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增强剂又称免疫佐剂,是一类能够通过非特异性途径提高动物机体对抗原或微生物特异性反应的物质,目前,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发现并合成了许多有免疫增强作用的物质,包括生物制剂(如转移因子、胸腺肽、干扰素等),化学药物(左旋咪唑、维生素E、亚硒酸钠等),中草药(黄芪、党参、当归、淫羊藿、女贞子等)及其提取物和蜂胶等。免疫增强剂作用机理的研究
一、对免疫器官的作用
猪免疫器官主要由胸腺、脾脏及淋巴组织等组成,一般认为免疫器官重量降低为免疫功能抑制所致,而重量增加则为免疫增强的表现,表明免疫器官能够提供更好的具有活性的免疫细胞。
近年来人们通过研究免疫器官脏器指数(免疫器官重/动物体重)评价免疫增强剂对动物免疫器官的作用效果。
梁华平等(1994)研究发现烧伤后6天的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降低,经腹腔注射250毫克/千克体重黄芪多糖,每天一次,连续5天,不仅可以明显提高正常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还可使烧伤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恢复正常。
彭远羲等(1995)用中草药仔猪白痢散(由黄芪、白术等组成)注射液0.1毫升/只腹腔注射小白鼠,每天1次,连续7天,脾脏系数明显大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说明仔猪白痢散可促进脾细胞增生、增加脾重。
王莉等(1999)试验结果表明,芦荟多糖可促进小鼠免疫器官脾脏、胸腺增长,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数和吞噬指数。
刘惠等(2007)测定发现中草药多糖(白术、黄柏、党参、苍术、陈皮、山楂、马齿苋)能提高断奶仔猪增重和免疫器官指数(腹股沟淋巴结、肝脏、脾脏、肾脏及胸腺),复合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的提高均优于单一多糖和抗生素,且以在饲粮中添加0.6%和0.9%的中草药复合多糖效果较好。
陈宏等(2008)观察发现,圆环病毒(PCV2)攻击断奶仔猪,结果受攻击的全部断奶仔猪淋巴器官组织发生了由轻到重的病理变化,后期日增重受到显著影响;添加0.20毫克/千克生物素可以有效减缓圆环病毒对淋巴器官组织造成的病理损害。
二、对非特异性免疫的增强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主要是由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各种巨噬细胞产生,非针对特定病原体的防御机能,效应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的溶解作用和杀伤感染微生物是非特异性免疫细胞的重要功能,此外它们也是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某些免疫增强剂能够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加吞噬细胞数量、增强吞噬异物能力、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柴宝玲等(1983)研究表明羧甲基茯苓多糖能显著增强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拮抗免疫抑制剂(醋酸可的松)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抑制作用,并使荷瘤动物低下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恢复正常,还能显著增加正常小鼠的脾脏重量,对胸腺重量亦有一定的增加。
叶润全等(1998)给哺乳母猪饲粮添加1毫克/千克体重亚硒酸钠,仔猪的GSH-PX活性、红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含量均显著增加,猪瘟抗体滴度极显著增高。
赵君梅等(2002)在28日龄断奶仔猪基础日粮中添加300毫克/千克体重维生素C,使仔猪血清球蛋白和球/清比增加,免疫机能增强;但卵清蛋白抗体滴度和植物凝集素诱导的皮褶厚度无差异。
许杜娟等(2003)检测发现黄芪多糖能促进正常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对适量伴刀豆球蛋白A和脂多糖诱导脾细胞增殖反应也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脾细胞干扰素γ和腹腔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的产生有显著促进作用。
边传周等(2005)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黄芪多糖,在断奶后第7、14天淋巴细胞百分数分别增加7.7%(P>0.05)、18.2%(P>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分别减少了15.2%(P>0.05)、28.6%(P>0.05);断奶仔猪的SRBC抗体效价分别提高0.47、1.49(P<0.05)个滴度;单核细胞增殖率分别提高1.1%(P>0.05)、2.5%(P<0.05)。
