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608|回复: 4

专家教你采摘时怎样认清毒蘑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7 13: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年的7月~9月,是北京毒蘑菇中毒的多发季节。

  北京的夏末秋初,气温较高、雨水增多,正是野生蘑菇生长旺盛的时期。在都市里憋坏了的人们一到周末就喜欢驾车出游,采摘野生蘑菇进行野餐。

  然而,当“味道鲜美”、“口感细嫩”、“高蛋白,低脂肪”……这些词汇伴随着野生蘑菇在眼前不停闪现的时候,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可能威胁生命的事实:野生蘑菇中,一些种类带有毒性,甚至是剧毒。

  8月16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和北京市卫生局联合发出预警,提醒市民严防毒蘑菇中毒事件的发生。

  我国的毒蘑菇大约有二百多种,其中,许多种类的形态特征与食用蘑菇相似,很容易使人误采误食。北京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向华介绍说,北京的毒蘑菇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的山区、乡镇和农村。每年的7月~9月,是北京毒蘑菇中毒的多发季节。

  早在2007年8月,北京房山区就发生了一起因误食毒蘑菇而引发的群体中毒事件。当时,一位居民将野外采摘的野生蘑菇与另外6人分食。很快,7人先后出现了严重的消化道中毒症状,被送入医院救治。5天后,首位重症患者因急性肝肾衰竭死亡;再过了5天,又一位中毒者被夺走了生命。其余5人经过治疗后,终于痊愈。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对这7人食用的野生蘑菇进行了鉴定,发现这种蘑菇名叫“毒鹅膏菌”,毒性很大,食用后发病率达到100%,死亡率也非常高。但这种蘑菇看上去只是在菌柄上部比一般的食用蘑菇多了一层菌环,一般人根本不会注意到。毒鹅膏菌在北京并不少见。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文华安告诉记者,食用毒蘑菇中毒时,最快10分钟就会发作,最慢的可以潜伏24个小时。毒性较大的“白毒伞”,摄入50克就足以让一个成年人丧命。食入“白毒伞”后,人体的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都会受到严重损害,最后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高达90%以上。而即便是毒性相对较轻的毒蘑菇,食用量过大也会致人死亡。

  胃肠炎型中毒是最常见的类型。这类中毒的潜伏期和病程都比较短,一般多在食用后10分钟~6小时发病,恢复较快,死亡者也很少。发作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可能还伴有头昏、头痛、全身乏力的症状。但严重者会出现吐血、脱水、昏迷,以及急性肝、肾功能衰竭而死亡。臭黄菇、毛头乳菇就能引起这类中毒。

  神经精神型的中毒,程度相对较轻。中毒者会表现出精神兴奋、精神错乱或精神抑制等神经性症状,以及各种幻觉反应。误食毒蝇鹅膏菌,就会引起幻觉反应。

  溶血型和肝脏损害型是中毒程度较大的类型。所谓“溶血”,即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这种类型的中毒一般在食用毒蘑菇后6~12小时发病。除了有恶心呕吐、腹痛或头痛、烦燥不安等病症外,中毒者还会出现急性贫血、肝及脾脏肿大等。有时,溶血可以引起肾脏损害,甚至继发尿毒症等。中毒严重者可能因肝脏、肾脏严重受损及心力衰竭而死亡。此类中毒症状主要由大鹿花菌引起。

  肝损害型中毒是引起死亡的主要类型。误食毒鹅膏菌所引起的中毒,就属于这一类。毒素会对肝、肾、心、脑、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这类中毒的病程长、病情复杂,如果不及时抢救,死亡率可高达80%~100%;而且这类中毒的潜伏期较长,患者会出现一段假愈期,其间除了感到轻微乏力外,没有别的症状,而实际上毒素正在损害你的肝。

  “辨别蘑菇是否有毒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即便是专业人员,也很难保证准确无误,普通公众就更不容易做到了。有人说‘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这种说法并不可靠。外观漂亮的橙盖鹅膏类菌,就是清香可口的食用菌;而毒粉褶菌几乎接近白色,却含有毒素,不可食用。”向华介绍说,判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最好从蘑菇的生物学特征入手,适当结合化学等其他方法。

  从形状上看,无毒的蘑菇顶盖较平、伞面平滑而且上面没有环,菌柄也大多没有环。有毒的蘑菇,顶盖中央凸起,形状怪异,伞面厚实板硬;菌柄比较长、容易折断,而且有菌环、菌托。从蘑菇的分泌液判断,将新鲜野蘑菇撕断,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撕断的截面不会变色,而且散发着清香味;有毒的分泌物大多黏稠、呈赤褐色,暴露在空气中的断裂面容易变色,同时伴有辛辣、恶腥等怪味。

  此外,有一些化学鉴别法比较实用。采集野生蘑菇后,将它们的汁液取出,用纸浸湿,立即在纸上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如果纸变成红色或蓝色,则表明该蘑菇有毒。也可以用葱在蘑菇伞面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青褐色,也表明蘑菇有毒。煮野生蘑菇时,放入几根灯芯草,或者与大蒜、大米一起煮,遇到毒蘑菇,灯芯草会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大蒜、大米也会变色。不过最为直观的方法,还是采摘时拿着蘑菇的图册,逐一识别。

  “我们建议,人们尽量不要在野外采摘自己不认识的蘑菇,也不要将几种蘑菇混杂在一起吃,否则一旦中毒,很难鉴别、治疗。”文华安说,即使是同一种野生蘑菇,在不同的生长区域,由于生长环境等的差异,它们具有的毒性也会有程度上的差别。但常食用的松口蘑、牛肝菌、鸡纵菌等野生无毒蘑菇,性质并不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不会从无毒变成有毒。

  向华提醒,吃了野生蘑菇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要大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把手指伸进咽部促使尽快呕吐,以尽量减少毒素的吸收,同时到医院接受治疗。

  采摘者采摘野生蘑菇

  常见的野生毒蘑菇

  ①毒蝇鹅膏菌: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四川、西藏、云南等地。

  ②毛头乳菇: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四川、广东、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

  ③白毒鹅膏菌(白毒伞):分布于我国河北、吉林、江苏、福建、安徽、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山西、广西、广东、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④毒鹅膏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江苏、江西、湖北、安徽、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

  ⑤臭黄菇: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黑龙江、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甘肃、陕西、西藏等地区。

  ⑥毒粉褶菌:分布于吉林、江苏、安徽、台湾、河南、河北、黑龙江等地区。

  ⑦大鹿花菌:分布于我国吉林、西藏等地区。(童岱 李琢 )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yisiyi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10-17 15: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来不敢在野外采蘑菇吃 怕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 16: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危险!

sunmanji 于 2009-11-1 16:25 补充以下内容

好危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 10: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野外采摘是一定要额外注意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8 11: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能够配上部分照片我觉得效果会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8 15:3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