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饲料行业人士沟通的过程中,常有一些朋友谈起在饲料营销中遇到的一些细节问题,如饲料颜色、气味、适口性等。下面笔者就从营销的角度与各位朋友分享一些自己在饲料营销中积累的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启迪。
一、饲料的颜色
1、
饲料的颜色取决于饲料原料本身的颜色
我们都知道饲料是一种按一定比例把各种饲料原料混合在一起的动物食品,其中并不改变一些原料的物理属性,如颜色、气味等。大宗饲料原料的颜色决定了饲料的颜色,配合料一般都是黄色,因为里面60%左右都是黄玉米。由于玉米供应趋紧,价格不断攀升,低玉米动物日粮在我国饲料营养配方领域也有所突破。猪浓缩料的配方可分为两个体系—豆粕型和非豆粕型(鱼粉型或杂粕型)。豆粕型如正大集团的猪浓缩料,豆粕添加量约在70%左右,一看几乎全是豆粕,所以饲料的颜色是黄色的,这也是我国饲料行业猪浓缩料的主流颜色,从此也可以看出美国“玉米+豆粕”饲料营养配方体系及正大集团在我国饲料行业的影响和地位。由于饲料对豆粕的高度依赖性,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和豆粕进口国,价格受国际影响日益凸显,豆粕供应及采购议价权旁落,使我国饲料行业经营环境不断恶化,近几年豆粕价格的“过山车”现象就是明证。为改变对豆粕的依赖性,我国饲料营养领域很早就开展了对低(无)豆粕日粮的研究工作,比较典型的企业有希望集团和唐人神集团。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希望集团为了生存和发展,利用我国的丰富的棉粕和菜粕等杂粕优势,就开发了有别于正大营养体系的低(无)鱼粉、低(无)豆粕猪浓缩料—希望精,饲喂效果相当,成本较低,所以希望精的颜色是褐色的。崛起于上世纪末的唐人神集团,为了区别于我国饲料行业的主流猪浓缩料产品,也走出了自己的非豆粕型日粮之路,创新使用肉松粉等饲料原料,猪浓缩料颜色也是褐色的。这也是我国猪浓缩料领域的两个蓝海特例,价格一低一高,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此,我们可以看出饲料质量与颜色并无绝对的关系,况且每批原料的颜色也不可能绝对一致,或亮或暗实属正常。
2、
添加增色剂
为了适应一些畜禽的动物生活习性,如草食动物喜欢绿色、肉食动物喜欢红色等,在饲料配方中也可适度添加一些饲料增色剂,改善饲料颜色,增加畜禽的喜食程度。
二、饲料的气味
1、
饲料气味的来源
饲料气味的来源一般有两个渠道,即饲料原料的天然气味和饲料调味剂的香味。如以豆粕为主的豆香型和以鱼粉(鱼油)为主的鱼腥香,但其前提都应是优质的豆粕、鱼粉、鱼油,劣质的鱼粉、鱼油反而有一种腥臭味。随着科技和配方技术的发展,许多低(无)鱼粉、低(无)豆粕动物日粮,也能达到良好的饲喂效果。为了增强某种气味及诱食效果或掩盖原料的不良气味,香味剂和腥味剂的使用成为饲料行业公开的调味方法,也成就了如成都大地等一批香味剂企业。调味剂只是改变饲料的气味,毫无营养价值,也不能代替优质的饲料原料。
2、
调味剂的应用
调味剂的主要作用是诱食和掩盖劣质饲料原料的不良气味,保证畜禽在应激状态下的采食量,并形成独特的饲料产品标识,增强畜禽对某种饲料独特气味的依赖性和采食习惯,制造人为的换料壁垒,这也形成了我们在饲料营销中常见的换料应激现象。调味剂使用的理论基础是畜禽的选择性采食是一个不断驯化的学习过程,气味是一个显著的提示因子,通过嗅觉等生理反应反馈给大脑,并对实物提示因子与食物的关联进行不断地巩固和发展。再好的气味也没有任何营养价值,一种高效的动物日粮应是熟悉的香味和良好的质量的高度统一。
三、饲料的适口性
1、
适口性的直接表现是采食量
采食量是畜禽在全天24小时内采食的质量。随意采食量是单个畜禽或畜禽群体在自由接触饲料的前提下,一定时间内采食饲料的质量,是畜禽一种自然本能的体现。实际采食量是在实际养殖生产中,一定时间内畜禽实际采食的质量。三者是一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采食量的大小取决于畜禽自由接触饲料的程度、方式、畜禽健康状况、饲养方式等因素,并不单单取决于饲料的质量。常见的饲喂方式有自由采食、限饲、填饲等。
2、
适口性好坏的表现
我们一般认为,饲料的适口性好,畜禽就吃的多、快,长势就快;饲料的适口性差,畜禽就吃的少、慢,长势就慢。其实,饲料的适口性只是一个表面现象,采食的多少与快慢并不能最终判断一种饲料的好坏,最终看的是养殖效益、料肉比转化率、畜禽的生长速度与质量。同时,这也与饲料设计的营养水平有关,营养标准高,采食量就低;营养标准低,采食量就高;关键是能否满足畜禽生长生产的需要。
3、
适口性不好的原因
适口性不好的原因除饲料本身质量外,还有一些我们在养殖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栏舍环境、卫生条件、温度、湿度、通风;管理水平、仔猪的断奶与诱食、换料的逐渐过渡;饲喂方法,干湿度的把握、饮水;畜禽养殖的密度、畜禽的健康状况等等。
4、
决定适口性的关键
决定畜禽适口性的关键是畜禽什么时候想吃,饲喂畜禽过饱过频,体内营养物质消化代谢不畅,会引起堵塞作用,畜禽就没有食欲。只有适时适量饲喂畜禽,保证每天吃掉的食物正好能满足其生长生产的需要,食物能被及时消化吸收,畜禽才能有良好的食欲。畜禽生病时食欲不振,主要是体内物质代谢异常所致,与饲料质量没有必然的联系。
