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571|回复: 9

[其他信息] 第二章 牛的体型外貌鉴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2 16: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章  牛的体型外貌鉴定

第一节
各种用途牛的外貌特点


一、奶牛外貌特点
首先,从整体来看,奶牛外貌上的基本特点是:皮薄骨细,血管显露,被毛细短而有光泽;肌肉不甚发达,皮下脂肪沉积不多;胸腹宽深,后躯和乳房十分发达,细致紧凑型表现明显。从侧望、上望、前望均呈“楔形”。(图2-1)
1. 侧望  将背线向前延长,再将乳房与腹线连成一条长线,延长到牛头前方,而与背线的延长线相交,构成一个楔形。从这个体型可以看出奶牛的体躯是前驱浅,后躯深,表示其消化系统、生殖器官和泌乳系统发育良好,产奶量高。(图2-2,1)
2. 上望  由髻甲分别向左右二腰角引两根直线,与两腰角的连线相交,亦构成一个楔形。这个楔形表示后躯宽大,发育良好(图2-2,2)。
3. 前望  以髻甲顶点为起点,分别向左右两肩下方做直线并延长,而与胸下的直线相交,又构成一个楔形。这个楔形表示髻甲和肩胛部肌肉不多,胸部宽阔,肺活量大(图2-2,3)。


图2-1 奶牛理想的外貌特征

1.侧望
2.上望
3.前望
图2-2-(1,2,3)奶牛楔形模式图

但必须指出,前驱较浅、较窄的外貌,决不是浅胸、平肋的绝对孤立现象,而是指前后躯相对比较来说的。否则,如果片面追求后躯有利于乳房发育的条件而完全忽视前驱的适当发育,必然导致胸廓狭小,心肺不发达,不仅不能提高产奶量,反而成为提高奶产量的障碍。
其次,从个别部位来看,对奶牛最重要的莫过于乳房和尻部。着重介绍如下。
一个发育良好的标准乳房,如图2-3所示,前乳房应向前延伸至腹部和腰角垂线之前,后乳房应向股间的后上方充分延伸,附着极高,使乳房充满于股间而突出于躯体的后方。由于结缔组织的良好支撑与联系,使整个乳房牢固地附着在两大腿之间而形成半圆形,4个乳区发育匀称,4个乳头大小、长短适中而呈圆柱状,乳头间相距很宽,底线平坦。这样的乳房称做“方圆乳房”,其底线略高于飞节。它具有薄而细致的皮肤,短而稀疏的细毛,弯曲而明显的乳静脉。其内部结构,腺体组织约占75%~80%,结缔组织约占20%~25%。这种乳房富于弹性,挤奶前、后形状变异较大;挤奶前由于乳腺充满了奶,乳房饱满,左、右乳区间形成明显的纵沟;挤奶后纵沟消失,同时乳房(尤其是乳房后部)形成许多皱壁,乳房变得很柔软,不再如挤奶前时紧张而具有弹力。这种乳房,由于腺体组织显著发达,故亦称“腺质乳房”。如果乳房内部结缔组织过分发育,就会抑制腺体组织的发育和活动。这种乳房形状虽大,但缺乏弹性,挤奶前、后乳房体积差别不大,这种乳房叫做“肉乳房”。凡具有这种乳房的奶牛,其产奶量一般是不会很高的。

图2-3 奶牛理想的乳房


乳静脉是从乳房沿下腹部经过乳井到达胸部,汇合胸内静脉而进入心脏的静脉血管,分为左右两条。它们是由乳房向心脏输送大量血液的主要脉管。一般青年牛或初产牛的乳静脉较细,但较富弹力。自第一次分娩后,乳静脉开始逐渐变粗,直到完全成熟为止。泌乳牛,特别是高产牛的乳静脉比干奶牛或低产牛的粗大、弯曲而且分枝多,这是血液循环良好的标志。乳静脉是否暴露明显,与乳房皮肤的厚薄和乳静脉位置的深浅有关。如果皮厚,乳静脉位置深,乳静脉就不容易明显暴露。故乳房的皮肤要薄而柔软,被毛细短,稀疏。
乳井是乳静脉在第八、九肋处进入胸腔所经过的孔道,它的粗细是说明乳静脉大小的标志。因此在鉴别乳静脉时,尤其是在深层乳静脉表现不明显的情况下,更要借助于乳井的触摸来鉴定乳静脉的发育情况。
乳头应呈指状,长约7~9cm,4个乳头大小、长短一致。过长的乳头(10cm以上)可能是由于长期采取滑榨法造成的。无论用手工或机器榨乳都感不便。
尻部与乳房的形状有密切的关系,尻部宽广,两后肢间距离就宽,才能容纳庞大的乳房。母牛狭窄的尻部,影响其乳房的发育,后肢间距亦窄,呈x状。据研究,乳房的宽度、长度和斜度,与尻宽、尻长和尻斜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3、0.173和0.148。因此,乳牛的尻部要宽、长而平,亦即腰角间与坐骨端间距离要宽,而且要在一个水平线上。髋、腰角与坐骨端的距离,以形成等腰三角形为上选。因为这样才能构成宽、长、平的尻部。