方桂友等(2006)在仔猪日粮中添加中草药免疫增强剂,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19.87%(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增加了17.60%(P<0.05),中草药免疫增强剂能改善仔猪的生长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加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的含量,促进免疫球蛋白(IgG、IgM)的生成,增强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尹富贵等(2007)饲喂添加0.2%中草药复方(北黄芪、炒白术、茯苓、炒山揸、炒麦芽、炒神曲、菟丝子、淮山药和党参等),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百分率(P<0.05);显著降低丙二醛和一氧化氮含量(P<0.05),提示所用中草药复方可显著增强断奶仔猪的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及断奶应激造成的损伤。
周淑兰等(2008)用精制芦荟多糖以不同剂量连续多次给小白鼠后腿肌肉注射后,高剂量(每只每天4毫克)注射后能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P<0.01),而低剂量组(每只每天2毫克)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没有影响,表明芦荟多糖能明显提高单核吞噬细胞的功能,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三、对特异性免疫的增强作用
特异性免疫是指有淋巴细胞参与的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包括T淋巴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和B淋巴细胞参与的体液免疫。
(一)对体液免疫的增强作用
体液免疫是指抗原刺激机体后,B细胞接受刺激分化成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抗体)的过程。抗体产生是体液免疫的关键,抗体效价的高低直接反映机体的体液免疫状态。
罗晓松等(1995)在给仔猪接种猪瘟疫苗同时加服左旋咪唑,免疫后10、31、85、136、182天试验组间接血凝试验抗体效价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抗体下降至有效效价以下的时间亦显著迟于对照组,表明左旋咪唑能明显提高猪瘟疫苗免疫猪的体液免疫应答,对猪瘟疫苗免疫猪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
陆纲(1997)将90毫克和30毫克玉米花粉多糖溶液直接稀释猪瘟疫苗,在18~20日龄仔猪首免时一次给予,首免后7天血清抗体OD值高剂量组、对照组与低剂量组之间差异显著;14天时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均高于对照组;35天时低剂量组明显高于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提示玉米花粉多糖(30毫克)对猪瘟弱毒疫苗的免疫预防有良好的增强作用。
陈小波等(2002)对生长育肥猪饲料中分别添加中药(黄芪、当归、白芍、茯苓、贯众、使君子、大黄、甘草、柴胡加减提取物)、中药(黄芪、当归、白芍、茯苓、贯众、使君子、大黄、甘草、柴胡加减提取物) +西药(杆菌肽锌),显著提高了不同阶段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 、 gA、IgM和补体C3、C4的含量,提示中草药添加剂不仅促进生长育肥猪免疫球蛋白的生成,而且还促进补体的生成,从而改善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
张伟等(2006)对仔猪分别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头份(对照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头份+猪脾转移因子0.15毫升/千克体重(试验1组)和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头份+猪脾转移因子0.25毫升/千克体重(试验2组),分别于21、60日龄各免疫1次,首免后14~35天试验组的免疫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二免后5~15天试验2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另外,对仔猪分别肌肉注射猪蓝耳病弱毒疫苗1头份(对照组)、猪蓝耳病弱毒疫苗1头份+猪脾转移因子0.15毫升/千克体重(试验1组)和猪蓝耳病弱毒疫苗1头份+猪脾转移因子0.25毫升/千克体重(试验2组),免疫后14~35天试验组的免疫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42~60天,试验2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猪脾转移因子对仔猪体液免疫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仲崇华等(2008)发现添加0.3毫克/千克富硒酵母比0.3毫克/千克亚硒酸钠更有利于提高断奶仔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其中IgG、IgA、IgM浓度分别升高了3.7%、18.6%(P<0.01)、8.7%;全血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提高了31.1%(P<0.01),增强了仔猪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二)对细胞免疫的增强作用
