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化系统疾病药物中可能有很多药物大家没接触过,目前此类药物在人医上应用的比较多,兽医药理的课本也有介绍。但是目前这类药物大多还没有国家标准,因此就需要兽药企业的研发人员思考一下:我们有没有机会将这些药物开发为国家级的新兽药,真正地去服务于基层的兽医临床。
消化系统的常用药物可分为5大类,分别为抑酸药和抗酸药、胃肠动力药物、胃肠黏膜保护剂、微生态药物、止泻药。
一、抑酸药和抗酸药
(一)抑酸药
常用的抑酸药物主要有抗胆碱能药、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胃泌素受体抑制剂,目前后两类药物在家禽临床上仅作为研究性应用。
抗胆碱能药 这类药物的药理机制是阻断胃平滑肌上的胆碱能受体,抑制迷走神经,从而减少胃酸的分泌。
很多情况下人们将此类药物当做促胃肠蠕动药或解毒用,常用的有阿托品和山莨菪碱,在兽医临床上使用时,仅仅当作止泻类药或者解毒药,其实这也是在无形中利用了它们的抑酸功能。
阿托品用量为每次0.15毫克,1~2次/天,口服;山莨菪碱用量为每次2~3毫克,口服或肌内注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此类药物可抑制胃蠕动和延缓胃排空,因此,当合并胃溃疡时不宜使用。
H2受体拮抗剂 这类药物的药理机制是与组胺竞争胃壁细胞上H2受体并与之结合,减少对各种刺激如组胺、五肽促胃液素等所引起的胃酸分泌,达到抑制胃酸分泌的目的。
此类药物主要有西米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其中最常用的就是西米替丁,尤其是在兽药企业的产品宣传中可经常见到,更多的时候是将其作为免疫调节剂,因为西米替丁可以引起巨噬细胞的聚集,从而起到免疫作用。西米替丁的用量是口服10~20克/1000只成年鸡/天。
西米替丁可透过血脑屏障,干扰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因此剂量过大可引起神经系统障碍,导致乏力、精神沉郁、腹泻、心率增加、血流加快、肝肾功能损害和粒细胞减少等。同时西米替丁具有抗雄性激素作用,用于家畜可促使泌乳量增加,达到促进泌乳的作用,饲料厂家往往在泌乳猪的饲料中加入西米替丁,从而起到促进泌乳的作用,但是用于禽会使禽肉品质下降,停药后可消失。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把西米替丁长期加入饲料中,用以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消化系统疾病,但是据我所掌握的资料,西米替丁在人医临床上应用的一个副作用就是会使体重减轻,该药在禽类的应用上,长期添加也会造成生长停滞,如果在添加西米替丁的过程中发现料肉比增高的现象,应暂停添加。
胃酸和胃蛋白酶可干扰内、外源凝血系统,抑制血小板因子Ⅲ的活性及血小板聚集,并可破坏血凝块,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可 部分恢复血小板功能,使胃蛋白酶失活,凝血反应得以进行,稳定已形成的血栓。因血小板的凝集在pH>6.0时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有效地抑酸治疗,使胃内pH值达到5以上是促进凝血的有力措施。因此,很多人在治疗禽胃肠出血时投服西米替丁,这样不但可以止血,而且还具有一定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首先是进行抑酸和抗酸治疗,使胃内pH值维持在6以上
同时用止血敏、维生素K3等药物进行全身和局部止血。值得注意的是对肝硬化肝功能不全、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者,可酌情使用维生素K3。
另外,对于动物来讲,机体处于偏碱性环境,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如细菌在pH值6.0~7.5,酵母菌在4.5~5.5,霉菌在4.5~5.5之间时,是微生物生长的最佳范围,因此,控制胃肠道的pH值在3.0以下,可减少和控制一些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
(二)抗酸药物
抗酸药物的作用原理是使酸碱结合,形成盐和水,从而提高胃液pH值,降低十二指肠酸负荷,减轻胃酸对十二指肠黏膜的刺激。
抗酸剂种类较多,主要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氢氧化镁、三硅酸镁、碳酸钙等,抗酸药物多为碱性,而且在兽医临床上应用的药物也多为碱性,再加上饮用水本来就偏碱,这样就会造成饮用水的pH值较大,饮用水碱度大时,口感发涩,从而对鸡群的采食和饮水量造成一定影响。如磺胺类药物为碱性,如果长期或大剂量的应用就会出现敏感行为,表现为采食、饮水量下降。另外,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当投服碱性药物过多时,鸡只往往会出现过料现象。
2007年东北地区发生腺胃炎时,因为观察到腺胃出血、溃疡的病理形态,所以有的兽医就用人药“胃康宁”或者碳酸氢钠、氢氧化铝进行治疗,但临床上并没有实用性价值,采食量反而出现下降,所以,此类药物在家禽临床应用较少。
需要提醒的是,在进行疾病诊治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是胃酸分泌过多,还是胃酸分泌不足,这个问题搞不清楚,用药后会有相反的结果。
二、胃肠动力药物
(一)促胃肠动力药