二、肉牛外貌特点


从整体上看,肉牛的外貌应体躯低垂,皮薄骨细,全身肌肉丰满、浑圆、疏松而匀称。前望、侧望、上望和后望都应呈长方形。如图2-6。


图2-4 肉牛理想外貌模式图


1. 前望  由于胸宽而深,髻甲平广,肋骨十分弯曲,构成前望矩形。
2. 侧望  由于颈短而宽,胸、尻深厚,前胸突出,股后平直,构成侧望矩形。
3. 上望  由于髻甲宽厚,背腰、尻部广阔,构成上望矩形。
4. 后望  由于尻部平直,两腿深厚,同样也构成后望矩形。
由于肉牛体形方整,在比例上看前躯较长而中躯较短,全身粗短紧凑。皮肤细薄而松软,皮下脂肪发达,尤其是早熟的肉牛,其背、腰、尻及大腿等部位的肌肉中间夹有丰富的脂肪而形成大理石花纹。被毛细密而富有光泽,呈现卷曲状态的,是优良肉用牛的特征。
从肉牛的局部看,与产肉性能最关重要的部位有髻甲、背、腰、前胸和尻等部位,其中尤其以尻部最为重要,优质肉牛比例最大。
耆甲应宽厚多肉,与背腰在一条直线上。前胸饱满,突出于两前肢之间。垂肉细软而不甚发达,肋骨弯曲度大,肋间隙狭窄,两肩与胸部结合良好,无凹陷痕迹,显得十分丰满。背、腰要求宽广,与耆甲在一条直线上,显得平坦而多肉。沿脊椎两侧的背腰肌肉非常发达,常形成“复腰”。腹线平直、宽广而丰圆,整个中躯呈现一粗短圆桶形状。
尻部对肉牛来说特别重要,应宽、长、平、直而富于肌肉,忌尖尻或斜尻。两腿宽而深厚,显得十分丰满。腰角丰圆,不可突出,坐骨端距离宽,厚实多肉;连接腰角、坐骨端与飞节三点,要构成丰满多肉的三角形,不露棱角。
四肢上部深厚、多肉,下部短而结实。我国劳动人民总结肉牛的外貌特征为“五宽五厚”,即额宽,颊厚;颈宽,垂厚;胸宽,肩厚;背宽,肋厚;尻宽,股厚。
一般肉牛皮肤较薄而有弹性,全年放牧的黄牛及水牛以及在寒冷地区的牛,皮肤粗厚,被毛也较粗长。被毛的粗细,与皮肤厚薄有关,皮厚则毛粗、皮薄则毛细。因此一般肉牛要求皮薄而毛细。被毛的颜色是牛的品种特征之一,但与生产性能无关。鉴定时对种公牛的毛色要求比母牛严格。犊牛出生后毛色较浅,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毛色会逐渐变深。

三、兼用牛外貌特点

兼用牛主要分乳肉兼用和肉乳兼用两种。前者以乳用为主,兼做肉用;后者则以肉用为主,兼做乳用。一般来说,兼用牛的体型结构是介于乳用和肉用品种之间,体躯的结构与生理机能既适合产奶,又具有早熟、生长速度快、易肥育的肉用特点。
兼用牛头部中等大小,较役用牛清秀,较乳用牛宽阔;颈稍粗短,肌肉发达,髻甲平宽,背腰平直宽阔,尻长、平而方。胸部宽深,腹部圆大。乳房发育良好,骨骼坚实而不粗大。全身肌肉丰满。皮肤致密,厚度适中。体躯较肉用牛稍长,前后躯发育匀称,三角形体型不如乳用型表现明显。

第二节
牛的外貌鉴定



牛的外貌鉴定,传统上采用3种方法,即:观察鉴定、评分鉴定和测量鉴定。其中以观察鉴定应用最广,我国农村中广大劳动人民都广泛地采用这种方法来鉴定家畜的好坏。后两种是辅助性鉴定的方法。在种畜场鉴别家畜时,三者常结合进行,以弥补观察鉴定的不足。
    近年来,一些先进国家在奶牛外貌鉴定上采取线形鉴定方法,以代替过去沿用的记述式鉴定法,使结果更为可靠,现将各种方法介绍如下。

