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个好员工?百度一下,可能有无数职场守则供你借鉴。它们教给你多做事、少说话、敬业、有责任感、不断进取、不要随便请假、不要越级汇报……你可能说,这些我都做到了,起码八九不离十,为什么老板看我的眼神还是怪怪的?为什么部门经理还是不喜欢我?为什么合作方还是对我有意见?
身在职场十余年,从最底层员工到部门老总,逐渐发现,有一些工作细节,虽然单独看起来不明显,甚至算不上问题,但是如果在职场上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蹈覆辙,一定会影响你的进阶!
-1-
收到工作信息无回复。
上级的命令、合作方的要求、同事的讯息,常常通过邮件、短信等方式送达。接收到这些信息后,无论是需要立刻办理的,还是仅仅一个通知,都应该马上采用同样的方式尽快给出一个回复,诸如:“我已收到”、“好的,请放心”、“明白,会尽快处理”等等,一方面显示出自己的工作效率,一方面令信息发送方得到反馈。
有些员工就忽略这一点,什么信息传给他,都如泥牛入海,也不清楚他是收到了呢?还是没收到。是开始执行了呢,还是没执行。为了不耽误工作进程,不得不追加电话或短信询问,既浪费时间金钱,又多做了事情,作为上级或者合作方,心里会怎么想呢?
-2-
接收工作资料不上心。
工作中,常常需要接收资料,既然这些资料和工作有关,就要认真接收、妥善保存、确保可以随时调用。
有些员工就糊里糊涂,接收资料随手一放,结果到了用的时候找不到,还要找原来的资料提供方重新提供。最近我就经历了两个例子:一次,是给合作方的员工提供我的公司地址,请他来我公司谈事。明明在MSN上留给他确切地址(包括地铁怎么换乘、路怎么走),也和他说好晚上见面,结果两小时后,对方给我短信说:“请你再把地址给我一次。我在外面,刚才临时出门办事,没把电脑上的地址抄写下来。”他说得轻巧,我却要在手机上噼里啪啦编写五分钟,你说我会不会有意见呢?
另一次,是传递资料给员工。第二天问起资料是否已经看过并有建议?员工挠着后脑勺说:“你再给我传一遍吧,不好意思,我忘了昨天把资料存在哪里,找不到了。”
这样的事情一再发生,给对方添了节外生枝的麻烦,还浪费了时间,人家会给你的工作表现打几分呢?
-3-
大大咧咧,忽视职场身份等级。
关于身份,老板(包括部门经理)日常的表现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喜欢端点架子的,一种是喜欢表现出平易近人的。但是无论他是哪一种,他的位置都在那里,而位置是一定会给予人心理暗示的,所以,做员工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即使遇见平易近人型的领导,也千万不要没大没小顺杆爬,或者莽撞攀关系,要知道,领导哪怕一直笑眯眯,对于你的表现,心里也是有数的。
前段时间,看见过这样一幕场景:因为董事长讲了一个笑话,大家哈哈大笑,气氛十分融洽,有个部门经理,笑到开心处,居然得意忘形,伸手去拍董事长的肩背,看起来活像一对儿铁哥们。
过了没几天,有一个员工突然凑过来对我说:“以后我别喊你李总了,喊你姐吧。”作为一个公司的常务副总,你说我会欣然同意呢,还是会看他一眼,转身离开呢?
当然,如果领导开口让你喊他/她为“哥、姐”,那是另当别论,但如果员工自己莽撞提出这样的要求,一方面领导未必喜欢,另一方面,领导还要考虑其他员工对此有何想法,怎么可能随意答允呢?
-4-
工作中总是使用反问句。
有初中学历的人都知道,反问句通常是陈述句的改版,使用它的目的,是为了强调语气。在日常交流中,作为下级或者合作者,总是以反问句的形式对上级或合作方提问,会显得非常失礼,必将令对方生厌。
记得在湖南工作的时候,有一次布置手下员工,给新近的应聘者打电话,她居然反问我:“经理,你怎么不亲自打电话呢?”她对工作的接受意识姑且不论,就单单这个语气,已经令我产生了反感。
诸如“难道我会不知道?”、“那什么是一样的呢?”、“你怎能这么做呢?”这样的句式,在工作中,面对上级或者合作方,聪明的员工会避免使用。
-5-
在不恰当的时间提问。
工作就必然有问题,但是问题在什么时候问、什么地点问,是个不该被忽略的问题。有的员工,问题来了不分轻重缓急,哪怕领导在开会或者会客,也要敲门进去问个清楚;有的员工,工作时间想不起来问事情,领导下班了却追着打手机;还有的员工,在部门会议上公开询问自己的加薪或者待遇情况……凡此种种,都属于没有眼色,需要努力避免。
-6-
工作完成不深入,频繁返工。
既然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好、做明白。很多员工只做表面文章,事情想了第一步,就不再想第二步、第三步,结果面对领导的追问,只好当场傻眼。
不久前,我们布置一位员工做某产品的调研。员工很快给出回复:某某产品报价100元,给经销商的价格是60元,在本市几大商场有售。很好,那么,该产品销量如何?员工一愣,这个,我没问。然后出去打电话,一番询问,回来答复:销量不错,每个月若干。那么,它的用量如何?有没有什么不良反馈?员工又是一愣,这个,我也不知道。然后,又返身出去打电话……工作做到这个份上,如果你是老板,你会给他加薪、升职吗?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