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质猪肉急需品牌化(一号土猪与“丁磊猪”的PK) 2006年,以“天地一号”陈醋饮料打响第一枪的天地食品公司抢先转战生猪养殖领域,并推出“壹号土猪”,从养到卖上下游通吃,零售价格一斤猪肉28元,令业内惊叹。  
图 广东天地食品有限公司——一传说中的28元一斤的天地一号土猪饲养现场 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无工业污染的山区农村野外走地放养 采用传统的喂养方式,用番薯苗、玉米、米糠等土饲料喂养 野外运动能量消耗大,生长速度较缓慢,所以出栏时间都在1年以上 二、中国养猪业外资大举入侵 2008年8月,媒体一度盛传“外资养猪”:作为国际著名投资银行的高盛将斥资2亿到3亿美元、猛砸国内生猪养殖;此外,德意志银行也一度被传要注资6000万美元、豪夺上海养猪场30%股份。 在2004年,高盛入股肉制品企业雨润集团,2006年更以20.1亿元将中国最大食品企业双汇集团收入囊中。在收购了十多家养殖场后,其在该行业的实力更加稳固。上个月,云南的一家有机猪养殖企业也高调宣布进入家乐福卖场,打开零售渠道。
三、趋势及理念--养猪业赢利 要拼产业化 2007年10月以后由于中国生猪存栏量骤减导致国内猪肉价飞涨。“每头猪最高可以赚四五百元。”
四、养殖业的上游产业——屠宰加工业一体化进程随着外资的加入而加快脚步 作为我国肉制品行业两家最大企业,双汇与雨润在产品结构和品牌扩张上都有很大不同。双汇是火腿肠市场的王者,高温类产品占销售额比例接近40%.而雨润在低温肉市场稳居第一,冷鲜肉在上游比例约为六成。在扩张思路上,双汇围绕单一企业品牌,发展高温、低温、速冻、中式、冷鲜等各大类肉制品、注重规模效应,而雨润则有全面发展的态势,采用多品牌战略,旗下拥有四大品牌,即雨润,旺润、福润以及大众肉联,提供200多种冷鲜肉、冷冻肉产品及近千种深加工肉制品。至于销售模式,雨润以直销为主,将酒店和超市作为主要的销售渠道;双汇则主要采用面对经销商的现款现货。 中国屠宰肉制品加工三巨头,在国内每年的屠宰量不到3000万头,占全国生猪出栏头数比例不足5%.目前全国大概有3万家的屠宰企业,其中小企业很多。而在美国,猪肉加工4强企业占全国加工能力的50%以上,荷兰猪肉加工 3强企业的加工能力占全国的74%,丹麦最大猪肉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高达全国的80%.作为一个国家极力推动的产业,屠宰将面临一个比较大的整合。 中国畜牧业上游外资控股情况:双汇以前的控股大股东是高盛旗下的罗特克斯有限公司,合计持有超过51%的外资法人股。 2006年高盛通过旗下的罗特克斯公司以20.1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100%股权,间接控股上市公司双汇发展35.72%的股权,随后罗特克斯又以 5.6亿的价格收购了漯河海宇持有的双汇发展25%股权。2007年,双汇公告高盛策略投资将其在罗特克斯中持有的5%的股份转让给鼎晖Shine持有,后者在罗特克斯中的股份比例由49%变更为54%,成为双汇集团的控股大股东。此外,高盛还是雨润的外资股东之一。参股雨润和控制双汇,进入行业前三强企业,而且是彼此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使得高盛成为国内肉类加工市场上的“巨无霸”。此外,鼎晖通过托特克斯持股双汇之时也持有雨润3.5%的股权。 在中国,养猪和屠宰行业有着行业分散、集中度低的特点,正如郎咸平所分析,如今是整条产业链的竞争,养猪后面还有加工、产品的设计、包装,还有物流。所以高盛不可能去养猪,它一定是收购整条“6+1”的产业链,因为利润最大是6,而不是1.而行业分散的特点决定了高盛只要控制养猪的5%,就取得定价权了。高盛等显然正利用猪价的轮回更深入地介入整个链条,增强话语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