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子与卵子结合、胚胎着床、胎儿发育直至分娩,这一时期称为妊娠期,对新形成的生命个体来说,称为胚胎期。妊娠母猪既是仔猪的生产者,又是营养物质的最大消费者,妊娠期约占母猪整个生产周期的2/3。因此,妊娠母猪饲养管理任务是,以最少的饲料保证胎儿在母体内得到正常的生长发育,防止流产,同时保证母猪有较好的体况,为产后初期泌乳及断乳后正常发情打下基础。
1.胚胎的生长发育规律
猪的受精卵只有0.4毫克,初生仔猪重为1. 2千克左右,整个胚胎期的重量增加200多万倍,而生后期的增加只有几百倍,可见胚胎期的生长强度远远大于生后期。
进一步分析胚胎期的生长发育情况可以发现,胚胎期前1/3时期,胚胎重量的增加很缓慢,但胚胎的分化很强烈,而胚胎期的后2/3时期,胚胎重量的增加很迅速。以民猪为例:妊娠60天时,胚胎重仅占初生重的8.7%,其个体重的60%以上是在妊娠的后一个月增长的。所以加强母猪妊娠前、后两期的饲养管理是保证胚胎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
母猪一般排卵20—25枚,卵子的受精率高达95%以上,但产仔数只有11头左右,这说明近30%--40%的受精卵在胚胎期死亡。胚胎死亡一般有三个高峰期。
一、是妊娠前30天内的死亡。卵子在输卵管的壶腹部受精形成合子,合子在输卵管中呈游离状态,产不断向子宫游动,约24—48小时到达子宫系膜的对侧上,产在它周围形成胎盘,这个过程大约需12—24天。受精卵在第9—13天的附植初期,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死亡,如近亲繁殖、饲养不当、热应激、产道感染等,这是胚胎死亡的第一个高峰期。
二、是妊娠中期的死亡。妊娠60—70天后胚胎生长发育回忆,由于胚胎在争夺胎盘分泌的某种有利于其发育的类蛋白质类物质而造成营养供应不均,致使一部分胚胎死亡或发育良。此外,粗暴地对待母猪,如鞭打、追赶等以及母猪间互相拥挤、咬架等,都能通过神经刺激而干扰子宫血液循环,减少对胚胎的营养供应,增加死亡。这是胚胎死亡的第二个高峰期。
三、是妊娠后期和临产前的死亡。此期胎盘停止生长,而胎儿迅速生长,或由于胎盘机能不健全,胎盘循环失常,影响营养物质通过胎盘,不足以供给胎儿发育所需营养或营养、致使胚胎死亡。同时母猪临产前受不良刺激,如挤压.剧烈活动等,也可导致脐带中断而死亡。这是胚胎死亡的第三个高峰期。
胚胎存活率高低,表现为窝产仔数。影响胚胎存活率高低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
(l)遗传因素 不同品种猪的胚胎存活率有一定的差异。据报道,梅山猪在妊娠30日龄时胚胎存活率(85%~90%)高于大白猪(66%一70%);;其原因与其子宫内环境有很大关系。
(2)近交与杂交 繁殖性状是对近交反应最敏感的性状之一,近交往往造成胚胎存活率降低,畸型胚胎比例增加。因此在商品生产群中要竭力避免近亲繁殖。杂交与近交的效应相反,繁殖性状是杂种优势多现最明显的性状,窝产仔数的杂种优势率在15%以上。因此在商品生产中应尽力利用杂种母猪。
(3)母猪年龄 在影响胚胎存活率的诸因素中,母猪的年龄是一个影响较大、最稳定、最可预见的因素。一般规律是,第五胎以前,窝产仔数随胎次的增加而递增,至第七胎保持这一水平,第七胎后开始下降。因此要注意淘汰繁殖力低的老龄母猪,由壮龄母猪构成生产群。
(4)公猪的精液品质 在公猪精液中,精子占2%--5%,每毫升精液中约有1.5亿精子,正常精子占大多数。公猪精液中精子密度过低、死精子或畸形精子过多、PH过高或过低、颜色发红或发绿等,均属异常精液,用产生常精液的公猪进行配种或人工授精,会降低受精率,使胚胎死亡率增高。
