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89|回复: 0

繁殖期肉种鸡的饲养管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9 08: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繁殖期肉种鸡的饲养管理此阶段的管理重点是加强饲养环境的管理,合理饲喂,科学的光照程序和正确的配种等,饲养者须严格执行,才能取得理想成绩。
加强饲养管理  
建议采用垫料平养式种鸡,1平方米饲养3.6只,2/3漏粪地板饲养鸡密度为4.8~5.8只/平方米。
控制鸡舍温度,加强通风换气    种鸡舍内最佳的温度是18~24℃,此温度范围内,种鸡采食量小,产蛋率高,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均较高。温度低于18℃,随舍温降低,种母鸡采食量会相应增加,产蛋率会下降,甚至完全停产;舍温高于24℃,随舍温升高,种鸡产蛋率下降,并且由于公鸡精液质量下降,种蛋的受精率下降。同时由于羽毛密集,又无汗腺,会造成死亡。
种鸡饲喂要点
种母鸡饲喂要点   种母鸡20周龄后,开始实行每天限饲,从18周龄逐渐将生长料更换为产蛋前期料,直至23周结束。从24周龄开始,种母鸡改用产蛋期饲料,并补喂贝壳粉,每周1次,每100只鸡1.36㎏,可以将贝壳粉撒在垫料上或专用料盘上,供鸡自由采食。
产蛋期种母鸡饲料供给量主要根据鸡群产蛋率的升降、高低,蛋重的增长情况。同时参照鸡群体重和鸡舍温度而确定。肉种鸡的产蛋率从25周龄起,只要加料及时,大约每周增加20%~30%,到32周龄这种增长速度开始缓慢,同时,蛋重每周增长3~8克,因此,要为鸡群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才能保障以上各项指标达到标准,同时保证鸡群持续高产。
肉种鸡约在36周龄达到产蛋高峰,产蛋高峰过后1~2周产蛋率不再继续上升,此时可试探性的减少饲料喂量,防止母鸡变得过肥,影响种鸡产蛋后期的产蛋量和重蛋受精率。种母鸡的喂料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3点后,一次性将全日饲料全部投给。但是要注意夏季高温时应改变饲喂时间,避开高温时段,选择早、晚凉爽的时间进行。
种公鸡的饲喂要点
种公鸡的增重在23~25周龄的时间最快,以后逐渐减慢。到27周龄,种公鸡身体已发育成熟,随后的2~3周是其睾丸发育的高峰期,种公鸡生殖系统也达到成熟期。此阶段,每天每只鸡的饲喂量为125~135克。种公鸡在30周龄后一定要改喂公鸡专用料,饲喂量可保持在125~135克,此期还要定期称重。每4周一次,4周增重应控制在50~70克为宜。否则,体重过大,影响配种能力。
正确的光照管理
肉种鸡在产蛋期所需的光照基本是恒定的,一般是在16小时左右。采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的鸡舍,大多采用自然光照,光照不足人工补光。需要指出的是,增加光照有一个过渡期,应从23周龄开始每周增加0.5小时,逐渐增加到16小时,到产蛋期的最后4周或淘汰前4周,再增加1小时光照,为的是进一步刺激产蛋,然后淘汰或进行强制换羽。
控制饮水
产蛋期控制饮水的目的是提高种蛋合格率,减少种蛋污染,改进雏鸡品质和改善鸡舍的饲养环境。
种鸡限制饮水的方法是:喂料前0.5小时,吃完料1.5小时必须保证充足的饮水。以防止鸡因采食干粉料未能及时饮到水而噎死。下午供水2次,每次1小时,停止光照前供水0.5小时,其余时间停水。
注意事项:若温度超过30℃,应每隔0.5小时供水0.5小时。在炎热天气,应停止限水。使用乳头式饮水器,不限制饮水或仅作适当限制。
种鸡配种
种鸡的配种在生产中常采用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两种方式,二者互有利弊,饲养者可根据本场具体情况选择。
20周龄后,将经过挑选的种公鸡按母鸡数的11%放入母鸡群。20~23周龄时,饲养人员注意观察公鸡有无性行为。若公鸡体况不佳,胫部无红点,应给公鸡增加饲喂量,可每天每只鸡增加1.5~2克饲料以促使性成熟。
母鸡在开产后3~4周可以配种,种公鸡在28~30周龄达到性成熟,在30~36周龄性欲最旺盛,配种能力强,配种次数多,受精率高。过早配种种蛋小,公鸡精液品质差,而且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和雏鸡成或率降低。在公鸡性欲旺盛阶段,每只公鸡可配种9只母鸡。48周龄后,公鸡性欲开始衰退,为保证较高的受精率,必须适当的减小公母鸡比例,使每只公鸡配种任务减轻。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5 12:5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