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性白血病
疾病概述: (贫血性、增生性、淋巴性)白血病白血病是鸡的一种病型很复杂的慢性传染病。它是由几种不同血清学特性的RNA白血病病毒群中的一种引起的肿瘤病。它的特征是造血组织发生恶性的、无限制的增生,在全身(很多器官中产生肿瘤性病灶,死亡率很高,危害性非常严重。RNA白血病病毒还可引起多种肿瘤病,如淋巴性白血病、成红血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和骨髓细胞瘤病。其中以淋巴性白血病发生最为普遍。淋巴性白血病常发生在16周龄以上的鸡、小日龄也可感染。无特征性症状,只有一般症化,如冠髯苍白皱缩,食欲废绝,全力衰弱,常发生下痢,产蛋停止;后期腹部膨大,用手按压时,可以触到肿大的肝脏,最后极度虚弱而死,剖检可发现脾、肝肿瘤最为严重,其他器官(肾、肺、心、骨髓、腔上囊和肠系膜等)也有很多肿瘤。
防止措施:【预防】目前还无治疗方法。只有做好顶防。 (1)用不带病毒母鸡产的种蛋去孵小鸡。 (2)小鸡与成鸡要隔离饲养。 (3)定期检查,发现病鸡随时淘汰,发现可疑鸡,立即隔离观察。 (4)此病毒随粪排出,病鸡和可疑鸡的粪便要堆沤,杀死病毒。 (5)注重鸡场的防疫消毒工作,鸡场环境及鸡舍用具要定期消毒,对进出车辆、人员也要采取切实实可行方法进行消毒,将病源消灭,这是最有效的预防办法。
禽流感
疾病概述: 禽流感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野禽的一种从呼吸病到严重性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综合病症。本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病原 A型流感病毒能在鸡胚、鸡胚成纤维细胞中生长,大多不致死鸡胚,能凝集多种动物的红细胞。病毒对紫外线敏感,加热55℃1小时、60℃10分钟可被灭活,对大多数防腐消毒药敏感。病毒在干燥尘埃中可存活2周,在4℃可保存数周,在冷冻的禽肉和骨髓中可存活10个月之久。
流行病学: A型流感病毒能感染多种家禽和野禽,在家禽中以鸡和火鸡最易感,其次是雉鸡和孔雀,鸭、鹅和鸽则较少感染。一般认为本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如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等途径传播。禽流感的扩散主要是通过粪便中大量的病毒粒子污染空气而传播。人员和车辆往来是传播本病的重要因素。吸血昆虫可传播病毒,带毒的种蛋可垂直传播。野鸟特别是迁栖的水鸟,在本病的传播上有重要意义。 人工接种可通过气溶胶通过鼻内、气管内、口、眼结膜、肌肉内、腹腔内、静脉内、泄殖腔内等途径使易感禽感染。
临床症状: 潜伏期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一般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但在高致病力毒株感染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高度致病性禽流感往往突然爆发,无任何临床症状而死亡。病程稍长的可见精神萎顿、不食、衰弱、羽毛松乱,头、翅下垂,鸡冠和肉髯呈暗紫色,头部水肿,结膜肿胀发炎,鼻腔内有粘性分泌物,病鸡常摇头,呼吸困难。有些病例出现下痢和神经症状,抽搐,运动失调,瘫痪和半瘫痪,失明。病程一般1~2天,死亡率可达50%~100%。 呼吸型禽流感,一般症状为精神食欲较差,产蛋减少,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咳嗽、鸣音、喷嚏和鼻窦肿胀,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因感染病毒株和禽的种类不同而异。死于禽流感的鸡表现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渗出、坏死等变化,口腔、腺胃、肌胃角质膜下层和十二指肠出血,肝、脾、肾和肺常见灰黄色坏死灶,气囊、腹膜和输卵管表面有灰黄色渗出物,并常见有纤维素性心包炎。产蛋鸡多见卵黄性腹膜炎。幼禽感染后,很少迅速死亡,但肉眼病理变化明显。
实验室检查: 本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差异很大,确诊必须依靠病毒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
防止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金刚烷胺对鸡和火鸡的A型流感病毒感染有一定的效果,应用抗生素治疗可以减轻支原体和细菌性并发感染。对本病的控制主要是加强预防措施,应尽量减少和避免野禽与家禽、饲料和水源的接触,防止野禽进入禽场、禽舍和饲料贮存间内,注意保持水源的清洁卫生,辅之以适当的疫苗免疫接种,目前常用的有弱毒疫苗和佐剂灭活苗,但效果并不很好。 发生本病时要严格执行封锁、隔离、消毒、焚烧发病鸡群和尸体等综合防治措施。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