5、
断奶仔猪诱食难的原因
内容
| 哺乳仔猪
| 断奶仔猪
| 食物形状
| 液体乳汁
| 固体植物性饲料
| 采食频率
| 频繁(约20次/天)
| 稀少(3-6次/天)
| 碳水化合物结构
| 简单
| 复杂
| 蛋白质分子
| 很小
| 大而复杂
| 脂肪粒子
| 很细
| 粗大
| 生长因子
| 有
| 无
| 抗体
| 有
| 无
| 四、饲料的加水饲喂
1、
加水饲喂的优缺点
优点
| 缺点
| 适口性好
| 剩余饲料易变质
| 吃得多
| 影响体型、大肚
| 饲料转化率高
| 营养物质易流失
| 生长快
| 卫生差
| 2、
猪料的加水饲喂
饲养阶段
| 散养户
| 专业户(场)
| 乳猪
| 糊状
| 糊状
| 仔猪
| 半干
| 颗粒状(粉料半干)
| 中大猪
| 良杂(1:1)土杂(1:4)
| 半干
| 3、
双胞胎的乳猪料
由于双胞胎的乳猪料外观推陈出新,是两个颗粒料的联体,对乳猪的适口性是一个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双胞胎公司独创了“1+4”(即1碗双胞胎乳猪料+4碗温开水,浸泡5-10分钟饲喂)的创新饲喂模式。该模式的最大好处是:一是适口性比较好,二是乳猪消化好、不拉稀或很少拉稀,每窝仔猪可节约医药成本50-100元,真可谓“双胞胎乳猪料,省时省力不拉稀”。
五、饲料的粗蛋白含量
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在饲料检测上的概念包括可消化蛋白、非蛋白氮、其他含氮物等三种成分,而畜禽生长生产所需要的是可消化蛋白和可消化氨基酸,从此可以看出饲料质量与粗蛋白不一定成绝对的正比关系。饲料的质量,取决于畜禽所需各种氨基酸的平衡、蛋白和能量的平衡、钙和磷的平衡,并不是粗蛋白越高越好。如乳猪料,一般粗蛋白18%即可能满足乳猪的生理需求,粗蛋白过高则会引起乳猪的消化不良或拉稀。
六、水对生猪生长的作用
1、
水是生猪生长必不可少的养分
从饲料的各种营养成分上看:粗蛋白是生猪生命的体现者,能量是饲料养分发挥作用的发动机,矿物质可补充铜、铁、锰、锌,维生素分水溶性和脂溶性,水则是生猪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运动场。水是生猪生长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而在生猪饲养中却存在着饲喂数量多少不当、饲喂时间固定、质量不足等诸多饮水问题,严重影响了生猪的生长或生产。猪体中的水分约占体重的64%(44%-84%),猪乳的水分含量占85%左右,猪母乳则是乳猪最好的食品。而猪饲料中的水分含量只有13%,颗粒料不超14%,生猪必须有充足卫生的饮水。
| 水分(%)
| 蛋白质(%)
| 脂肪(%)
| 瘦肉
| 70-75
| 20-25
| 5-15
| 肥肉
| 10-25
| 2
| 70-80
| 2、水过量、不足的危害
不足
| 过量
| 采食量下降
| 采食不足
| 消化机能减退
| 适口性下降
| 免疫力下降
| 消化力下降
| 3、生猪一天需要多少水
生猪体内水的来源有:饮水、饲料水、代谢水(占体内水分的5%-10%),生猪的需水量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
生猪
| 需水量(KG)
| 水:料
| 乳猪
| 自由
|
| 断奶仔猪
| 自由
|
| 生长肥猪
| 1-6(随体重)
| 2:1
| 妊娠母猪
| 约4
| 2.5:1
| 泌乳母猪
| 12-21
| 3:1
| 七、生猪的皮红、毛亮、粪便黑
生猪皮红毛亮的根本原因在于生猪身体健康无疾病、饲料营养均衡、消化吸收状态良好、体内血红蛋白高等。保持生猪皮红毛亮的方法有:饲料营养均衡合理、加强管理保证生猪健康、定期驱虫无肠道疾病、也可适量添加一些高铜、高锌、砷制剂等。
八、生猪拉稀
生猪拉稀的三个高峰阶段:出生1-3天的3日痢、出生7天左右的7日痢、仔猪断奶时的拉稀现象。综合生猪的拉稀现象,可从以下三方面分析:营养性拉稀,主要是因为饲喂过饱或受凉等引起的消化不良,防治方法有控制采食量、定期饲喂、乳猪提前补料、仔猪少喂勤添、注意饲养环境(温度、湿度、通风等)、及时治疗。细菌性拉稀,主要是感染大肠杆菌,防治方法有加强管理、注意环境卫生、饮水卫生、不用污染霉变饲料、定期消毒、母猪产前2-4周注射疫苗、及时治疗等。病毒性拉稀,主要是因为猪瘟、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蓝耳病等病毒感染,防治方法有加强管理切断疫病传染渠道、严格科学防疫程序、对症下药及时治疗等。
通过以上八方面的沟通,希望大家树立正确的优质饲料观念,在营销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科学服务,为客户创造更高的综合价值。
Q
Q:994249638
电 话:15939299616
邮 箱:hurunfang123@sina.com
胡运芳 于 2009-4-16 11:26 补充以下内容
胡编您好!拙文一篇,敬请指教,谢谢胡编!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