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养猪生产实用技术
一、饲养管理的一般要求
工厂化养猪生产饲养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喂料、清粪、给水、转群、配种、分娩接产、护理、消毒、免疫注射、断奶、环境控制、称重、测膘、选育、资料记录、情况报告、常规治疗、售猪等,每天必须完成饲养管理的各项常规工作,并达到各项技术要求,按照各道工序的饲养管理技术规程进行科学的管理,生产实行全进全出制。每天至少喂料和清扫圈舍两次,并认真巡视猪群,分析和处理各种情况,加强防疫和严格资料的记录记载工作,切实根据猪的不同生产阶段和生理特点进行饲养和管理,确保工厂化养猪生产规范化、科学化。
二、各道工序(各舍)的饲养管理技术
(1)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由于工厂化养猪生产是连续进行的,配种没有忙闲季节之分,一般来说,一头种公猪一经投入使用,就要按生产节拍与一定数量的母猪进行交配,直至生产力明显下降才停止使用,由后备公猪顶替。保持种公猪有健壮的体格、旺盛的性欲和较强的配种能力是饲养种公猪的基本要求。工厂化猪场如采取本交,种公猪数量与种母猪数量的比例为1:20-30,人工授精条件下可以适度减少种公猪数量,而对以育种为主要目的的工厂化猪场,则必须保持公母数量比例为1:10-12。科学饲养管理种公猪,直接关系到其精液品质的优劣,和其配种能力、配种效果息息相关,实际生产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技术要求。
①严格选种
要选择机能形态良好、结构匀称、体质好、雄性发达、睾丸匀称、前躯深广、四肢健壮、无病残且品种特性明显、血系来源清楚的健康种公猪,这是种公猪生产性能优秀的基础。
②科学饲养
种公猪的科学饲养主要是要保证其能采食到足够的营养,以产生足量的优质精液。饲养中要注意蛋白质和能量适宜,保持8-9成膘的体况,种公猪饲养力避过肥,过肥会引起四肢或蹄脚疾病,降低种公猪的配种繁殖性能。投料应定时,每日至少2次,同时饮水必须充足。供给的饲料体积不宜大,应提高日粮的营养浓度,以免造成公猪腹部过大而降低配种能力。配种旺季需适当提高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如添加鸡蛋或优质鱼粉等。配合饲料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含量要适宜,否则会影响种公猪的生长发育,导致其性腺发育不全降低精液品质。
③适当运动,认真调教
加强种公猪日常的适度运动十分必要,但不一定强求驱赶运动。经常接近种公猪并给予刷拭和清洁身体,可以培养种公猪性情良好、增加血液循环、防止皮肤病等。
调教种公猪,要让其熟悉配种过程。当公猪与母猪交配时,可让未配过种的公猪在旁边观看,使之习惯。人工授精的,调教更要耐心细致,初次调教的公猪可将一头发情适配的母猪置于采精台下进行。另外,对久未配种的公猪,应注意观察,防止其自淫擦伤阴茎而影响配种能力,遇到这种情况可适度以采精的方式排解其性压力。
④合理配种
地方猪种一般初配年龄较早,高度培育品种则要稍迟些,地方猪种一般6-7月龄,体重达到其成年体重50%-60%时即可利用。外种猪如长白、大白、杜洛克,则要7-8月龄,体重达120公斤左右才使用。为防止偷配、早配而影响种公猪的配种能力,瘦肉型猪4-5月龄、70-80公斤体重时应公母分群,单栏饲喂。
种公猪不要使用过度,要严格控制其使用频率,一般初配种公猪一周2-3次;成年公猪可以一天1次,但应每周休息停用一天为宜。同时应注意保持配种舍的环境舒适、安静,特别是配种时严禁惊吓和一切杂声;配种员应相对固定以让种公猪对之熟悉有亲近感便于配种;公母猪体重相差较大时,应辅助以配种架或在有坡度的配种栏进行,让大母猪站下坡位,小母猪站上坡位以提高配种效果。还要注意季节与气温的变化,夏热季节要采取防暑降温的措施,配种应选在早晚凉爽时进行。
⑤注重检测,适度淘汰
对种公猪要经常检测其性能,特别是精液的品质、精子的活力,对性能差的要坚决淘汰,使用年限不可太长,实行壮龄结构最能保持种公猪良好的生产能力。
⑥加强防疫,防止疾病
平时对种公猪要加强卫生和消毒,严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每半年要进行一次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的疫苗注射和至少两次的驱虫。要严防种公猪患蹄病和乙病、细小病毒病等。种公猪患有发烧症状病时,会严重影响配种效果,应推迟配种,治愈后才利用。对性能不好、性欲差的种公猪应认真分析原因,检查其饲粮营养成分和使用频率是简单实用的手段之一,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采用丙酸睾丸酮激素或VE、VA肌肉注射治疗。
(2)青年母猪的饲养管理
