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9-5 19: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维C和青霉素原料药被限制发展项目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下称《目录》)征求意见稿在医药工业中维生素C和青霉素这两个中国大宗原料药子行业被划入限制发展类项目 从目前中国原料药的产业结构来看维生素类和抗感染类原料药目前仍然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子行业其中尤以维生素C和青霉素原料药的产能产量最大都分别占据了世界市场70%左右的份额每年出口创汇都超亿美元 “将这两个子行业划入限制类还是比较符合目前中国原料药产业发展的现状”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高级顾问俞观文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综观此次《目录》所提出来的限制发展类项目基本上都属于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行业维生素C和青霉素原料药亦如此由于都属发酵类工业在过去的几年中这两类原料药的环保违规事件层出不穷原料药工业被划入12个重点环保治理行业之一 “从节能减排的角度来看的确并不适合大力发展”国内四大青霉素原料药生产商之一的鲁抗医药总经理张正海亦对记者说 “行业本身也存在自我限制的必要目前这两个产品的供需都处于过剩的局面”俞观文说“产能轮空的现象很严重像青霉素工业盐全球需求量每年大概在5万吨而中国企业的产能已经接近10万吨”张正海说 在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下近年来这两个子行业频繁发生价格战国外反倾销诉讼这两大产品的低谷时期价格与生产成本都相去无几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降低生产成本环保成本上升等因素已沦为低附加值行业
国家发改委在此次《目录》中将这两大类原料药划入限制范围的同时在发改委和商务部于12月1日执行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中也将维生素青霉素扑热息痛等大宗原料药划入限制外商投资行列 “中国在这几个子行业处在龙头位置实际上也没必要和外商合资合作”健康网研究员巴艳凤对记者说
实际上这几年来在大宗原料药领域鲜有外资身影几年前的巴斯夫与东北制药就维生素项目开展的合作最后告吹而两年前帝斯曼与华北制药就维生素和抗生素项目的合作在上报发改委和商务部后历经两年迄今仍未审批 张正海认为:“外资在这些基础原料药上的合作等于将高能耗高污染转移至中国产品却出口至其他国家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不利”实际上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维生素和青霉素原料药的后来居上正是承接了瑞士美国意大利等欧美国家的产业转移 “与外资的合作应更多着眼于开发高端产品和利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如绿色酶法对发酵法的替代更重要的是在限制大宗原料药的同时可以促使企业向下游高附加值产业链上发展转向制剂药用辅料中间体和环保工艺的研究开发及与外资的合作上来这些都属于鼓励项目”俞观文指出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