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行特点
蛋鸡及多种肉鸡均可发生本病,发病最早在20日龄前后,大多在30~80日龄,如果全群鸡到80日龄无一发病,能延续到产蛋初期。一个地方初次发病,大多是因为从疫区引进鸡苗,发病后又向周围扩散,同群鸡通过接触传染,目前还未被证实本病能垂直传播。
2.临床症状
病初病鸡流泪、肿眼、咳嗽、喷嚏,有的排黄绿色稀便,这些症状一般不严重,持续数日可减轻或近于消失,故常被忽略。随后鸡群采食量明显下降,精神沉郁,偏头闭眼,羽毛松乱,粪便中有消化不全的饲料,迅速消瘦,最后极度消瘦,蛋鸡胸肌仅剩苍白残迹,肉鸡胸肌变化不大而远远低于正常水平,故农村养鸡户称之为“疲病”。
同群鸡发病率差别较大,明显发病的由少数至多半不等,一般是发病日龄越低。发病率越高,病重鸡最终衰竭死亡或被淘汰,轻症鸡耐过的有一段时间体重落后。
3.剖检变化
腺胃外观明显膨大,变圆呈球状、坚硬,与肌胃交界处扩张变粗,剪开腺胃可见胃壁明显增厚,起初水肿发亮,乳头逐渐相互融合,以至无明显乳头,表面充血潮红,局部出血或形成溃疡灶,腺胃浆膜面(外面)有时可见爪子大的发血区域,腺胃外观无明显变化,剪开时仅可见有乳头肿胀,相互融合。免疫器官主要是胸腺感染严重。
4.诊断
通常根据临床症可作出初步诊断。
本病与马立克病腺肿病的区别,一是本病发病日龄低;二是从全群症状看,马立克病通常是个别发病,全群采食量不减少;三是马立克肿瘤一般不都发生在腺胃上。通过实验室诊断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加以鉴别。
5.防制措施
目前本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避免从疫区引进鸡苗;加强卫生消毒工作,对已经发病的鸡群要每日喷雾消毒1~2次,重症鸡及时淘汰、深埋;改善饲养管理,增强鸡群体质和抗病力。
对本病疗效较好的药物首推干扰素,其次是黄芪多糖或其复方制剂,这些药物早期使用可抑制病毒增殖,在采食量无大幅下降时使用可改善免疫抑制状态,促进食量较快回升,使多数病鸡能耐过,但严重消瘦的重病鸡则无法救治。
干扰素可用2.0-2.5倍量饮水,每天1次,连用2天、有些鸡群用药2天后,采食明显回升,此后加强营养即可;也有些鸡群采食量明显回升但8—10天又下降,可再用干扰素治疗2天,使肉鸡维持至出栏,蛋鸡维持至80日龄,往后病情可逐渐平息,如果鸡群伴有新城疫、大肠杆菌等并发症,干扰素增食的效果就比较差,须对症治疗。
黄芪多糖及其复方制剂只适于病情较轻、减食幅度不大的鸡群,可将多日药量集中在1~2次进行饮服,连用3—4天。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