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908|回复: 5

未来猪价将震荡走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7 16: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猪价将继续下跌
      业界多数人士认为,2009年猪市将有较大幅度的波动,有人甚至把2009的猪市与2008年的A股市场相比,认为2009年的猪市会“跌跌不休”,因而形成又一次“猪灾”,大多数猪农将会血本无归, 这种推测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主要有一下5方面的原因。
      猪价长期(两年)高位运行,在中国养猪业历史上确实未曾多见,因而必将激起“做多”热情。但是,猪产品消费毕竟是有极限的,不比股票,“泡沫”可以堆积,但“物盈为贱”,此其理一;
      从2007年政府开始加大养猪业扶持补贴力度来看,金钱的强大号召力大概没有多少人会产生怀疑,众人拾柴火焰高,八亿农民八亿“兵”,中国农民的热情一旦爆发,去发展生猪养殖业,真可谓势不可挡,此其理二;
      世界经济危机把成千上万的农民工“赶回家乡闹革命”,有限的土地不足以消耗他们旺盛的精力,况且这些闯过世界的人们大多有一定的积蓄,且不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耕种生活,不排除“财大气粗”的他们,一部分会加入养猪大军,“猪多势众”,免不了对猪市形成冲击,此其理三;
      国际国内金融资本行业、赚得盆满钵满的房地产业和其他行业老板们,为了在经济萧条时期为资金找出路或受近年养猪利润诱惑,不少其它行业人士已介入或正在介入养猪行业,如最近炒得热火朝天的“网易掌门人”丁磊养猪事件,这些外行业人士的介入壮大了“猪军”阵容,此其理四;
      民众受经济滑坡的影响必然收入锐减,人们不得不捂严口袋、勒紧裤带过日子,消费萎缩对猪价决不是什么利好消息。而农民为了解决“三月不知肉味”的问题,会利用他们的有利条件自养自食,这样“散养大军”又有卷土重来之虞,这可是猪市的真正“心腹之患”,此其理五。
二、养猪业大幅度亏损几率不大
      2009年猪价继续下行这一趋势已成定局。但对于“猪灾”一说,笔者并不认同。依据如下:
      生猪存栏量增幅不大   从存栏量来看,2008年猪价下跌并非猪产品真正意义上的过剩引发的,只能算正常的价格“回归”。根据笔者收集的信息来分析,存栏母猪虽有增加但增数有限。主要原因是虽然本年度“高热病”呈散发和较温和的特点,对业界恐慌的影响不如2006年和2007年,但对母猪饲养的损失并没减弱,加上此前因生猪高价而“延期服役”的母猪进入淘汰高峰,冲抵了母猪实际增加数;
      “猪市大小非”(非自有资金而靠政策扶持资金养猪、非经营性盈利而靠政府补贴盈利的养猪,笔者把它定义为“猪市大小非”)中的一部分并没有长期养猪的打算,只是做做样子遮人眼目,所以很少甚至没有饲养母猪;
      不少老养猪户因对后市看淡,而在猪价低谷亏损期,母猪饲养的亏损首当其冲,所以这些养猪户的母猪很少“加仓”,有的甚至大幅削减了母猪饲养数量。母猪数量是决定生猪存栏数的关键,现有母猪数量倘不足以支持养猪“灾难年”的出现。
      虽然2009年生猪出存栏量可能有所增加,但肉食产品的供应量不会出现猛增,甚至增量会很有限。因猪价下行已成业界共识,我们常说商场如战场,生猪市场也不例外。打胜仗时人们不放弃立功的机会,因此都会向前冲,而一旦打了败仗,在后面掩护“顶住”的难免被歼的命运。这个道理大多数猪农都知道,所以在猪价下行期很少有人压栏,生猪整体出栏的规格会有所降低,也就是说每头出栏猪的出肉量会降低,从而影响到供应总量,养猪业虽然没有“欧佩克”,但也有“自我调节”的功能。
      养殖成本将有所降低  养猪成本的降低会抵消“灾难”的严重程度,养猪成本的构成主要有饲料原料成本、饲料原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人工成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的使用成本、水电和易损工具的消耗成本、保健防疫成本,再加上近年不得不考虑的疫病风险成本。
      从目前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形势来看,预期这些成本大幅度增加的可能性不大,有些甚至已有所降低。比如占主导地位的饲料原料成本,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走低,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豆粕已从最高位的5000多一吨降低了近40%;国家虽然对粮食价格实行“保护价”措施,但国际原油价格的跳水抑制了生物燃料对粮食的消耗,以玉米为主的饲粮价格甚至有继续走低的趋势。
      其次还有资金的使用成本,由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资金使用成本也将有所降低。
      再说保健防疫成本这一块,前几年由于“高热病”肆虐,人们不得不被迫高成本“构筑防线”。根据较大的动物疫病发生发展规律,预计2009年“高热病”会更加趋于缓和,保健防疫成本也将有所降低,伴随着疫病的风险成本亦可能降低。
