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雏鸡群成活率应该是:第一周龄达99.0%-99.5%,8周龄时应不低于98%。
(1)饲喂技术
①饮水:雏鸡第一次饮水为初饮,要求为温开水,其水温应保持与室温相同,可以在饮水中加入适量抗菌素和5-10%的蔗糖,增强抵抗力。一周后可直接用自来水。一般在毛干后3小时即可初饮,这样有促进肠道蠕动、吸收残留卵黄、排除胎粪、增进食欲的作用。初饮后,不应再断水,因为育雏温度高,避免引起脱水。立体笼育开始在笼内饮水,一周后应训练在笼外饮水;平面育雏随日龄增大而应调整饮水器的高度。
②开食:雏鸡第一次吃食称为开食。开食一般在初饮后3小时至出壳24小时以前,观察鸡群,当有1/3的个体有寻食、啄食表现时就可开食。如开食太晚会消耗雏鸡体力,雏鸡就会变得虚弱而影响生长发育,增加死亡率。开食方法是将准备好的饲料撒在硬纸、塑料布上,或浅边食槽内。一般初期采用自由采食,以使雏鸡迅速熟悉采食与饮水,防止饥渴。3日后至前2周每天喂6次,其中夜里喂1-2次;第3-4周每天喂5次,5周以后每天4次。在每只鸡都能同时采食的情况下,每次大约采食45分钟就够了。如果是笼养,从第3周起可以自由采食。
③补饲砂砾:因为鸡没有牙齿,补喂砂砾可以促进肌胃的消化功能,而且还可以避免肌胃逐渐缩小。补喂方法:可以投入料中也可以装在吊桶里供鸡自由采食,通常一周后开始自由采食。表5-1为不同周龄所需补喂砂砾量。
3、雏鸡的管理
(1)温度:因为雏鸡的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所以温度的控制是育雏的关键所在。
①平面育雏给温技术:育雏温度包括育雏室的温度和育雏器的温度。室温比器温要低,室温的温度一般是在28°C左右,保温伞下的温度为33-35°C,以后每周下降2-3°C。也因不同的育雏给温而不同,但一定要掌握平稳、均衡,防止忽高忽低,否则温度的突然变化易引起雏鸡感冒,降低抵抗力,诱发其他疾病。育雏时温度高低的衡量方法除参看室内温度表外,主要是“看雏给温”。温度正常时,雏鸡活泼好动,食欲良好,饮水适度,粪便正常,睡眠安静,无异常叫声,在育雏室内分布均匀。温度高,雏鸡远离热源,伸翅和张嘴,呼吸增加,发出吱吱的叫声;温度低时,雏鸡聚集在一起,靠近热源,行动迟缓,颈羽收缩、直立,常发出叽叽的叫声。夜间气温低,育雏温度比白天应提高1-2°C。
育雏给温:通常第1周龄间的适宜温度是30-33°C,第二周是29-30°C,其后根据具体情况,每周下降2-3°C。目前常用给温的方法是高温育雏。所谓高温育雏就是在1-2周龄采用比常规育雏温度高2°C左右。高温育雏能有效地控制雏鸡白痢病的发生和蔓延,对提高成活率效果明显。实践证明,育雏小环境的温度可以有高、中、低之分,这样一方面可促进空气对流,保持空气清新;另一方面雏鸡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生理需要,自由选择合适的温度,扩大了活动范围,可以增加雏鸡的抗病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②笼育给温技术:笼饲育雏中普遍使用的是电热育雏笼或育雏育成兼用笼。具有电热设备的育雏笼,开始时笼内温度可以控制在30-31°C。因雏鸡密度大,相互之间有体热传导,以后每周可下降2°C。但也要注意根据季节、天气变化及雏鸡的表现适当地升高或降低1-2°C。用没有加热设备的育雏笼育雏时,就要提高整个室温,将室温提高至31-32°C,以后每周降温2°C,直到脱温。
舍温控制与通风关系密切,笼育不同于平面育雏,因为笼育密度大,氧气消耗多,有害气体排出多,需要及时通风换气,而通风后会造成各层之间出现温差,如何既能缩小两层之间的温差,又能保证舍内空气的清新是极重要的。据实践证明,如果采用机械通风的方法,纵向通风可以比横向通风大大降低上下层育雏笼之间的温差。表5-2为育雏所需的适宜温度和高温、低温的极限值。