一、观察鉴定

这是用肉眼观察牛的外形及品种特征。同时辅之以手的触摸以初步判断牛的品质好坏和生产能力的高低。例如,富有经验的鉴定员,通过肉眼观察及手的触摸,根据牛体大小、体躯各部的发育程度,判断出肉及脂肪的产量和品质。肉眼判断的产肉量和实际相比,相差不到几kg,脂肪相差也不过1kg左右。
进行肉眼鉴定时,应使被鉴定的牛自然地站在宽广而平坦的场地上。鉴定员站在距离被鉴定牛5~8m的地方。首先进行一般观察,对整个牛体环视一周,以便对牛体形成一个总体的印象和掌握牛体各部位发育是否匀称;然后站在牛的前面、侧面和后面分别进行观察。从前面可观察牛头部的结构、胸和背腰的宽度、肋骨的扩张程度和前肢的肢势等;从侧面观察胸部的深度,整个体型,肩及尻的倾斜度,颈、背、腰、尻等部的长度,乳房的发育情况以及各部位是否匀称;从后面观察体躯的容积和尻部发育情况。肉眼观察完毕,再用手触摸,了解皮肤、皮下组织、肌肉、骨骼、毛、角和乳房等发育情况。最后让牛自由行走,观察四肢的动作、姿势和步样。
肉眼鉴定简单易行,但鉴定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经验,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果。对于初次担任鉴定的工作人员,除了肉眼鉴定外,还须辅以其它的鉴定方法。

二、测量鉴定

(一)活重测量


一般采用的测重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实测法  也叫称重法,即应用平台式地磅,令牛站在上面,进行实测,这种方法最为准确。对犊牛的初生重,尤其应采取实测法,以求准确,一般可在小平台称上,围以木栏,将犊牛赶入其中,称其重量。犊牛应每月称重一次,育成牛每3个月称重一次,成年牛则在放牧期前、后和第一、三、五胎产后30~50d各测一次活重。每次称重时,应在喂饮之前,泌乳牛则应在挤奶之后进行。为了尽量减少误差,应连续在同一时间称重2d,取其平均值。
2. 估测法  这一方法是在没有地磅的条件下应用的。体重估算的方法很多,但都是根据活重与体重的关系计算出来的。由于牛的品种和用途不同,其外形结构各有差异。因此,某一估重公式可能适合于甲品种,但不一定能适合于乙品种,甚至估测结果与实测活重相差很大,根本不能用。由此可见,在实际工作中,不论采用哪个估重公式,都应该事先进行校正,有时对公式中的常数(系数),也要做必要的修正,以求其准确。现将常用的估重公式介绍如下:
(1)凯透罗氏法:
体重(kg)=胸围2(m)×体直长(m)×87.5
此公式可用于乳牛和乳肉兼用牛。
(2)约翰逊法:
体重(kg)=胸围2(cm)×体斜长(cm)/10800
此法以往多用于黄牛,经验证明,此公式所估测的体重与实测重差异较大,故不适用。
(3)校正的约翰逊法:
体重(kg)=胸围2(cm)×体斜长(cm)/11420
经多次应用此公式估测黄牛(秦川牛)活重的结果,与实重相差均在5%以下。
(4)肉牛估重公式:
体重(kg)=胸围(m)×体直长(m)×100
此公式适用于肉牛和乳肉兼用牛。
   上述约翰逊估重公式中的系数(10800),不适于我国所有黄牛品种及各种年龄的黄牛。因此必须在实践中进行核对,予以修正,以求得比较适用的系数。一般体重估测的公式是:
体重(kg)=胸围2×体斜长÷估测系数
估测系数=胸围2(cm)×体斜长(cm)×实际体重(kg)
各种年龄的黄牛,均可按此公式求得其估测系数,可获得与实际体重误差极小的估测体重,比约翰逊公式估测法精确得多。
3.犊牛断奶体重:是各种类型犊牛饲养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肉用犊牛一般随母牛哺乳,断奶时间很难一致。所以在计算断奶体重时,须校正到同一断奶时间,以便比较。校正的断奶体重计算公式如下:

校正的断奶体重(kg)= ×校正的断奶天数+初生重

因母牛的泌乳力随年龄而变化,故计算校正断奶重时应加入母牛的年龄因素。
校正的断奶体重 (kg) = (×校正的断奶天数+初生重)×母牛年龄因素

母牛的年龄因素:2岁=1.15
3岁=1.10
4岁=1.05
5~10岁=1.0
11岁以上=1.05

4.犊牛断奶后体重:断奶后体重是肉牛提早肥育出栏的主要依据,为比较断奶后的增重情况,常采用校正的365d体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校正的365天体重(kg) = ×(365天—校正断奶天数)
+ 校正断奶体重
作为种用公母牛,断奶后的体重测定年龄为:1岁、1.5岁、2岁、3岁和成年。
(二)体尺测量

