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68|回复: 1

牛刀:楼市陷阱里掉进了多少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8 16: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牛刀:楼市陷阱里掉进了多少人?



活动预告:应上海拔筹科技信息有限公司的邀请,我将于 10月31日在上海发表《2009中国资本市场如何收官》的演讲,并应许多投资人的要求,对今年后两个月中国资本市场的走势进行全面评估,并以自己的研究挖掘下半年后两个月的市场热点,重点内容:一,如何在ST股票中掘金;二,上海世博概念何时发动;三,通货膨胀与上市公司的关系。详情请见——2009中国资本市场如何收官

我们往往关注流动性陷阱,并注重流动性带来的市场变化,从而忽视了政策性的陷阱里掉进了多少人。在以后的岁月,除了楼市炒家外,许多在2009年上半年高位买楼的城市居民很快就要为此多付出许多资金,而这些多余付出的资金是因为政策的变化带来的。他们看上去买楼占了便宜,实则只占了一年不到的便宜,却要付出长达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的财富。

楼市优惠政策的大限已到,目前迹象显示,政府刺激经济的计划面临退出。不是政府想退出,而是市场的走势决定了刺激方案的短期性和不可持续性。过多的流动性,随时都会导致通货膨胀,匆忙上马的项目有的本来就是重复建设,有的行业在过剩的产能上继续增加过剩,而不是去消化过剩。尽管高层放风说,还不到退出的时机,实际上是在继续胡弄人,因为退出经济刺激方案是迟早的事。谁也不能断言说,中国就不退出。

千万不要忘记,我们在2009年取消的一系列楼市的产业规则和货币政策、甚至财税政策,很多被事实证明是违背市场和经济规律的,只是给楼市投机炒家以可乘之机,而给正常的楼市投资人和自住性买家制造了一个大大的陷阱,这个陷阱可能让许多城市白领面临破产或断供的局面。现在不可能继续制造一个更大的陷阱,让更多的城市居民掉进来,楼市成交量的巨幅下滑已经说明了一切。

让我们来看看这样一组数据,再破城镇住宅紧缺谎言,中国各省市已经建成的住宅1980年至今全国总共建了1.1亿套城镇居民住宅。总量超过91亿平方米。截止2007年底中国城镇居民59379万人,城镇居民家庭1.999亿户;在中国各商业银行有信贷记录的中国城乡居民已超过5500万人,其中城镇居民有个人信贷记录的不足2470万人。个人购房绝大多数民众是通过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完成的。即便且将历史上所有城镇居民的个人信贷记录都100%统统视为住房贷款。在中国1.999亿户城镇家庭中,充其量仅有2470万城镇家庭有可能发生事实购房行为。

截止2006年末,中国住房公积金累计为695.24万户职工发放个人住房贷款6364.33亿元,户均发放贷款约9万元人民币;即便按全国城镇房价平均每平方米2000~3000元的理想价格计算购买,公积金住房贷款总额可购买商品房不足3亿平方米。即便将由信贷记录的2470万城镇居民100%都是贷款购房,按建设部公布的户套均83.2平方米,也充其量有可能发生城镇居民家庭购买自住房约20亿平方米;加算截止2006年底实际发生的公积金支持购房不足3亿平方米。共计约23亿平方米。就算是2470万城镇居民统统都极端到极点地每户购买了两套住房,也不过迄今消费了43亿平方米现房,差不多尚有约48亿平方米城镇住房,留置于各级炒房者手中、滞留在开发商与银行联手空卖空买的假按揭泡沫中。

住宅的大量过剩,只有通过开征物业税才能全部暴露出来。今年17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4.1亿平方米,按户均83平方米计算,约为500万套,其中约有300万套滞留在楼市炒家手上,200万套是城市居民购买作为住宅。这200万户城市居民,很快将要面临加息和税费增加后的痛苦。

要使局面不至于继续恶化,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两条路径:一是给城市居民提高收入,二是把房价彻底降下来。如果两条路都走不通,那最后的结局不是拉美式的,就是日本式的泡沫破灭。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fsrf326161668 + 1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1-30 15: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这么可怕吧,我就是09年4月买的房子。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5 16:3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