细胞免疫反应过程主要包括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淋巴因子的分泌。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是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NK细胞。E花环试验和ANAE阳性率试验能检测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百分数,敏感地反映机体细胞免疫水平和动态变化。
研究发现,免疫增强剂能够提高T淋巴细胞百分率、E-玫瑰花环形成率,外周血淋巴细胞或脾细胞对植物血凝素、刀豆蛋白A或脂多糖等丝裂原刺激的转化能力。
谢明权等(2000)采用不同浓度胸腺素、黄芪多糖、人胎盘组织液、人重组白细胞介素2 ( r IL-2 )及左旋咪唑,刺激体外培养不同时间的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证明这几种佐剂均对猪PBMC有明显刺激作用,且与浓度有依赖关系,浓度过高时对其有抑制作用,适宜的浓度为104倍稀释度。
王自然(2006)对仔猪注射猪瘟疫苗的同时,以1%的中药免疫增强剂(由黄芪、党参、何首乌、淫羊藿、女贞子、白术、白芍、五味子、当归、鹿角胶、麦冬11味中草药组成)混饲,试验组猪瘟血清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抗体产生快、持续时间长;接种疫苗后15、45天,试验组T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中药免疫增强剂具有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和加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
张红英等(2007)以板蓝根多糖联合猪蓝耳病病毒灭活疫苗免疫仔猪,检测结果表明板蓝根多糖能显著提高仔猪的CD3+、CD8+淋巴细胞的百分数和特异性抗体滴度。
赵现敏等(2007)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板蓝根多糖、牛膝多糖、山药多糖和黄芪多糖均能显著刺激ConA或LPS诱导的猪脾淋巴细胞增殖(P<0.05),且4种多糖促进猪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与多糖浓度有关。
一、对免疫器官的作用
猪免疫器官主要由胸腺、脾脏及淋巴组织等组成,一般认为免疫器官重量降低为免疫功能抑制所致,而重量增加则为免疫增强的表现,表明免疫器官能够提供更好的具有活性的免疫细胞。
近年来人们通过研究免疫器官脏器指数(免疫器官重/动物体重)评价免疫增强剂对动物免疫器官的作用效果。
梁华平等(1994)研究发现烧伤后6天的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降低,经腹腔注射250毫克/千克体重黄芪多糖,每天一次,连续5天,不仅可以明显提高正常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还可使烧伤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恢复正常。
彭远羲等(1995)用中草药仔猪白痢散(由黄芪、白术等组成)注射液0.1毫升/只腹腔注射小白鼠,每天1次,连续7天,脾脏系数明显大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说明仔猪白痢散可促进脾细胞增生、增加脾重。
王莉等(1999)试验结果表明,芦荟多糖可促进小鼠免疫器官脾脏、胸腺增长,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数和吞噬指数。
刘惠等(2007)测定发现中草药多糖(白术、黄柏、党参、苍术、陈皮、山楂、马齿苋)能提高断奶仔猪增重和免疫器官指数(腹股沟淋巴结、肝脏、脾脏、肾脏及胸腺),复合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的提高均优于单一多糖和抗生素,且以在饲粮中添加0.6%和0.9%的中草药复合多糖效果较好。
陈宏等(2008)观察发现,圆环病毒(PCV2)攻击断奶仔猪,结果受攻击的全部断奶仔猪淋巴器官组织发生了由轻到重的病理变化,后期日增重受到显著影响;添加0.20毫克/千克生物素可以有效减缓圆环病毒对淋巴器官组织造成的病理损害。
