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331|回复: 3

[饲养管理] 建立高产牛群的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30 16: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奶牛的早期选种方案
  长期以来,由于发展奶牛首先是发展头数的需要, 对母牛群的早期选种工作尚未受到育种工作者高度重视。随着我国加入WTO, 奶牛的育种工作遇到了新的挑战。今后稳定牛只数量,提高单产水平是奶牛发展的必然趋势。奶牛场采取了淘汰一些低产的成母牛, 并选择优秀后备母牛留养的措施,以提高奶牛的经济效益。然而如何淘汰低劣牛只, 选留优秀母牛参加生产和扩繁, 成为奶牛场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此我们对奶牛群早期选种方案进行了探讨, 并在天津市两个较大型的奶牛场实施,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调整母牛群结构,制定成母牛群的早期选种方案
  要制定奶牛群的选种方案首先必须调整好奶牛的牛群结构。我们把一个奶牛场中牛群的年龄和胎次比例称为牛群的年龄结构,而把牛场中核心群、生产群和淘汰群的比例称为牛群的遗传结构。对成母牛群而言,在一般情况下, 其年龄结构为:1-2胎母牛占成母牛总数的40%, 3-5胎母牛占40%, 6胎及其以上母牛占20%, 老弱病残母牛应当淘汰。其遗传结构为:核心群占成母牛的30%, 生产群占60%, 淘汰群占10%。对成母牛群每年都应按上述结构比例进行调整, 以保证牛群结构的动态平衡。
  牛群的年龄结构和遗传结构应相辅相成, 年龄结构可以根据母牛的实际年龄或胎次结合产奶量进行调整。遗传结构的确定比较复杂, 必须按照系谱资料、本身生产性能和外貌表现综合考虑进行调整, 从而确定核心群、生产群和淘汰群。天津市奶牛育种站每年向各奶牛场公布上年度各奶牛场的生产性能信息资料。得到数据后, 奶牛场可根据牛群中头胎牛的系谱资料和平均产奶水平, 选择50%的优秀头胎母牛作为预选核心群, 对进入预选核心群的牛再进行体型线性评定, 根据结果淘汰部分体型不合格的牛, 约保留30%的头胎母牛列为核心群。同时再对以往核心群牛进行评定, 淘汰年老体弱或生产性能较低的牛只, 将其并人生产群或淘汰群, 确保核心群牛占成母牛总数30%的动态平衡。
  将头胎牛产奶水平排在平均数减一个标准差(X-δ)以下的母牛,作为预选淘汰群, 约占头胎牛的16%, 然后对预先淘汰群的母牛逐个分析产量低下的原因, 将确属于遗传水平低下的母牛列为淘汰群, 淘汰群约占头胎牛总数的10%。列入淘汰群的头胎母牛并不一定马上淘汰, 而是将其并人以往淘汰群, 视其生产性能表现及经济效益定出逐步淘汰计划。可以看出,根据头胎母牛生产水平淘汰的牛保持在10%左右, 另外10%-15%为老弱病残被迫淘汰, 从而使牛群总的更新率保持在20%-25%。
  生产群的牛包括除核心群和淘汰群以外的所有母牛, 也包括核心群中因年老、体弱而将要淘汰的母牛, 约占牛群总数的60%, 生产群的牛同样也处于动态平衡中。
2.认真制定选配计划,使后备母牛群血统脉络清楚
  在选配计划中应坚持以优配优, 以优改劣的配种原则, 即核心群的母牛,选择最优秀的种公牛配种, 生产群的母牛也应尽量选择优秀种公牛配种。
  对核心群的母牛,除考虑其产奶水平外, 在配种计划中,应特别注意体型结构的改良,逐个评定其优缺点, 制定出个体选配计划。
  对生产群的母牛, 可分两种情况对待, 一部分因调整更新从核心群并人生产群的母牛,仍按原配种计划进行;另一部分是根据头胎母牛产奶量列人生产群的母牛, 可用较优秀的年轻种公牛配种, 因其精液价格便宜, 受胎率高, 遗传品质比较好。
对于淘汰群的母牛, 可选用价格低廉, 受胎率较高的公牛精液配种, 也可选肉用公牛的精液配种, 使其后代转入肉牛生产。
3.根据成母牛群遗传结构和后备母牛群生长发育规律, 确定后备母牛的早期选种方案
  后备母牛的早期选种方案应从其父母的遗传品质和后备母牛个体生产发育情况两方面考虑。其父母的遗传品质可参照成母牛群的选种选配方案确定。后备母牛的个体发育情况,则应在建立后备母牛的生长发育性能测定制度的基础上, 确定选种标准。
我们认为后备母牛的早期选种应着重在6月龄前确定, 以便尽早明确牛只的培育方向。若确认为留种的母犊牛, 应采取乳用牛的培育方案;若确认为淘汰牛, 则可出售或转入育肥,以尽量减少后备母牛的培养费用。
具体选择时期和标准如下:
3.1 初生时期
  核心群的后代母犊, 除个别有遗传缺陷或畸形外, 全部选留。
淘汰群的后代母犊,全部淘汰。
生产群的后代母犊, 视其初生重大小, 选择平均数减0.5标准差(X-0.5δ)以上的母犊留养, 留养率约为70%。
初生时期留养的母犊应占成母牛群总数的35%左右。
3.2 断奶时期(或3月龄)
  由于各奶牛场断奶时期不同, 最好把第二次选择统一在3月龄。
核心群的后代母犊, 除个别发育不良或死亡外,全部留种, 淘汰率一般为1-2%。
