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4-20 09: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产业的重要部门之一。肉、乳、蛋及其制品是人们的必需食物,随着世界居民消费构成 的变化,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消费量和比重都呈普遍上升趋势。羊毛、禽毛、皮革、畜骨等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牲畜在某些国家还是耕田、运输的重要动力。
畜牧业在世界农业中的地位上升 畜牧业的发展水平一般可反映一国的农业发达程度和居民生活水平。目前世界总趋势:畜牧业在农产值和土地利用构成中的比重都有所提高,已成为许多国家的主要或最大的农业部门。在发达国家表现较为明显。如美国原以种植业为主,现畜牧业已达55%。日本战前是“无畜国家”,只占农产值的0.5%,且以养马为主,1980年已占农业产值的30%,与水稻、果菜并列为三大农业部门。西欧各国畜牧业多超过1/2,德国占2/3,英国占60%以上。北欧以畜牧业为主,在种植业中,饲料生产还占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丹麦、瑞典是欧洲肉、奶及其制品的供应基地。60—80年代,东欧国家也是如此,如前苏联从占52.9%增加到57.4%,原捷克从49.5%~56.9%,保加利亚32.7%~45.5%,匈牙利39.2%~49%,罗马尼亚34.7%~44%。中国从1952年占11.5%,增加到目前的1/4以上。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乌拉圭等为传统的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见世界农业部门结构)。
世界畜牧业的发展 世界草原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拥有31.51亿公顷草原,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4.1%,大于耕地面积的1.3倍。草原多分布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50~60年代是世界畜牧业发展的高峰时期,现仍处于发展势头。1990年全世界拥有牲畜(牛、羊、猪)存栏总数近40亿头(只),比1950年增加了1.5倍,牛、羊、猪分别增加了1.03倍、2.07倍、2.03倍。而养马业由于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其存栏数有所下降,发达国家最为明显。近些年来,现代化养鸡业发展异常迅猛。70年代以来,年平均递增超过30%,已成为世界人们肉类消费的重要来源之一。1990年世界肉类总生产量(胴体重量)为1.6亿多吨,比1960年增加一倍多,其中猪肉约占44%,牛肉占32%,羊肉占4%,禽肉占20%。其产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别占60%和40%。美国(占世界的17%)、中国(占15%)、前苏联(12%)是世界肉类三大生产国,其次为巴西、法国、德国、墨西哥、日本和意大利等国,9国合占总产量的60%以上。
世界畜群结构类型 一般可分为6种类型:①养牛主导型。一般牛的头数占牲畜总存栏数的80%以上。以拉丁美洲的哥伦比亚、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等为代表。印度是世界拥有牛头数最多的国家,但受宗教的影响,不屠宰牛。②养羊主导型。一般羊的只数占总牲畜拥有量的1/2以上,以澳大利亚、新西新、蒙古和土耳其等为代表。③养猪主导型。一般猪的头数超过牲畜总存栏数的60%以上,多者可达90%,以日本、丹麦、匈牙利和中国等为代表。④牛、羊并重型。一般牛占总存栏数的1/2,羊占40%以上,如埃及、智利、南非等为代表。⑤牛、猪并重型,各约占1/2,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⑥牛羊猪并重型,一般三者各占1/3,以意大利最为典型(各占1/3),还有英国和法国等。
世界畜牧业的主要部门 有以下四个:养牛业畜牧业最重要的部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迅速。目前世界总存栏数为13亿头左右。比1950年增加1倍多。发展中国家占70%以上,以亚洲(占1/3)、拉丁美洲(占1/4)和欧洲(西欧7.5%,东欧12%)为多,其次为非洲,北美洲、大洋洲。印度、巴西、中国和前苏联都有1亿头以上。次为美国和阿根廷。6国约占世界的1/2。世界牛肉总产量为5100多万吨(1990年)。70%以上产于发达国家。以北美洲(占1/4)、东欧(占22%)和西欧(20%)最为集中,其次为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澳大利亚、德国、荷兰是世界牛肉主要输出国,主要输往美国、西欧和日本。