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10|回复: 3

请记住那些触痛中国的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31 11: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钱江晚报》日前发表文章,题为:请记住那些触痛中国的人,作者:戎国强。全文如下:


  年终岁末,各大媒体都要推出一个年度人物的榜单来,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中央电视台从2002年开始举办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我们固然需要“感动人物”引领社会价值观的走向,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能淡忘另外一类人物,他们身上,也许更多地集聚了更广大人群的痛楚记忆,他们的经历中,留下了时代沉重的足迹。


  他们是这样一些人物:开胸验肺的农民工张海超,被“钓鱼执法”而自断手指以证清白的孙中界,还有被他人顶替身份的罗彩娟,反抗侮辱而杀死当地官员的邓玉娇……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他们为争取生存的权利,为维护个人尊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好在他们并不孤独。无数不相识的人们从他们的遭遇中看到了自己的命运——至少是命运的可能吧——进而声援他们,并拯救自己。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切身感受到:只要世界上有一个人没有摆脱不幸,就没有人能够声称自己已经获救。事实也继续证明着这一点。日前,因资方拒签劳动合同,拒绝出具相关证明,深圳百余名从事粉尘作业的农民工到医院作职业病检查遭到拒绝——张海超的命运触痛了很多人,但无法触动一些机构、部门一点点。


  “触痛中国”的人里面,还应该包括吉林通钢事件中被工人群殴致死的陈国君这样的民众眼中的“反面人物”,甚至包括被邓玉娇刺死的邓贵大。他们的死,固然有自身的原因。但是,他们视民众如草芥的跋扈与狂妄,在很大程度上是被相关体制的弊端惯出来的;他们在剥夺、欺压底层群众的同时,也做了体制弊端的牺牲品;他们的命运,同样打上了时代的印记。


  但是,张海超、孙中界们,以及陈国君们的命运,究竟能够触痛多少人,触痛多少事,恐怕很难乐观;就像“感动中国”的人物再多,总有一些人不会被感动。近日,偶然读到鲁迅为《阿Q正传》俄译本所作的序言。鲁迅说,“造化生人,已经非常巧妙,使一个人不会感到别人的肉体上的痛苦了,我们的圣人和圣人之徒又补了造化之缺,使人们不会感到别人精神上的痛苦。”就在这个冬天,山东潍坊临朐县五井中学一名初一学生冻死在寒夜里。该校一负责人称,“发现孩子的时候,他躺在宿舍后面的一条沟里,头朝东脚朝西,仰面躺着,死得很舒坦。”一个教育者,会不假思索地说被冻死是一件很“舒坦”的事,人们有理由怀疑他身上还残存着多少人性。那么,他的人性是被什么吞噬的呢?


  “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已经多年,但是,这些人物的感人事迹与优秀品质,并没有对社会群体尤其是官场的价值观下滑产生立竿见影的教化作用。关键原因是,体制积弊日深,继续强化、推高金钱至上、做官至上的价值观,割裂、窒息了人群之间的精神沟通,人的情感、审美活动被视为多余、无意义,其中一些人在精神上、情感上被阉割,彻底沦为逐利动物,以至于不断上演一出出令人无语的悲喜剧。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萱羽翛翛 + 1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12-31 15: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不想说什么,难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5 14: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是“感动中国”,抑或是“触痛中国”,个人道德层次的超拔并不能阻止金钱对体制的侵染。在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里,游荡的大多是被金钱、极权政治压榨着的灵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5 14: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极端 无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6 06:5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