二、对非特异性免疫的增强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主要是由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各种巨噬细胞产生,非针对特定病原体的防御机能,效应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的溶解作用和杀伤感染微生物是非特异性免疫细胞的重要功能,此外它们也是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某些免疫增强剂能够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加吞噬细胞数量、增强吞噬异物能力、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柴宝玲等(1983)研究表明羧甲基茯苓多糖能显著增强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拮抗免疫抑制剂(醋酸可的松)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抑制作用,并使荷瘤动物低下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恢复正常,还能显著增加正常小鼠的脾脏重量,对胸腺重量亦有一定的增加。
叶润全等(1998)给哺乳母猪饲粮添加1毫克/千克体重亚硒酸钠,仔猪的GSH-PX活性、红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含量均显著增加,猪瘟抗体滴度极显著增高。
赵君梅等(2002)在28日龄断奶仔猪基础日粮中添加300毫克/千克体重维生素C,使仔猪血清球蛋白和球/清比增加,免疫机能增强;但卵清蛋白抗体滴度和植物凝集素诱导的皮褶厚度无差异。
许杜娟等(2003)检测发现黄芪多糖能促进正常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对适量伴刀豆球蛋白A和脂多糖诱导脾细胞增殖反应也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脾细胞干扰素γ和腹腔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的产生有显著促进作用。
边传周等(2005)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黄芪多糖,在断奶后第7、14天淋巴细胞百分数分别增加7.7%(P>0.05)、18.2%(P>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分别减少了15.2%(P>0.05)、28.6%(P>0.05);断奶仔猪的SRBC抗体效价分别提高0.47、1.49(P<0.05)个滴度;单核细胞增殖率分别提高1.1%(P>0.05)、2.5%(P<0.05)。
方桂友等(2006)在仔猪日粮中添加中草药免疫增强剂,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19.87%(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增加了17.60%(P<0.05),中草药免疫增强剂能改善仔猪的生长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加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的含量,促进免疫球蛋白(IgG、IgM)的生成,增强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尹富贵等(2007)饲喂添加0.2%中草药复方(北黄芪、炒白术、茯苓、炒山揸、炒麦芽、炒神曲、菟丝子、淮山药和党参等),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百分率(P<0.05);显著降低丙二醛和一氧化氮含量(P<0.05),提示所用中草药复方可显著增强断奶仔猪的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及断奶应激造成的损伤。
周淑兰等(2008)用精制芦荟多糖以不同剂量连续多次给小白鼠后腿肌肉注射后,高剂量(每只每天4毫克)注射后能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P<0.01),而低剂量组(每只每天2毫克)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没有影响,表明芦荟多糖能明显提高单核吞噬细胞的功能,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三、对特异性免疫的增强作用
特异性免疫是指有淋巴细胞参与的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包括T淋巴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和B淋巴细胞参与的体液免疫。
(一)对体液免疫的增强作用
体液免疫是指抗原刺激机体后,B细胞接受刺激分化成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抗体)的过程。抗体产生是体液免疫的关键,抗体效价的高低直接反映机体的体液免疫状态。
罗晓松等(1995)在给仔猪接种猪瘟疫苗同时加服左旋咪唑,免疫后10、31、85、136、182天试验组间接血凝试验抗体效价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抗体下降至有效效价以下的时间亦显著迟于对照组,表明左旋咪唑能明显提高猪瘟疫苗免疫猪的体液免疫应答,对猪瘟疫苗免疫猪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
陆纲(1997)将90毫克和30毫克玉米花粉多糖溶液直接稀释猪瘟疫苗,在18~20日龄仔猪首免时一次给予,首免后7天血清抗体OD值高剂量组、对照组与低剂量组之间差异显著;14天时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均高于对照组;35天时低剂量组明显高于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提示玉米花粉多糖(30毫克)对猪瘟弱毒疫苗的免疫预防有良好的增强作用。