体尺测量是牛外貌鉴别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填补肉眼鉴别的不足,且能使初学鉴别的人提高鉴别能力,它是观察肉牛生长发育和体型的重要数据,也是选种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一个牛的品种及其类群或品系,如欲求出其平均的、足以代表其一般体型结构的体尺时,也必须运用体尺测量。测量后应将其所得数据加以整理和生物统计处理,求出其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然后用来代表这个牛群、品种或品系的平均体尺,是比较准确的。

体尺测量所用的仪器有下列数种:测杖、卷尺、圆形测定器(与骨盘计相似)、测角(度)计。在测杖、卷尺、圆形测定器上都刻有cm刻度,测角计上则有度与分刻度。
测量体尺与称重可同期进行,一般在初生、6月龄(断奶)、周岁、一岁半、两岁、3岁和成年时测定。测量体尺时必须使被测量的牛直立在平坦的地面上,四肢的位置必须垂直、端正,左、右两侧的前后肢均须在同一条直线上;在牛的侧面看时,前后肢站立的姿势也必须在一直线上。头应自然前伸,既不左右偏,也不高仰或下俯,头骨近端与耆甲接近于水平。只有这样的姿势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体尺数值。
测量部位的数目,依测量目的而定。例如,估测牛的活重时,只测量体斜长(软尺)和胸围两个项目即可。为了观察及检查在生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测量部位可由5个(髻甲高、体斜长、坐骨端宽、腰角宽、管围)到8个(鬐甲高、尻高、体斜长、胸围、管围、胸宽、胸深、腰角宽)。而在研究牛的生长规律时,则测量部位可增加到13~15个,即除上述8个部位外,再加头长、最大额宽、背高、十字部高、尻长、髋关节和坐骨端宽等7个部位。现着重介绍一般常用的几项体尺的测量方法。
体斜长  从肱骨前突起的最前点(即肩关节的前端)到坐骨结节之间的距离。用测杖或硬尺测量。
胸围  肩胛骨后缘处作一垂线,用卷尺饶一周测量之,其松紧度以能插入食指和中指上下滑动为准。
鬐甲高(简称体高)  自髻甲最高点垂直到地面的高度。用测杖测量。
前管围  在前掌骨上1/3最细处的水平周径长度,以卷尺量之。
胸深  肩胛后缘胸部上、下间的距离,以卡尺或测杖测量(测杖测量读宽一面的距离)。
胸宽  肩胛后缘胸部最宽处左、右两侧间的距离。以卡尺或测杖量之。
尻长  腰角前缘至臀端的距离。以卡尺量之。
腿围  主要用于肉牛的测量。从一侧后膝前缘,绕臀后至对侧后膝前缘突起的水平半周长。测量时一定要使牛的后肢站立端正,否则误差极大。应连续测量两次求其平均值。
腰角宽  两腰角外缘间的直线距离。
坐骨端宽  两坐骨结节间的宽度,用圆形测定器测量。
乳房的测量  乳房容积的大小,与产奶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测定母牛乳房的最大生理容积,可做为评定产奶量高低的参考。测量应在最高泌乳胎次和泌乳高峰期(产后1~2个月)及在挤奶前进行。一般测量以下几个部位):
(1)
乳房围  乳房的最大周径。
(2)
乳房深度  后乳房基部(乳镜下部突出处)起至乳头基部。
(3)
目前乳头基部至乳房基部的高度。
(4)
乳房半围  由前乳房基部至后乳房基部的长度。
(5)
前、后乳房两乳头间的距离。
(6)
左、右乳房两乳头间的距离。
(7)
前(后)乳头后方的乳房半径。
(三)体尺指数的计算

研究家畜外貌时,为了进一步明确畜体各部位在发育上是否匀称、不同个体间在外貌结构上是否有差异,以及为了更明确地判断某些部位是否发育完全,在体尺测量后,常采用体尺指数计算的办法。所谓体尺指数,就是畜体某一部位尺寸对另一部位体尺的百分比,这样可以显示出两个部位之间的相互关系。
用指数鉴定外貌时,通常都是应用畜体某两个部位来相互比较的,而这两个相互比较的部位应该是彼此间关系最密切,并且按其解剖构造和生理机能来说是具有一定关系的。例如,为了判断家畜体高与体长的比例,可使用体长指数,即体斜长与鬐甲高度之比,再乘以100,为了确定家畜体量发育的情况,可使用胸围与体斜长的对比等等。现将生产上最常用5种指数的计算方法介绍如下。
1. 体长指数  体躯的长度对髻甲高度的比例,即:

体斜长/鬐甲高×100

一般乳用牛的体长指数较肉用牛小。胚胎期发育不全的家畜,由于高度上发育不全,此指数也相当大;而在生长期发育不全的牛,则与此相反,其体长指数远比该品种所固有的平均值为低。
2. 体躯指数  此指数是表明家畜体量发育情况的一种很好的指标。一般役用牛和肉牛的体躯指数比乳牛大,原始品种的牛,此指数最小。