生产群的后代母犊, 选择体重、体高都在平均数以上的留种,留种率基本上为45-50%。
3月龄时, 母犊应占成母牛群总数的28%左右。
3.3 6月龄时期
  3-10月龄是后备母牛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母牛在这一时期骨骼肌肉生长迅速, 绝对增重逐渐上升, 奠定了生产性能类型和体型外貌的基础。特别是这一阶段的母犊,消化系统发育很快,瘤胃体积增大, 功能逐渐完善, 胸围和体高的增长都处于整个生长发育的最高阶段。此外, 多数奶牛场都在3月龄断奶, 母牛的适应性好坏在这一时期基本上得到充分表现,因此, 6月龄对后备母牛的选择几乎是决定性的, 在其以后,母犊牛的淘汰率就极低了,这时期的选种,应视其胸围、体高和体重三个性状的相对发育情况而定, 留种率约为90%。
6月龄时,母犊应占成母牛群总数的25%左右。
对这一时期的牛群,应及时分析其生长发育状况, 随时调整饲养管理方案, 以实现早期配种的目标。
3.4 配种时期
  配种时期的母牛, 除个别有繁殖障碍外, 一般全部留种繁殖。但达到配种体重的年龄仍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 应记录这一性状的个体表现, 以便为核心群的选择提供参考。
为操作使用方便, 我们参照荷斯坦牛生长发育规律, 结合天津市奶牛群生长发育状况,将上述后备母牛早期选种方案列表如下:
表 奶牛后备牛早期选种方案
选择时期 核心群后代 生产群后代 淘汰群后代 留养母犊占成年母牛的比例
初生时期 留养率100% 初生重38kg以上的留养留种率为:70-75% 留养率为:0 35%-37%
3月龄时期 留养率98-99% 生产群后代体重达90kg、胸为100体高90 cm以上者留养,留养率为45%-50%。 27%-29%
6月龄时期 无论核心群还是生产群的后代,凡是体重达到160kg、胸为125cm、体高102cm以上的留养,留养率为90%。 25%左右
15-16月龄(配种)时期 除极个别因繁殖障碍淘汰外,均予留种 20%-25%
注:由于各地区牛场饲养管理水平有所不同,表中的具体选择标准和选择项目,可根据本场牛群的实际情况,参照使用。
4. 小结
4.1 奶牛早期选种方案应分为成母牛群的早期选种和后备牛的早期选种两部分讨论。这两部分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成母牛的早期选种方案主要依据头胎母牛的生产水平和体型结构, 将其分为核心群、生产群和淘汰群,其比例为3:6:1。后备母牛群的早期选种方案, 则要根据其父母的遗传品质和后备母牛的个体发育情况两方面分阶段而定。
4.2 成母牛群的早期选种工作是逐年进行的, 首次选择的准确性可能在今后的选择过程中得到确认和验证。后备母牛各阶段的选择对每个个体来说, 终生只有1次, 是不可以重复的,因此应坚持多留精选原则。另外, 各阶段留养后备母牛的数量还要考虑到奶牛场的经济承受能力和母牛群的年更新率。我们认为, 各时期母犊的留养数占成母牛总数比例分别为:初生时期35%-37%, 3月龄27%-29%, 6月龄25%左右, 6 月龄以后母牛发育若没有特殊情况, 一般不淘汰。
4.3 为使奶牛群遗传结构得到快速改进, 除准确选择成母牛外, 成母牛群的选配计划也是关键之一。在制定选配计划时,应坚持以优配优,以优改劣的原则,使后备母牛群的血统脉络清楚,便于制定后备母牛的早期牛选择方案。
4.4为了实施后备母牛的早期选种方案, 奶牛场应建立后备母牛群生长发育性能测定制度, 后备母牛生长发育性能测定项目应尽量简化, 使其既便于生产操作又能对选种选配及饲养管理起到指导作用。我们认为, 初生阶段只测初生重;3月龄要测量体重、胸围和体高;6月龄测定体高和胸围,体重可估测;15-16月龄可根据体高和胸围的相对发育情况估重, 主要是记录初配年龄。对各项记录,每年至少要统计分析一次, 得出表型参数, 以便为确定各阶段母牛选择的标准提供依据。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阿杜 + 1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2-2 16: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4 09: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波普雄马冻精 在 北方 如何解冻  能 提高 活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4 1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细致吗 。
遗传 选留 很完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1 12:1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