促胃肠动力药是指能增强胃肠道收缩力、加速胃肠运转和减少通过时间的药物,抑制胃肠蠕动的药物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抑制胃肠运动,目前主要作为止泻类药物使用,本类药物在家禽上使用疗效不明确,副作用较多,临床应用还需要继续研究。
胃复安 是最早使用的促动力药,其作用于多巴胺2受体,阻止了多巴胺对上消化道的抑制作用,直接或间接激动胆碱能受体,可增强胃收缩的张力和振幅,增强胃窦的蠕动,协调胃、十二指肠收缩,加快胃排空,用于增强食管括约肌压力,具有中枢和周围抗多巴胺双重作用。
用法:口服:0.5~1克/次,每1000只禽。
需要注意的是该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副作用,可导致精神沉郁,采食下降等。
红霉素和红霉素类似物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胃动素受体激动剂, 通过与胃动素受体结合,可刺激胃窦收缩,增进胃窦、十二指肠的协调作用,红霉素仅选择性作用于上消化道。
该类药物的副作用是对胃肠道反应和肝造成损害,长期应用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继发霉菌感染等。
(二)抑制胃肠动力的药物
抗胆碱药 这类药物在猪只腹泻时不可盲目使用,因为如果盲目止泻,肠道废物不能排泄时,可能加重病情,如猪群发生高热病时,若强制性使用止泻剂,反而会加重病情。
常用药物有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颠茄。
该药的
副作用是会出现皮肤潮红、心率加快、兴奋、烦躁。
钙离子拮抗剂 曾称为钙通道阻滞剂或钙内流剂,可选择性地减少慢通道的Ca2+内流,因而降低细胞内Ca2+的浓度而影响细胞功能,常用药物是硝苯地平。
此类药物由于成本较高,目前在兽医临床上应用的价值不大,但是将来有探索研究性价值。
三、胃肠黏膜保护剂
这类药物就是我们经常在企业产品宣传中见到的黏膜修复因子,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硫糖铝 在酸性环境下,硫糖铝可与胃黏液络合形成保护膜;与胃蛋白酶络合,抑制其蛋白水解活性,并可刺激局部前列腺素的合成,但不能杀灭细菌,不影响胃酸或胃蛋白酶的分泌。
硫糖铝与溃疡面的亲和力是正常黏膜的6倍,可形成保护屏障,促进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合成PGE2,增强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使之聚集于溃疡区,促进溃疡愈合。
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与布洛芬、吲哚美锌、氨茶碱、四环素合用,能降低上述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胶体铋(果胶铋) 在酸性环境下,胶体铋可与蛋白质络合,形成一层保护膜,也可与胃蛋白酶结合使之失去活性,从而促进胃上皮分泌黏液和碳酸氢钠。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服用铋剂可引起神经毒性,用药后可引起粪便呈灰黑色。
四、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的药理作用是改善肠道菌群,发酵糖可产生大量的有机酸,使肠腔内pH值下降,从而调节肠道正常蠕动,缓解便秘,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肠菌群失调所致的急慢性肠炎、痢疾、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
我国批准的有益菌有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粪链球菌、枯草杆菌、肠球菌等,但是目前益生素的应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益生素被认为是饲用抗生素的有效替代品,然而,与抗生素的促生长和改善饲料利用率的稳定效果相比,益生素的应用效果还不稳定。
2.益生素产品本身的质量和使用效果与很多因素有关,益生素产品中的活菌制剂在生产、运输和贮藏过程中,其活性易受环境因素(温度、水分、酸碱度等)的影响。
3.加工和贮藏过程中高温、饲料中添加的或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抗生素均可影响活菌的活性。
4.益生素进入消化道后若不能有效抵抗胃酸、胆盐等的作用,就无法发挥其功效。
五、止泻药
止泻药物可通过减少肠道蠕动或保护肠道免受刺激而达到止泻之效,临床常用阿托品、地芬诺酯和山莨菪碱等药物。
1.地芬诺酯(苯乙哌啶) 是一类具有类似吗啡样肠道运动的抑制药物,可作用于肠黏膜感受器,抑制肠道运动,促进肠道水分吸收。
用法:口服,1次120~250毫克,和阿托品连用具有增效作用。
2.易蒙停(洛哌丁胺) 对肠道平滑肌的作用与地芬诺酯相似,可抑制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减少肠蠕动。
用法:100~200毫克,空腹或进食前半小时服药可提高疗效。
要注意的是感染性腹泻应慎用此药。
3. 思密达(蒙脱石) 药理作用是药物均匀地覆盖在整个肠腔表面,增强粘液屏障,保护肠细胞顶端和细胞间桥免受损坏,并固定、清除多种病原菌和毒素,目前多用于家禽病毒性腹泻。
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该药物可能影响其它药物的吸收,必须合用时应在服用思密达之前1小时服用其它药物。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