胸围/体斜长×100

3. 尻宽指数  坐骨结节间的宽度对两腰角间宽度的比例,即:


坐骨端宽/腰角宽×100

这一指数在鉴别公、母牛时特别重要。尻宽指数越大,表示由腰角至坐骨结节间的尻部越宽。高度培育的品种,其尻宽指数较原始品种要大。如西门塔尔牛的尻宽指数最大,亦即这种牛的尻部较宽。中国黄牛尻宽指数较小,所以尻部狭窄,多有尖尻现象。
4. 胸围指数  胸围对髻甲高的比例,即:

          胸围/鬐甲高×100

在鉴别役牛时,此指数应用较多。因为胸围大小是耕牛役用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之一。由这一指数可以判断出役牛在体躯高度和宽度上相对发育的情况。
5. 管围指数  前管围对髻甲部高度的比例,即:

          前管围/鬐甲高×100

由这一指数可判断家畜骨骼相对发育的情况,这在鉴别役用牛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通常肉用品种牛的管围指数较乳用品种要小,役用牛的管围指数又较乳用品种要大。


三、外貌评分鉴定

评分鉴定是将牛体各部位依据其重要程度分别给予一定的分数,总分是100分。鉴定人员根据外貌要求,分别评分,最后综合各部位评得的分数,即得出该牛的总分数。然后按给分标准,确定外貌等级。
(一)奶牛外貌鉴定评分表

将中国荷斯坦奶牛外貌鉴定评分及等级标准列于表2-1、表2-2和表2-3。
表2-1
母牛外貌鉴定评分表

项目


细目与给满分要求
标准分
一般外貌与乳用特征


1、
头、颈、耆甲、后大腿等部位棱角和轮廓明显
2、皮肤薄而有弹性,毛细而有光泽
3、体高大而结实,各部结构匀称,结合良好
4、毛色黑白花,界线分明
15

5

5

5


小计
30

体躯

5、长、宽、深
6、肋骨间距宽,长而开张
7、背腰平直
8、腹大而不下垂
9、尻长、平、宽
5

5

5

5

5


小计
25

泌乳系统


10、乳房形状好,向前后延伸,附着紧凑
11、乳房质地:乳腺发达,柔软而有弹性
12、四乳区:前乳区中等大,四个乳区匀称,后乳区高、宽而圆,乳镜宽
13、乳头:大小适中,垂直呈柱形,间距匀称
14、乳静脉弯曲而明显,乳井大,乳房静脉明显
12

6

6



3

3


小计
30

肢蹄


15、前肢:结实,肢势良好,关节明显,蹄质坚实,蹄底呈圆形
16、后肢:结实,肢势良好,左右两肢间宽,系部有力,蹄形正,蹄质坚实,蹄底呈圆形
5



10


小计
15



总计
100





表2-2
公牛外貌鉴定评分表

项目

细目与给分标准

标准分

一般外貌

1、色黑白花,体格高大
2、有雄相,肩峰中等,前躯较发达
3、各部位结合良好而匀称
4、背腰:平直而坚实,腰宽而平
5、尾长而细,尾根与背线呈水平
7

8

7

5

3

小计
30

体躯

6、中躯:长、宽、深
7、胸部:胸围大,宽而深
8、腹部紧凑,大小适中
9、后躯:尻部长、平、宽
10

5

5

10

小计
30

乳用特征

10、头、体型、后大腿的棱角明显,皮下脂肪少
11、颈长适中,垂皮少,鬐甲呈楔形,肋骨扁长
12、皮肤薄而有弹性,毛细而有光泽
13、乳头呈柱形,排列距离大,呈方形
14、睾丸:大而左右对称
6

4

3

4

3

小计
20

肢蹄

15、前肢:肢势良好,结实有力,左右两肢间宽;蹄形正,质坚实,系部有力
16、后肢:肢势良好,结实有力,左右两肢间宽;飞节轮廓明显,系部有力,蹄形正,蹄质坚实
10



10

小计
20



总计
100

根据外貌评分结果,按表2~3评定等级。






表2-3
外貌鉴定等级标准

性别



特等



一等



二等



三等




85

80





80

75





75

70





70

65

说明:对公、母牛进行外貌鉴定时,若乳房、四肢和体躯其中一项有明显生理缺陷者,不能评为特级;两项时不能评为一级;三项时不能评为二级。
对于乳用犊牛及周岁育成牛,由于泌乳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泌乳系统可作为次要部分,而把重点放在一般外貌、乳用特征和体躯容积3部分上。
(二)肉牛的外貌鉴别评分