陈小波等(2002)对生长育肥猪饲料中分别添加中药(黄芪、当归、白芍、茯苓、贯众、使君子、大黄、甘草、柴胡加减提取物)、中药(黄芪、当归、白芍、茯苓、贯众、使君子、大黄、甘草、柴胡加减提取物) +西药(杆菌肽锌),显著提高了不同阶段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 、 gA、IgM和补体C3、C4的含量,提示中草药添加剂不仅促进生长育肥猪免疫球蛋白的生成,而且还促进补体的生成,从而改善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
张伟等(2006)对仔猪分别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头份(对照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头份+猪脾转移因子0.15毫升/千克体重(试验1组)和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头份+猪脾转移因子0.25毫升/千克体重(试验2组),分别于21、60日龄各免疫1次,首免后14~35天试验组的免疫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二免后5~15天试验2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另外,对仔猪分别肌肉注射猪蓝耳病弱毒疫苗1头份(对照组)、猪蓝耳病弱毒疫苗1头份+猪脾转移因子0.15毫升/千克体重(试验1组)和猪蓝耳病弱毒疫苗1头份+猪脾转移因子0.25毫升/千克体重(试验2组),免疫后14~35天试验组的免疫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42~60天,试验2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猪脾转移因子对仔猪体液免疫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仲崇华等(2008)发现添加0.3毫克/千克富硒酵母比0.3毫克/千克亚硒酸钠更有利于提高断奶仔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其中IgG、IgA、IgM浓度分别升高了3.7%、18.6%(P<0.01)、8.7%;全血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提高了31.1%(P<0.01),增强了仔猪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二)对细胞免疫的增强作用
细胞免疫反应过程主要包括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淋巴因子的分泌。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是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NK细胞。E花环试验和ANAE阳性率试验能检测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百分数,敏感地反映机体细胞免疫水平和动态变化。
研究发现,免疫增强剂能够提高T淋巴细胞百分率、E-玫瑰花环形成率,外周血淋巴细胞或脾细胞对植物血凝素、刀豆蛋白A或脂多糖等丝裂原刺激的转化能力。
谢明权等(2000)采用不同浓度胸腺素、黄芪多糖、人胎盘组织液、人重组白细胞介素2 ( r IL-2 )及左旋咪唑,刺激体外培养不同时间的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证明这几种佐剂均对猪PBMC有明显刺激作用,且与浓度有依赖关系,浓度过高时对其有抑制作用,适宜的浓度为104倍稀释度。
王自然(2006)对仔猪注射猪瘟疫苗的同时,以1%的中药免疫增强剂(由黄芪、党参、何首乌、淫羊藿、女贞子、白术、白芍、五味子、当归、鹿角胶、麦冬11味中草药组成)混饲,试验组猪瘟血清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抗体产生快、持续时间长;接种疫苗后15、45天,试验组T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中药免疫增强剂具有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和加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
张红英等(2007)以板蓝根多糖联合猪蓝耳病病毒灭活疫苗免疫仔猪,检测结果表明板蓝根多糖能显著提高仔猪的CD3+、CD8+淋巴细胞的百分数和特异性抗体滴度。
赵现敏等(2007)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板蓝根多糖、牛膝多糖、山药多糖和黄芪多糖均能显著刺激ConA或LPS诱导的猪脾淋巴细胞增殖(P<0.05),且4种多糖促进猪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与多糖浓度有关。
免疫增强剂在养猪业上的应用研究
在养猪业上应用免疫增强剂,可以增强免疫机能、提高抗病能力、防止仔猪腹泻、减轻断奶应激、提高疫苗免疫效果、改善生产性能。