表5-2 育雏的适宜温度及高温、低温的极限值(°C) (2)湿度:在一般情况下,相对湿度要求不严格,见表5-3。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或与其它因素共同发生作用时,才能对雏鸡造成危害。如高温低湿易引起雏鸡的脱水,绒毛焦黄,腿、趾皮肤皱缩,无光泽,体内脱水,消化不良,身体瘦弱,羽毛生长不良。育雏室的相对湿度是:1-2日龄为65-70%,10日龄以后为55-60%,育雏前期要增大环境湿度,因为前期雏鸡饮水、采食较少,排粪也少,环境干燥,而随日龄的增加,排粪量增加,水分蒸发多,环境湿度也大,要注意防潮。尤其要注意经常更换饮水器周围的垫料,以免腐烂、发霉。
表5-3 育雏的适宜湿度范围及高、低湿度极限值(%) (2) 密度:每平方米面积容纳的鸡数称饲养密度。密度大小应随品种、日龄、通风、饲养方式等的不同而进行调整。合理的饲养密度是鸡群发育整齐的先决条件,如果密度过大,鸡群活动困难、采食不均,易感染疾病和发生啄癖,弱雏也易被挤压致死,死亡率增加;如果密度过小,不利于保温,同时房舍的利用率也不高、不经济。另外,饲养密度与饲养方式的关系比较密切,一般来讲,网上饲养密度比地面散养大些,可以多养20-30%的鸡。而笼养又可以比网上平养多得多,可多达到200%。不同品种体型不同,饲养兼用型比蛋用型鸡密度要小些,褐色比白色蛋鸡要小些,通常减少20%左右。随着日龄增长及时调整饲养密度,要将公母、大小、强弱分群饲养。不同日龄雏鸡饲养密度见表5-4。
表5-4 不同饲养方式雏鸡饲养密度(只/每平方米) (4)通风:通风换气除可以满足雏鸡对氧气的需要和调节温度外,还可以排除二氧化碳、氨及多余的水汽等。雏鸡代谢旺盛,尤其是大规模高密度饲养情况下,由于呼吸、粪便及垫料散发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氨气,如果这些有害气体不能及时排出,更换新鲜空气,长时间作用于鸡体,会影响鸡群健康发育,降低抵抗力,易导致及诱发呼吸道疾病,增加其它疾病感染的机会。舍内二氧化碳浓度不应超过0.5%(正常含量为0.03%)、氨的浓度不应高于20ppm。如果早晨进入鸡舍感觉臭味大,时间稍长即有刺激眼睛的感觉,表明氨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已超过允许范围,需要加强通风换气。应注意的是要避免空气对流及冷空气直接吹入。可采用安装纱布或布帘、开气窗用增加缓冲间的办法通风,以做到在保温的情况下达到通风的目的。通风换气要随季节、温度变化而调整。
(5)光照:光照对鸡的活动、采食、饮水、繁殖等都有重要作用。对雏鸡、育成鸡的影响,一方面是光照时间的长短会直接影响小母鸡的性成熟及产蛋量,如每天光照时间过长或由短变长,就会使小母鸡过早开产,并且产小蛋,降低产蛋持续性,影响全年产蛋量;另一方面是光照强度,光照过强或过弱都会带来不良影响,光照太强不仅浪费电能,而且易引起惊群和啄癖;光照过弱,影响采食和饮水,起不到刺激作用,影响成年母鸡的产蛋量。光照分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两种。
正确光照强度的选择:光照强度的单位是勒克斯,除第一周用较强光照可以使雏鸡尽快熟悉环境情况外,其它时间都以弱光为宜,鸡在不同阶段对光照强度的要求,见表5-5。