青年母猪一般是由育成车间选拔转入的准备投入生产使用的后备猪或新近引入的种母猪,为了充分发挥其繁殖性能,在第一次配种后应大量增重,要饲喂高浓度日粮。对于种母猪期望每年有20头断奶仔猪,一生中平均生产6-9窝,亦即一生中提供断奶仔猪120-180头。青年母猪配种前要适度限料饲养,日粮保持为2.5-3公斤,并采取适度的小群饲养,利于情期行为的诱引和配种后的观察,便于配种。首次怀孕饲料供给要保持非常稳定,每头每日约2-2.5公斤。母猪配种前几天要补饲(短期优饲技术)以增加排卵数,但配种后即要适度降低日根饲喂水平,这样有利于胚胎着床。青年母猪配种前不宜过肥或过瘦,初配年龄优质外种猪为7-8月龄,我国地方猪种则稍早些,约6-7月龄。
(3)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
配种车间的空怀母猪主要是断奶至配种前的母猪,另外有个别流产或寄养母猪。在正常情况下,母猪断奶后5-7天即可发情配种,但也有个别猪长期不发情或屡配不孕,这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或生殖系统疾病,或母猪体况过肥或过瘦造成的,多数由于哺乳期的营养不良使其失重过大。断奶后的母猪,瘦弱的应提高营养水平,并增加饲喂量,让其迅速恢复正常膘情。实际生产中常常运用短期优饲,促进发情排卵,饲养方式如下:
断奶前2天减料→断奶当天停料停水→断奶→减量喂料2天(促进发育,增加排卵数)→加料4-7天→发情(目的是干乳,防止断奶母猪发生乳房炎)
但对哺乳后期膘情不好、过度消瘦的母猪,断奶前后可少减或不减料,干乳后尽量多增加营养,可采取自由采食给料方式,使其尽快恢复体况及时发情。相反,对过于肥胖的母猪,断奶前后都要少喂料,或多喂青粗饲料,使其恢复到适度膘情及时发情。
(4)配种观察及配种记录
对空怀母猪以及配种后17-24天的母猪应认真观察其发情情况,并做好发情鉴定日记,认真分析,适时配种。配种严格按照拟定的配种计划和配种方式进行,配种后认真记录与配公猪耳号、配种日期及配种效果等。
(5)配种车间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配种车间要饲养种公猪、后备待配公母猪、待配母猪及28日内已配种的母猪,工作内容包括投料、饮水、清粪、转群、消毒、发情鉴定、配种、妊娠诊断、采精及品质评定等。
投料:公猪2.5公斤-3公斤/日,母猪2.2公斤-5公斤/日,体况差的适度增料,体况过肥的适度减料,饲喂中注意断奶母猪的干乳,以防乳房炎的发生或采用短期优饲技术,转群当天不给料,转入配种车间的猪群(断奶母猪、流产母猪、后备猪、并窝后的母猪)在转群前准备好饲料。
饮水:投料的同时注意观察自动饮水器是否有阻塞或坏损等情况,并及时修理、调换。断奶母猪由分娩车间转入当日断水,第二天开始供水。
清粪:每天上下午都要清扫公母猪栏的粪污,保持清洁干燥,并开启高压清粪设备,排净粪沟里的粪便。
转群:根据不同的设计规模定期转入一批断奶母猪和转出一批妊娠母猪入怀孕车间。转群均应空腹,转群时先把欲转入母猪栏后门打开,把母猪赶入栏后立即关闭栏门。转群时母猪集中,但应避免拥挤且慢慢地将母猪沿墙过道赶动,并随猪携上各种记录卡片资料,对号入位,以便生产管理的观察和分析判断,配种车间和妊娠车间饲养员应及时接猪,并事前准备好栏位和饲料等。
消毒:根据实际生产规模定期空出一定数量的母猪饲养单元栏位后,于当日用水冲洗干净地面和母猪栏位,次日进行化学药剂(如烧碱、复合酚、NBB、百毒杀、甲醛等)消毒后备用。另外,对配种车间每周至少进行圈舍井带猪体喷雾消毒一次。
发情鉴定:根据断奶日期估测母猪发情日期,后备猪则根据其体重和月龄估测,且后备母猪配种前一个月要注射乙脑、细小苗,在发过三次情后编入配种母猪群待配。每天投料时观察配种车间内所有母猪的采食情况(不吃或吃得少),然后逐头检查母猪阴部变化(红肿、流粘液、紫红)、同时采用压背、触摸阴户或用试情公猪等方法确定一定数量的发情母猪待配,并作好发情鉴定观察分析日记。
配种:配种员根据选配计划,把适配母猪赶入配种栏内进行本交或进行人工授精。本交下应人工辅助(用手把母猪尾巴提至一侧,便于公猪阴茎插入,井注意清洁公母猪的阴部,以免不洁感染),配上后观察公猪肛门肌肉收缩和母猪配种时的表现情况,并记录配种效果。配种时间应安排在喂料后1.5-2小时后进行。
妊娠诊断:对已配种母猪,严禁鞭打、恐吓。每日投料时观察已配种母猪外表变化,如体膘增加、皮毛光滑可初步确定已妊,若有妊娠诊断仪可借助确证,但准确率因操作者和技术熟练程度不同误差较大,实际生产中多进行观察,配种后若28天仍无发情表现的一般就确认为妊娠母猪,井转入妊娠车间饲养。配种后再发情的母猪则应及时编入断奶空怀猪群待配。
采精与精液品质检查:每半个月对种公猪作一次精液品质评定,后备公猪则根据日龄和体重情况待精液品质评定合格后方能使用。对一周内只本交一次的壮龄公猪,则在一周内可再采精1-2次,以提供鲜精。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