(5)母猪体况及营养水平 母猪的体况及饲粮营养水平对母猪的繁殖性能有直接的影响。母体过肥、过瘦都会使排卵数减少,胚胎存活率降低。妊娠母猪过肥会导致卵巢、子宫周围过度沉积脂肪,使卵子和胚胎的发育失去正常的生理环境,造成产仔少,弱小仔猪比例上升。在通常情况下,妊娠前、中期容易造成母猪过肥,尤其是在饲粮缺少青绿饲料的情况下,危害更为严重。母体过瘦,也会使卵子、受精卵的活力降低,进而使胚胎的存活率降低。中上等体况的母猪,胚胎成活率最高。
(6)温度 高温或低温都会降低胚胎存活率,尤以高温的影响较大。在32℃左右的温度下饲养妊娠25天的母猪,其活胚胎数要比在15.5℃饲养的母猪约少3个。因此,猪舍应保持适宜的温度(16~22℃),相对湿度70%~80%为宜。 其他,如母猪配种前的短期优饲、配种时采用复配法、建立良好的卫生条件以减少子宫的感染机会、严禁鞭打、合理分群防止母猪互相拥挤、咬架等,均可提高母猪的产仔数。
2.妊娠母猪的饲养
(l)确定适宜的饲养方式应根据母猪及母体内胚胎的生理特点饲养妊娠母猪。整个妊娠期有两个关键时期,即妊娠初期和妊娠后期。妊娠初期是受精卵着床期,营养需要量虽不是很大,但要很完善,尤其是对维生素、矿物质要求很严格。后期胚胎生长发育较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很大。
目此,妊娠母猪的饲养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抓两头、顾中间”的饲养方式 这种饲养方式适用于浙乳后体况较差的母猪。母猪经过分娩和一个哺乳期后,营养消耗很大,为使其担负下一阶段的繁殖任务,必须在妊娠初期加强营养,使它迅速恢复繁殖体况,这个时期连同配种前7—10天共计一个月左右,应加喂精料,特别是富含维生素的饲料,待体况恢复后加喂青粗饲料或减少精料,并按饲养标准饲喂,直至妊娠80天后,再加喂精料,以增加营养供给。这种饲养方式,形成了“高一低一高”的营养水平,后期的营养水平应高于妊娠前期。
②步步登高的饲养方式 这种方式适用于青年母猪和哺乳期配种的母猪,前者本身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后者还需负担哺乳,营养需要量较大。因此,在整个妊娠期间的营养水平,是根据母猪自身的生长发育需要及胚胎体重的增长而逐步提高的,至分娩前一个月左右达到最高峰。这种饲喂方法是随着妊娠期的延长,逐渐增加精料比例,并增加蛋白质和矿物质饲料,到产前3—5天逐渐减少饲料日喂量。
③前低后高的饲养方式 对配种前体况较好的经产母猪可采用此方式。因为妊娠初期胚胎体重增加很小,加之母猪膘情良好,这时按照配种前期营养需要在饲粮中多喂青粗饲料或控制精料给量,使营养水平基本上能满足胚胎生长发育的需要。到妊娠后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加快,营养需要量加大,故应加喂精料,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防止母猪过瘦或过肥,使妊娠期增重控制在30—40千克为宜。有人认为,母猪在妊娠期应有足够的供泌乳的营养储备,故应使妊娠母猪较肥。现在看来,这样做没有必要,与其妊娠期在体内储备营养所用,还不如增加泌乳期营养更加经济,因为妊娠期营养贮备造成营养物质的二次转化(吸收的营养物质沉积于体级织,再从体组织转化供泌乳),必然降低效率,造成饲训费。再者,母猪妊娠期采食量大,母体较肥则泌乳期食欲下降,进而影响母猪的泌乳力。泌乳期采食量以妊娠期体增重适当的母猪为高,且体重损失较小。
最近一二十年来在总结,猪营养需要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母猪应采取“低妊娠、高泌乳”的营养方式。母猪在妊娠期的增重,青年母猪以40--45千克、成年母猪以30~35千克为宜,且增重在妊娠后期几乎各占一半,后期略高。前期以母体自身增重占绝部分,子宫内容物的增加极少,后期母体增重相对较少,宫内容物增加相对增多,因胎儿重量的2/3是在妊娠的l/4时间增长的。
