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hemolysis): 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
血液标本的检验在我们检验科的日常检验中占绝大多数,而标本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因此我们一定要尽量避免各种人为因素引起的标本不合格,采集血样一定要尽量避免溶血。可由多种理化因素和毒素引起。在体外,如低渗溶液、机械性强力振荡、突然低温冷冻(-20℃~—25℃)或突然化冻、过酸或过碱,以及酒精、乙醚、皂碱、胆碱盐等均可引起溶血。
引起溶血的常见原因有:
1、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不清洁。
2、压脉带捆扎时间过长,淤血过久,为避免淤血,压脉带压迫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三十秒。
3、穿刺不顺利损伤组织过多。
4、抽血速度过快针尖在静脉中探来探去。
5、血液注入容器中时未取下针头,或用力推出产生大量气泡。
6、在有血肿的地方采集血样。
7、渗透压的改变。
8、抽血消毒时酒精未干就进行抽血。
9、注射器与针头连接不好。
10、病人自身有溶血性疾病。
11、血液受到剧烈震荡。
12、血液保存温度过高或过低.
13、过期血,血液被细菌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