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配方可以影响饲料质量的好坏,而饲料原料的好坏对饲料质量的影响更是举足轻重。近年来,一些不法商贩受利益的驱动,生产、出售劣质甚至假冒饲料原料,给许多畜牧业生产单位造成严重损失,也严重损害了饲料生产企业的信誉。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养殖场或饲料厂都有一套完整的分析化验设备,而大多数掺假原料仅凭肉眼是很难分辨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快速简易的判别饲料原料品质的方法。
鱼 粉
鱼粉是优质的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它是各种鱼整个或部分鱼体加工、干燥、粉碎制成的产品,含脂肪越少,质量越好。鱼粉也是掺假最多的一种原料,常见的鱼粉掺假主要有:(1)以增加鱼粉重量为目的而掺入豆粕、菜籽粕、棉粕、花生粕等;(2)以增加总氮为目的掺入非蛋白氮如尿素、氯化铵、二缩脲、磷酸脲等;(3)以低质动物蛋白质掺入鱼粉中,如掺入羽毛粉、毛发粉、血粉、皮革粉、肉粉等;(4)以低质或变质鱼粉掺入好的鱼粉,特别是进口鱼粉中,这种现象较严重。
检测鱼粉品质主要有以下几种物理方法:
(1)感官检查法。根据鱼粉成分的形状、结构、颜色、质地、光泽度、透明度、颗粒度等特征来检查。
①标准鱼粉一般为颗粒大小均匀一致、稍显油腻的粉状物,可见到大量疏松呈粉末的鱼肌纤维及少量的骨刺、鱼鳞、鱼眼等物;颜色均一,呈浅黄、黄棕或黄褐色;手握有疏松感,不结块,不发粘,不成团;有浓郁的烤鱼味,略有鱼腥味。
②鱼粉色泽随鱼种而异,墨罕敦鱼粉呈淡黄色或淡褐色,沙丁鱼粉呈红褐色,白鱼粉为淡黄或灰白色。加热过度或含油脂高者,颜色加深。如果鱼粉色深偏黑红,外观失去光泽,闻之有焦糊味,为储藏不当引起自燃的烧焦鱼粉。如果鱼粉表面深褐色,有油臭味,是脂肪氧化的结果。如果鱼粉有氨臭味,可能是贮藏中脂肪变性。如果色泽灰白或灰黄,腥味较浓,光泽不强,纤维状物较多,粗看似灰渣,易结块,粉状颗粒较细且多成小团,触摸易粉碎,不见或少见鱼肌纤维,则为掺假鱼粉,需要进一步检验。
(2)漂浮法。取少许样品放入洁净的玻璃杯子中,加入10倍体积的水,剧烈搅拌后静置。观察水面漂浮物和水底沉淀物,如果水面有羽毛碎片或植物性物质(稻壳粉、花生壳粉、麦麸等)或水底有沙石等矿物质,说明鱼粉中掺入该类物质。
(3)气味测试法。根据样品燃烧时产生的气味判别是否掺入植物性物质。真品燃烧时是毛发燃烧的气味,如果出现谷物干炒的芳香味,说明掺入植物性物质。
另外还可以根据气味辨别是否掺入尿素。只需取样品20克放入小烧瓶中,加10克生大豆粉和适量水,加塞后加热15—20分钟,去掉塞子后如果能闻到氨气味,说明掺入尿素。
(4)气泡鉴别法。取少量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或白醋,如果出现大量气泡并发出吱吱声,说明掺有石粉、贝壳粉、蟹壳粉等物。
(5)显微镜检法。显微镜检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识别出大多数掺假物,但因为需要使用立体显微镜,故一般常用于大中型饲料企业或养殖物。使用显微镜检法需要熟悉一些常见掺假物的典型显微特征。谷壳粉中谷壳碎片外表面有纵横条纹;麦麸中麦片外表面有细皱纹,部分有麦毛;棉籽饼中棉籽壳碎片较厚,断面有褐色或白色的色带呈阶梯型,有些表面附有棉丝;菜籽饼中菜籽壳为红褐色或黑色,较薄,表面呈网状;贝壳粉颗粒方形或不规则,色灰白,不透明或半透明;花生壳有点状或条纹状突起,也有成锯齿状;碱处理的骨粒出现小孔。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