李敬玺等(1995)用亚硒酸钠作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强化剂,对60日龄仔猪分别皮下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和亚硒酸钠溶液各1.0毫升,对照组只注射1.0毫升疫苗,结果表明硒可使动物外周血液中的B淋巴细胞增数、血清免疫抗体水平提高,且出现时间较早、维持时间较长。
刘艳芬等(1996)对20日龄仔猪用猪瘟弱毒疫苗免疫同时补硒,2个试验组分别颈部皮下注射亚硒酸钠3毫克和6毫克,检测表明硒对仔猪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和ANAE+细胞含量没有影响,试验组Ig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进行猪瘟疫苗免疫的同时补硒,可显著提高猪瘟抗体水平。
窦兰清等(1999)采用旋毛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与弗氏完全佐剂(FCA)、白油、司班佐剂、ISA206佐剂和蜂胶佐剂乳化制备免疫原,对试验猪间隔7天腹腔注射免疫3次,攻击感染旋毛虫肌幼虫200条/千克体重,结果4种佐剂免疫猪肌幼虫的减虫率分别为96.12 %、87.97 %、89.84%和95.15% ,其中以FCA和蜂胶佐剂免疫组的保护作用最好。
牛小迎等(2000)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轮状病毒制备三联疫苗(含黄芪佐剂10%,转移因子10%)对 8头怀孕母猪进行免疫,所产73头仔猪保护率为89%;对110头仔猪进行口服免疫,21天用三种强毒混合攻击 ,免疫组保护率为92.7%,对照组发病率为84.8%,疫苗免疫期为4个月,保存期为12个月;田间受免仔猪2744头,免疫保护率为90%。
李江凌等(2002)以猪囊尾蚴VTS76抗原基因和猪白细胞介素6(VPIL6)、pUCl8 CpG免疫接种小鼠,检测结果发现猪白细胞介素6或pUCl8 CpG与VTS76共同免疫小鼠的特异性抗体滴度、IgG含量、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诱生活性、脾细胞增殖反应和血液免疫细胞数量显著高于VTS76免疫组和对照组,证明猪白细胞介素6和CpG序列能显著增强动物对DNA疫苗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可作为高效的基因免疫增强剂。
马玉芳等(2003)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种不同精制的中药饲料添加剂,均能有效地防止保育阶段仔猪发生腹泻,改善生长性能,促进免疫球蛋白(IgA、IgM、IgG)、补体(C3、C4)和白细胞介素-2的生成,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张光勤等(2003)进行猪瘟疫苗免疫时应用重组IL2,可以显著提高经产母猪和育成母猪猪瘟疫苗的抗体滴度水平及整齐度。
李鹏等(2004)研制的仔猪水肿病蜂胶佐剂多价灭活苗,对仔猪接种后 5~7天后便产生免疫力,到第9天时抗体产生水平已经很高 ,疫苗的免疫持续期可达9个月以上,免疫保护率达到100%。
张玲华等(2005)以脱氧寡核苷酸联合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免疫仔猪,结果表明脱氧寡核苷酸能显著提高仔猪的特异性抗体滴度、淋巴细胞IL-2诱生活性以及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证明其能显著增强猪对常规灭活病毒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
刘莉等(2007)在仔猪日粮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制剂,能显著提高仔猪白细胞吞噬率、T-淋巴细胞转化率、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提高仔猪免疫力,减轻断奶应激。
朱志盈等(2007)用天然提取囊素(10微克/毫升)和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协同免疫45日龄仔猪,结果1.0毫升疫苗+囊素免疫2次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1.0毫升疫苗免疫2次组,0.5毫升疫苗+囊素免疫2次组、1.0毫升疫苗+囊素免疫1次组和疫苗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105~155日龄仔猪平均日增重囊素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囊素可以提高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原性和猪增重,促进生长发育。
张红英等(2008)将板蓝根多糖分别以高、低两个剂量和猪蓝耳病弱毒苗同时注射35日龄断奶仔猪,弱毒苗免疫后7天,板蓝根多糖高剂量组即可检测到蓝耳病阳性抗体,而其它组在免疫后14天可检测到蓝耳病阳性抗体;板蓝根多糖对蓝耳病弱毒苗产生抗体的影响和剂量密切相关,高剂量能提高抗体水平,低剂量会阻碍蓝耳病抗体的产生,合适剂量的板蓝根多糖可以作为免疫增强剂与蓝耳病病毒弱毒苗联合使用。
黄小国等(2008)将天然法氏囊活性肽按15毫克/毫升剂量与猪瘟疫苗分别分点同时接种25日龄仔猪,能够提高猪瘟抗体水平,促进疫苗的免疫效果;同时还发现不同法氏囊活性肽免疫组均能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