表5-5 不同阶段鸡对光照强度的要求(光照强度LUX) 正确光照时间选择:日照变化的规律是:夏至是全年日照最长的一天,一般是6 月中旬,从夏至以后,日照时间一天天缩短;到冬至是全年日照最短的一天,冬至一般是12月中下旬,此后日照又一天天延长。所以开放式鸡舍的光照制度应根据出雏的日期、季节、地理位置不同来制定不同的方案。而密闭鸡舍不受光照的影响,可以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案。光照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可分为恒定和渐减两种光照制度,在生产实践中,恒定光照制度较为实用。
①密闭鸡舍光照制度:
恒定式光照制度:雏鸡孵出后至3天或者至1周为23-24小时,2-18周龄恒定为8-9小时。
渐减式光照制度:雏鸡孵出时给以14小时光照 ,以后每周减15分钟,到20周龄时减至每天9小时。19-20周龄开始渐增至14-16小时(可以每周增加30分钟,也可以增加1小时),一般不超过17小时。
②开放式鸡舍光照制度:
第一周龄光照制度基本同密闭鸡舍,从第二周龄起有以下两种:第一,利用自然光照,适用于每年从4月15日至9月1日孵出的雏鸡,因其生长阶段的后半段处于日照逐渐缩短或日照时间较短时期;第二,人工光照与自然光照相结合的方法,适用于每年9月1日至次年4月14日出雏的鸡,其生长阶段全部或较长一段时间处于日照渐增的时期,易导致过早性成熟,可通过增加人工光照的方法来减少这种不利影响。也可分为恒定和渐减两种方法:
恒定式光照制度:根据20周龄时日照的时间,且以此为准,在2-18周龄期间均保持这同一光照,不足的光照时间用人工光照补充,18-20周龄后按成年鸡光照方案。
渐减式光照制度:适用于鸡20周龄时日照时间较长的情况。即从第一周起就补充人工光照,使光照时间更长,以后逐周递减,到20周龄时正好减到当时的日照时间。表5-6是某农大褐蛋鸡光照制度。
进行光照时应注意:①根据不同的饲养方式制定不同的光照管理程序,一旦制定,不能随意更改;②注意照度均匀,使用灯罩比无灯罩光照强度增加45%左右;③不得随意改变光的颜色、强度和时间,经常擦试灯泡,及时更换坏灯泡。
鸡越接近性成熟时对光照越敏感,10周龄以下对性成熟影响不大,10-18周龄是关键时期,光照时间只能逐渐减少不能延长。
(6)断喙:断喙就是借助断喙器或断喙钳切去鸡喙的一部分。在育雏过程中,由于密度过大,光照太强,通气不良,饲料配合不当等因素,都会使鸡群发生啄癖。断喙能使鸡喙失去啄破能力又不影响采食,还能减少饲料浪费可节约饲料约5%,有效地防止啄癖的发生。断喙时可用断喙器、断喙钳。借助于灼热的刀片进行切除,并烧灼组织,防止流血。详见表5-7。断喙在1-12周龄均可进行,不能超过14周龄,主要是出血不易控制,尤其在炎热的夏天。一般情况下断喙要进行两次,第一次时间在10日龄前后,第二次在7-8周龄或10-12周龄前后做补充修剪。
操作方法是左手抓住鸡腿,右手拿鸡,将右手拇指放在鸡头上,食指放在咽下,稍施压力,以使鸡缩舌,选择合适的孔径,在离鼻孔2mm处切断,上喙断去1/2,下喙断去1/3。7-10日龄采用直切,6周龄后可将上喙斜切,下喙直切。切刀要在喙切面四周滚动以压平切面边缘,这样可阻止喙外缘重新生长。
表5-7 不同日龄断喙时刀片温度与烧灼时间的关系: *为烧灼两次每次的烧灼时间。
实施断喙时应注意:①避开免疫时间,以及鸡群生病时。②断喙的同时避免其它的应激。同时,在断喙后全天供给含维生素K3的饮水(在每10升水中添加1克维生素K3)防止出血,或在断喙前后三天料内添加维生素K3,每公斤料约加2 毫克
。③调节好刀片的温度,熟练掌握烧灼的时间,防止烧灼不到位引起流血。④断喙后食槽内多加一些料,饲料厚度不要少于3-4厘米,以免鸡吸食时碰到硬的槽底有痛感而影响吃料。⑤实施时,凉爽的时候。⑥作种用的小公鸡可以不断喙或只去少许喙尖,以免影响配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