现将我国肉牛繁育协作组制定的肉牛外貌鉴别评分和等级评定列于表2-4和表2-5。






表2-4
肉牛外貌鉴别评分

部位

鉴定要求

评分

公牛

母牛

整体结构

品种特征明显,结构匀称,体质结实
肉用体型明显,肌肉丰满,皮肤柔软有弹性
25

25

前躯

胸宽深、前胸突出、肩胛宽平、肌肉丰满
15

15

中躯

肋骨张开、背腰宽而平直、中躯呈圆桶形、公牛腹部不下垂
15

20

后躯

尻部长、平、宽,大腿肌肉突出伸延,母牛乳房发育良好
25

25

肢蹄

肢势端正,两肢间距宽,蹄形正,蹄质坚实,运步正常
20

15



合计
100

100

根据各部位分数总和,按表2~5评定等级。
表2-5
肉牛外貌等级评定

性别



特 等



一 等



二 等



三 等







85

80





80

75





75

70





70

65

注:以上两表适用于海福特、夏洛来、利木赞等纯种肉牛。

四、奶牛的线性鉴定


奶牛线形外貌评定方法起源于美国,它是指一头奶牛的各种生物性状(如尻部的水平程度和后乳房附着的宽度),按0~50分的范围,从性状的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来衡量。这一方法共评定15个主要外貌性状和14个次要外貌性状,提供了每头评定奶牛线形描述的体型轮廓。综合和分析这些资料,可对荷斯坦种公牛得出正确而详细的遗传预测,有利于公牛和母牛的矫正选配。
经过3年的研究、试用和修改,美国荷斯坦奶牛协会于1983年1月在奶牛群中开始实行线性外貌评定方法。“线性方法”是目前在美国为35名官方鉴定员所使用的唯一外貌评定方法。荷兰、日本、英国、加拿大、德国等9个国家也已开始推广应用。
目前在美国使用的“线性方法”,与过去所使用的“描述性方法”所鉴定的性状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线性方法”是按1~50分的范围,从一个性状的生物学极端向另一生物学极端来衡量的。除使用“线性方法”外,还继续按4大特征,即总体表现、乳用特征、体躯容积和泌乳系统计算出体型外貌的最后分数(以理想型的百分数表示)。
荷斯坦牛的线性性状被分为15个主要性状和14个次要性状。主要性状是那些具有经济价值、变化性强、结合起来可以作为选择种公牛依据的性状。次要性状的确立是为进一步估计其经济和遗传价值的研究收集更多的信息。次要性状是用于实验性目的的,鉴定员只在工作笔记本上注明生物学极端状况。
线性方法所包括的15个主要性状可归纳为5个主要系统:体型、尻部、肢蹄、乳房和乳头。

15个主要性状是:

体型:体高,强壮度,体深,棱角;
尻部:尻角,尻长,尻宽;
腿蹄:后肢一侧视,蹄的角度;
乳房:前乳区附着,后乳房高度,后乳房宽度,乳房悬垂状况,乳房深度;
乳头:乳头位置—后观。
14个次要性状(二级性状)也可归纳为5个系统:体型、尻部,肢蹄,乳房和乳头。

体型:前躯高度,肩,背。

尻部:尾根,阴门角度。

肢蹄:后肢踏着,后肢后望,系部,蹄尖,动作。

乳房,前乳房长度,乳房匀称。

乳头,乳头侧望,乳头长度。
后来,主要性状尻长由于与体高线成正比而被删除,乳头后望变更为前乳房位置,14个次要性状仅作为调查项目,保留后肢踏着和后肢后望。从而成为主要性状14个、调查性状2个,共16个项目。
日本于1984年改变以往记述性鉴定方法,直接采用美国29项的线性评定方法。1986年删除了5个次要性状,并对个别极端性状不做鉴定(有的次要性状受管理和环境影响较大),以主要性状作为鉴定的主体。
线性性状单一明确,能确切了解奶牛的机能特点,评分拉得开,牛体间部位性状差别鲜明,便于统计。

研究表明,线性方法通过更为准确的衡量手段提高了种牛的遗传力。因而,奶牛饲养者也能够更易识别出种公牛间的区别。


五、体况评分鉴定


(一)体况评分的概念

牛体况评分是世界上一些养牛业发达国家,近年来开始推行的一套对牛体状况或牛体脂肪积累量的衡量方法,是推测牛群生产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可用于检验和评价饲养管理水平,为生产经营者、市场交易者以及兽医工作人员等提供了一种科学、准确、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的评价牛营养状况的统一标准。牛体况评分是用一系列的分数单位来表示牛的体况,其优点是不需要任何特殊的工具和设备,就可快速得出结果,对于一般的生产管理和研究来说,都具有可靠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当描述牛体况时,每个评价者都能应用同一种术语来表达,这就比那些含糊其词的级别术语,例如象“肥”、“中等肥”、“稍肥”或“瘦”、“较瘦”等描述,更为准确和统一。
(二)评分方法