现有奶牛2.2亿多头,占牛总存栏数的15.5%,年产鲜牛奶4.75亿多吨,比战后初期增加50%。鲜乳的80%产于发达国家。西欧、前苏联、东欧占60%以上,次为北美洲(占15.7%)、亚洲、拉丁美洲,非洲只占1%。世界各地区、各国养牛业的生产水平与产品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亚洲是世界牛存栏数最多的地区,而产肉量与产奶量都不足各自总产量的10%,说明生产水平较低,牛仍以役用为主,肉、乳居次要地位,特别是印度受宗教影响,奉为神牛,不屠宰,老、残牛多。近些年,中国、日本的乳、肉牛业发展迅速,印度的奶牛业也有起色。前苏联、东欧、西欧、北美洲、拉丁美洲各国奶、肉牛业发达,在世界占有突出地位。
养猪业 世界畜牧业发展最快的部门之一。现拥有8.57亿头(1991年),比1950年增加2倍多。以亚洲最为发达,仅中国就饲养3.6亿多头,占世界总头数的42.5%,居世界之冠。次为欧洲和北美洲,以前苏联(占9.2%)和美国(占6.3%)为代表。巴西和德国猪的存栏数都在2000万头以上。上述五国合占2/3。世界猪肉产量3500多万吨,占世界肉产总量的44%。其中中国集中世界猪肉总产量的1/3以上(1991年占34.2%),增加最为迅速,跃居首位。次为美国(占10%)、前苏联、德国、法国、波兰等国。在生产水平上存在不小的差距,如生猪出栏数(屠宰数与存栏数之比)以日本为最高,次为英、法、德等,平均在170~190%之间,而巴西只有40%;屠宰胴体重量高的多为欧洲各国,平均每头80公斤,非洲只有40公斤。世界养猪业由脂肪型向瘦肉型发展;由副业生产向集约化、商品化、工厂化方向发展。
养羊业 60~70年代以来,世界养羊业发展较为缓慢。1990年世界羊存栏数为17.47亿只,其中绵羊占68%,山羊只占32%。羊群结构各地区、各国有明显差异,欧洲、大洋洲与北美洲以绵羊为主,而亚洲、非洲绵羊与山羊兼而有之。羊多分布于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近年中国养羊业发展极为迅速,1990年羊存栏数达21182万只,超过“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跃居首位,占世界羊总数的12.1%。其中绵羊占53.6%,居世界第三位(占9.5%),山羊占46.4%,居世界第二位(占17.6%)。澳大利亚已退居世界第二位(占9.6%),以绵羊为主,占14.1%,居世界首位。印度位居世界第三位(占9.4%),以山羊为主,占世界山羊存栏数的19.7%,占首位。还有前苏联和新西兰,业已成为世界5大养羊国家。除印度外,4国都是羊肉主要生产国。70年代以来,世界污毛产量呈下降趋势,近年又有新增加,1979~1981年,年产污毛278.6万吨,1991年为303.7万吨。羊毛多产于大洋洲(占40%以上),拉丁美洲、亚洲和欧洲。澳大利亚(占27.7%)、前苏联(占11.1%)、新西兰(占10%),阿根廷(占3.8%)为传统的羊毛生产国。除前苏联外,又都是传统的羊毛出口国。近年来,中国羊毛生产发展迅速,1990年产毛24万吨,占7.9%,进入世界前列(居第四位)。此外乌拉圭、南非、英国、巴基斯坦都有羊毛生产与出口。羊毛主要输往西欧和日本。增长缓慢的原因:主要是合成纤维的竞争,国际市场需求减少,次为市场肉价上浮,多屠宰羔羊,以及一些国家为适应市场需求而改变羊群结构等。世界养羊业的发展趋势:①过去多以毛用为主,现已向毛肉兼用、肉毛兼用型发展;②肥羔羊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专营肥羔的育肥,实现企业化、大型化生产;③改良山羊,发展奶山羊和马海毛等。
养鸡业 是世界家禽饲养业的主要部门之一。第二世界大战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世界养鸡业发展异常迅速。目前世界鸡存栏数83亿多只,比60年代末增加3/4。多集中分布在亚欧大陆,约占2/3。中国居首位,饲养鸡近14亿只。次为前苏联、美国、巴西、日本和墨西哥等。1991年世界产鸡蛋3537.5万吨,亚欧两洲占总产量的70%以上。年产蛋量在100万吨以上的有7个国家,中国位居榜首(占19.4%),其次为前苏联(占12.4%)、美国(占11.3%)、日本(占7.O%)、巴西、印度、墨西哥。发展中国家拥有世界鸡存栏数的55%,却只生产鸡蛋和鸡肉的1/3。年出口鲜蛋70~80万吨,主要输往欧美发达国家。禽肉产量3000多万吨,除上述主要生产国外,还有法国、意大利等。养鸡业发展迅速的原因:①禽肉、蛋营养价高,且蛋食用简便、宜快餐;②生产周期短,生产量大,繁殖力强,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③科学饲养技术的提高,卫生防疫的发达,缩短饲养周期,保活率高;④混合饲料工业的发达,育肥快、产蛋多;⑤世界人们对禽肉、蛋需求量骤增;⑥养鸡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实现大型化与工厂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