。
4.5 发展草地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因抗风蚀、水蚀和抑制土壤盐分表层聚集能力较强,种植多年生牧草是抑制耕地荒漠化(沙化、粗化、贫瘠化和盐碱化)的有效措施。另外,如前所述,种植多年生牧草和养殖草食家畜具有培肥地力的功能,有利于解决土地用养矛盾。
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孙洪仁,韩建国,武瑞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