从饲粮的营养构成上来看,一般说来,在一定限度内妊娠能量水平对产仔数无影响,但高能量水平,特别是妊娠初期高能量水平会导致胚胎死亡率增加,妊娠初期降低能量水平还有利于胚胎成活。如果能量水平足够,蛋白质水平对产仔数影响较小,但可降低仔猪的初生重,并降低母猪产后的泌乳力。而产仔数的减少或死胎、木乃伊、畸型仔猪、弱仔猪数增加的主要原因(除遗传、近交、疾病外)是妊娠饲粮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
(2)供给青粗饲料实践证明,在满足饲粮能量、蛋白质的前提下,供给适当的青粗饲料,可获得良好的繁殖成绩,单纯利用精料和以精料为主的饲养方法并不优越。青饲料可补充精饲料中维生素、矿物质的不足,并可降低饲料成本。欲以青粗饲料代替部分精料时,可按每日营养需要量及日采食量来确定青粗饲料比例,一般在妊娠母猪的日粮中.精料和青粗料的比例可按1:3~4投给。
(3)适当的日粮体积 适当的日粮体积使母猪既有饱腹感,又不致压迫胎儿,在利用青粗饲料时要注意解决这一问题。青饲料含水多,体积大,与妊娠母猪需大量营养物质而面容积有限是一个矛盾,粗饲料含纤维多,适口性差,这与妊娠母猪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又是一个矛盾。因此,要注意青粗饲料的加工调制(如打浆、切碎、青贮等)和增加,饲喂次数。
(4)供给充足的饮水 在整个妊娠期间应保证供给充足的饮水,特别是在用生干料饲喂的情况下更应如此。(5)保证饲料卫生,防止死胎和流产严禁饲喂发霉、腐败、变质、冰冻及带有毒性和强烈刺激性的饲料,菜籽饼、棉籽饼等不脱毒不能喂,白酒糟内有酒精残留,会对妊娠母猪产生一定的危害。注意食槽的清洁卫生,一定要在清除变质的剩料后,才投喂新料。
3.妊娠母猪的管理
妊娠母猪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做好保胎工作,促进胎儿的正常发育,防止机械性流产。
(1)合理分群 在生产中,妊娠母猪多合群饲养,以便提高圈舍的利用率。分群时应按母猪大小、强弱、体况、配种时间等进行,以免大欺小、强欺弱。妊娠前期,每个圈栏可养3~4头,妊娠中期每圈2~3头,妊娠后期直单圈饲养,临产前5~7天转人分娩舍。
(2)适当运动 在妊娠的第一个月,关键是恢复母猪体力,此期重点是安排好营养供给,保证充分休息,少运动。 一个月后,应妊娠母猪每天自由运动2—3小时,以增强其体质,产接受充足阳光,但大量的运动是没有必要的。妊娠后期应适当减少运动,临产前5—7天停止运动。
(3)减少和防止各种有害刺激 对妊娠母猪粗暴、鞭打、强度允赶、跨沟、咬架以及挤撞等容易造成母猪的机械性流产。
(4)防暑降温及防寒保温 在气候炎热的夏季,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减少驱赶运动。高温不仅引起部分母猪不孕,还易引起胚胎死亡和流产。母猪妊娠初期,尤其是第一周遭高温(32—39度),即使只有24小时也可增加胚胎死亡,第三周以后母猪的耐热性增加,因此在盛夏酷热季节应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如洒水、搭凉棚、运动场边植树等,以防止热应激造成胚胎死亡,提高产仔数。冬季则应加强防寒保温工作,防止母猪感冒发烧引起胚胎的死亡或流产。
(5)预防疾病性流产和死产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病、流行性感冒等疾病均可引起流产或死产,应按合理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注射,预防疾病发生。
(6)注意保持猪体卫生防止猪虱和皮肤病的发生 皮肤病不仅影响妊娠母猪的健康,而且分娩后也会传染给仔猪。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