牛体况的评分级别是从1分(非常瘦)到5分(较肥)。在牛腰角和最后肋之间的腰部区域覆盖的脂肪是用于体况评分的主要部位,尤其是在较瘦的动物,更具有典型性。测定时将手放在牛的腰部,手指的指向与腰角骨相对,用大拇指去触摸和感觉短肋(腰椎骨横突)部末端的脂肪覆盖量。由于在短肋和皮肤之间没有肌肉组织,所以大拇指触觉到的任何衬垫物就是脂肪。在较肥胖的牛,由于脂肪的沉积较厚,所以尽管施加压力也触摸不到短肋。除短肋部以外,尾根部的脂肪覆盖程度也被用于评价体况。
(三)评分标准

按照英国的标准,为5分制。具体描述如下:
1分:用手触摸牛的每一短肋,感觉轮廓清晰明显凸出,呈锐角,没有脂肪覆盖其周围。腰角骨,尾根和肋骨眼观突起鲜明。
2 分:用手触摸,可分清每一单独的短肋,但感觉其端部不如1分体况那样锐利,有一些脂肪覆盖于尾根周围,腰角骨和肋骨不明显。
3 分:只有当用力下压时,才能触摸到短肋,很容易触摸到尾根部两侧区域有一些脂肪覆盖。
4 分:触摸尾根周围覆盖的脂肪柔软,略呈圆形,尽管用力下压也难以触摸到短肋,可见更多的脂肪覆盖于肋骨,牛的整体脂肪量较多。
5分:牛体的骨架结构不明显,躯体呈短粗的圆筒状,尾根和腰角骨几乎完全埋在脂肪里,肋骨和大腿部明显沉积大量脂肪,短肋被脂肪包围,牛体因积累大量脂肪而影响运动。
在实践中,某一动物的体况可能介于两个等级之间,上下为半分之差,如2.5 分,表示被测动物的体况是介于2分与3分之间。由于被毛丰满时,会从视觉上掩盖较差的体况,所以,体况评分不仅要靠眼观,更主要的是根据手的触觉,对动物体表某些特定部位的脂肪覆盖程度进行衡量而决定的。

   (四)体况评分时间
繁殖母牛需要在每个生产年度的如下三个时期进行一次体况评分。
第1次:秋季妊娠检查时或冬季饲养开始前进行一次评分,其理想分数为3.0分。
第2次:产犊后评分一次,成年母牛的适宜分数应为2.5分,初产母牛为3.0分。

第3次:配种开始前的30天评分一次,此时以2.5分为宜。

第三节
牛的年龄鉴别



凡有出生记录的牛场,翻阅记录就可知道该牛的年龄。如缺乏可靠的记录,则可通过门齿的变化鉴别其年龄。此外,通过角轮和外貌的表现也可大致看出其年龄。
判断牛年龄较为准确的方法是采用牙齿鉴别法,即通过观察门齿的出生和磨面情况来定。
1.牛齿的数目和排列方式  成年牛的牙齿共有32枚,其中门齿8枚,臼齿24枚。门齿也称切齿,生于下颌的前方;上颌无门齿,仅有角质形成的齿垫。下颌长齐了有4对门齿,由中间向外依次称为钳齿、内中间齿、外中间齿和隅齿。
2.门齿的解剖构造  从牙齿的外形看,如图2-5所示,门齿分为齿冠(齿的露出部分)、齿根(埋藏在齿槽内)、齿颈(齿冠与齿根之间的部分)3部分;从牙齿的纵断面看,门齿分釉质(珐琅质)、垩质、齿质(象牙质)和齿髓四部分。
齿髓是一种柔软的胶状组织,年轻时成一髓腔,到老年时则逐渐齿质化。它位于牙齿的中心,其中分布有血管和神经。
釉质(珐琅质)包围在齿冠部分的齿质外面,色青白而清晰、光亮,是牙齿最坚固的部分。
垩质在牙齿的最外层,大部分存在于齿龈部外面,使齿固定而附着在齿槽内,呈黄色。