      基于此,笔者对2009年猪市的基本判断是:猪价振荡走低,全年整个行业大幅亏损的几率不大;管理到位、操作风格灵活的养殖户仍会盈利。
三、猪价底部不会出现在2009年
      以目前各项成本价格计算,生猪盈亏临界点应该在每千克10元以下,2009年猪价“破5(每市斤5元)”的时间估计不会很长。而且因价格管制的取消和货币政策的放松,一旦出现超低猪价时,肉食加工企业敢于也有能力收购和储存部分猪肉产品,这样会在短期缓解和消化部分市场过剩的生猪,所以2009年生猪价格很难跌至这一轮猪价峰谷期的底部。
      存栏总量和母猪存栏量不大  从存栏总量和母猪存栏量来看,母猪补栏虽出现过2007年10月份左右和2008年4、5月份两次高潮,但是我们还要看到下面几个事实:  
      第一是原有基数不足;
      第二是由于“高热”等疫病的漫延使母猪淘汰率较高;      
      第三是散养农户补栏热情未达峰值;
      第四是2009年夏秋受猪价下滑的影响,部分地区出现过一波宰杀母猪的小高潮。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这一轮猪价高位运行期,传统养猪老区积极性的爆发力远不如养猪新区,这也许是老区猪农关于猪价涨跌的周期性观念更浓,所以也更加谨慎的缘故。
      消费量有所下降,但降幅不大   也许最难准确判断的因素是消费这一块,猪肉在整个社会消费中虽然属大众消费品,但在贫穷地区和困难群体中也还算得上“奢侈”消费。
      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各种群体的消费行为都将发生改变。富人群体虽然不至于因省钱而少吃猪肉,但“穷人”群体本来就没有消费高档品的欲望和能力,所谓“省吃俭用”无非是少吃肉之类的行为。不幸的是中国“穷人”占了绝大多数,因此对猪肉的消费影响不可低估,这是笔者对猪市前景不太乐观的重要原因。
      本年度猪价波动幅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提振经济增加民众收入的实效。
      底部特征尚未出现  笔者曾在“生猪价格何时是底?”(刊登于本刊2008年第11期1~3页,编者注)一文中曾说到,“这一波下降周期至少将会在两年以上”,也就是说猪价底部不可能出现在2009年。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到谷底呢?现在倘难预料,需到有底部特征出现时才能基本判断。
      笔者根据对猪价变化规律的长期跟踪观察,总结出猪价的底部特征是:
      农民家庭散养遍地开花,养猪热情风起云涌;
      仔猪单价长期或大幅低于肥育猪单价;
      大批猪场破产或转让;
      生猪价格反复数次或长期(三个月到半年以上)在盈亏平衡点以下运行;
      贫困群体不吝惜吃肉;
      养猪户不计成本的对母猪大量宰杀;
      种猪场的种猪卖不出去。
      满足以上大部分条件,即底部形态就很明显了。而且这些特征越明显,满足的条件越充分,维持的时间越长,价格回升也就会越快越猛,将来高位运行的时间也越长。当然,回升的高度与经济基本面的关系也有关联,如果反弹回升的过程中适逢通货膨胀期,反弹高度就可能超过预期。反之如果适逢通缩期,这个高度就会有限。
      最后,笔者建议,在这一波猪价“俯卧撑”行情中,建议猪农朋友们不放弃,不冲动,多看少动。精心管理,谨慎操作,规避风险,渡过难关。充分发挥中国人善于打“游击战”的传统和素质,不好大贪功,但求平稳。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xxch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3-24 21: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放弃,不冲动,多看少动。精心管理,谨慎操作,规避风险,渡过难关。
发表于 2009-3-25 01: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002:
发表于 2009-3-25 08: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民家庭散养遍地开花,养猪热情风起云涌;
      仔猪单价长期或大幅低于肥育猪单价;
      大批猪场破产或转让;
      生猪价格反复数次或长期(三个月到半年以上)在盈亏平衡点以下运行;
      贫困群体不吝惜吃肉;
      养猪户不计成本的对母猪大量宰杀;
      种猪场的种猪卖不出去。
      除了第一点之外都赞成,目前养猪规模化程度提升很快,以后主要是规模猪场靠水平竞争!
发表于 2009-3-25 18: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发表于 2009-3-25 19: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涨声一片必将引来跌跌不休,这就是一哄而上的恶果。真的要好好规划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22 17:2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