1. 咀嚼面
2. 釉质
3. 齿质(象牙质)
4. 齿髓

5. 垩质

6. 齿冠
7. 齿颈
8. 齿根
图2-5 牛齿的结构

3.乳齿和永久齿的区别

牛的牙齿,依其出生的先后次序,有乳齿与永久齿之分。最初出生的是乳齿,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磨损、脱落而换生永久齿。在鉴别牛的年龄时,必须将乳齿与永久齿加以区别。
4.门齿的出生、磨损和更换  一般犊牛在出生时就有1对乳门齿,有时是3对。生后5~6d或半月左右出生最后1对乳隅齿。3~4月龄时,乳隅齿发育完全,全部门齿都已长齐而呈半圆形。从4~5月龄开始,乳门齿齿面逐渐磨损,磨损的次序是由中央到两侧。磨损到一定程度时,乳门齿便开始脱落,换生永久齿。更换的顺序也是从门齿开始,最后及于隅齿,当门齿已更换齐全时,又逐渐磨损,最后脱落。所以由门齿的更换和磨损,就可以较准确地判断牛的年龄。前臼齿虽也更换,但观察臼齿比较困难,故在判断牛的年龄时,一般都不估计臼齿的变化。现就成熟性中等的奶牛门齿更换和磨损的情况,简述其年龄的鉴别方法如下(见图2-6) 。
        
1.1.5-2岁
2.2.5-3岁
3.3.5岁
4.4.5岁


5.5.5岁
6.6.5岁
7.8岁
8.9岁
9.11岁

图2-6
牛齿随年龄的变化

4~5月龄  乳门齿已全部长齐,钳齿和内中间乳齿稍微磨损。

6月龄  外中间乳齿磨损,有时乳隅齿边缘也磨损。


6~9月龄  乳门齿齿面继续磨损,磨损面扩大。

10~12月龄  乳门齿齿冠整个舌面磨完。

1岁2个月  内中间乳齿齿冠磨平。

1岁3个月~1岁6个月  乳门齿显著变短,乳钳齿开始动摇,外中间乳齿和乳隅齿舌
面已磨平。


1.5岁~2岁  乳钳齿脱落,到2岁时在这里换生永久齿,俗称“对牙”。

2.5~3岁  内中间乳齿脱落,到3岁时换生永久齿,并充分发育,俗称“四牙”。

3~3.5岁  外中间乳齿脱落,到3岁6个月一3岁9个月时换生永久齿,俗称“六牙’。
外中间乳齿的更换,距内中间乳齿更换的时间很近,故称为“四六并扎”,这时,内中间齿舌面的珐琅质开始磨损。


4~4.5岁  乳隅齿脱落,到4岁2个月~4.5岁时换生永久齿,但此时尚未充分发育。
到4岁9个月时,隅齿长得同其他门齿一样齐。这时,全部门齿都已更换齐全,俗称“齐
口”。此时外中间齿也已磨损。

5岁  隅齿前缘开始磨损,齿冠相继磨平。


6岁  隅齿磨损面扩大,钳齿和内中间齿磨损很深,舌面珐琅质磨去一半。

7岁  钳齿舌面的珐琅质几乎全部磨损。到7.5岁时,钳齿和内中间齿的腐损面近似长
方形,仅后缘还留下一个燕尾小角。


8岁  钳齿的磨掘面磨成近似四方形,燕尾小角消失,有时出现齿星,而在外中间齿
和隅齿的磨损面则磨成近长方形。

9岁  钳齿出现齿星,内、外中间齿的磨面都唐成近四方形。

10岁  内中间齿出现齿星,隅齿的珐琅质磨完。这时全部门齿变短,呈正方形,各齿
间已有空隙。

11~12岁  钳齿和内、外中间齿的磨面磨成圆形或椭圆形,外中间齿和隅齿出现齿星,齿间空隙增大。

13~15岁  全部门齿的珐琅质均已磨完,磨面改变形状,略微变长。齿星变成长圆形。


15~18岁  门齿磨至齿龈,齿冠磨完,磨面空隙更大,齿间距离很大,稀疏分开,门
齿有活动和脱落现象。这时要判断牛的年龄就很困难了。


本章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各种用途牛的外貌特点,包括观察鉴定、测量鉴定、评分鉴定和乳牛的线性鉴定方法,为各种用途牛的选种选育和牛的品种改良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章还介绍了牛年龄的牙齿鉴别法,以便准确地掌握牛的年龄大小,从而更好地进行饲养管理。
复习思考题
1. 简述奶牛、肉牛和兼用牛的外貌特点。
2. 简述牛外貌鉴定的几种方法。
3. 简述牛年龄的牙齿鉴别法。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9 收起 理由
nety + 19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21: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本呢  但是 我上传有些费时  您要需要 我可以给你发到信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3 08: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资料~如果能看到图片会更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5 14: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麻烦给我发一下吧,谢谢。admdlllj@163.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5 23: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002:dingdingdingdingd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6 09: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谁知道腺乳房和肉乳房的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5 00: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你发这么好的东西,我需要更多这方面的资料,请发我邮箱吧,ywhua@yahoo.cn
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5 08: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不错,关键看应用,实际运用中才能考察个人能力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9 15: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9 15: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资料,能否把另外一本发到我邮箱,谢谢了 daihui838256@163.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1 14:3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