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61|回复: 0

SIgA 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5 19: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IgA
1 简介
1965年Thomas发现外分泌液中存在一种特殊型免疫球蛋白(Ig)A,它与血清中IgA无论在理化性质或免疫学性质上均不相同,称这种IgA为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A ,SlgA)。 SIgA 是黏膜免疫系统的主要效应分子,主要存在于泪液、唾液、乳汁和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黏膜表面分泌液中。粘膜的表面存在着分泌性免疫(Secretory immunity),而粘膜表面的IgA提供了第一道免疫防线。SIgA是粘膜组织免疫应答的特征,SIgA抗体可通过阻碍粘膜与细菌和病毒的接触从而给粘膜表面提供特殊的免疫屏障。胃肠道是SIgA的中枢器官。SIgA是机体内分泌量最多的免疫球蛋白,分泌量最高可达30~100 mg/(d•kg)。
2 生物学功能
SIgA主要作用于粘膜局部,它能有效地中和酶、毒素、病毒和其它生物活性抗原,削弱细菌表面的疏水性和阴性电荷,抑制微生物对粘膜表面的粘附,而粘附在微生物致病中作用非常重要。 SlgA是多聚体,因此它能和病毒、细菌、寄生虫或它们的毒素交叉连接而形成一个大分子的复合物。其结果是一方面能防止微生物的毒素等小分子的致病因子以扩散或渗透的方式穿越粘膜屏障,另一方面则能阻止大分子的致病因子和上皮细胞的受体结合。粘膜表面的渗透孔径只有100nm左右,因此只有像抗体一类的生物小分子才能通过。然而有些病毒有可能渗透进入子宫颈粘膜,此时的SIgA就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交叉连接效应,使得病毒无法通过扩散的方式穿越粘膜屏障。SIgA抗体可以通过直接和微生物的粘着素(adhesin)结合,或者由于它多聚体的交叉连接效应妨碍了致病微生物与上皮细胞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封闭了它们粘附到粘膜上皮细胞、进而入侵机体的致病途径。 SIgA与分泌液中的抗菌物质具有协同作用,如乳铁传递蛋白、过氧化物酶及溶菌酶等。 SIgA还具有抗炎症调节和调理作用。免疫反应常常导致炎性反应。SIgA的免疫排斥机制可消除IgE和IgG的炎性抗体介导的过敏反应。粘膜局部较多的SIgA可有效地抵抗入侵的病原体,SIgA能参加IgE和IgG混合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因此SIgA可看成是内环境稳定的调节者,确保炎症反应对机体产生较小的损伤。SIgA除了与粘膜上皮膜上的多聚Ig受体结合外,还可与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嗜酸性粒细胞表面的受体与SIgA结合可引起脱颗粒现象。粘膜组织中经常存在嗜酸性粒细胞以抵抗寄生虫的感染可能与SIgA的作用有关。SIgA与单核细胞相互作用可下调炎性因子如IL-1和IL-6的释放。
3 研究现状
反复感染性疾病大多数因粘膜SIgA水平低下所致,但在感染期SIgA可暂时升高。如小儿呼吸道感染主要由SIgA缺乏所致。唾液中SIgA的含量测定,有助于了解口腔疾病局部免疫的变化。Han-nah等认为局部免疫系统中唾液SIgA分泌与疾病发生有关,发病中期增高,后期和缓解期降低。SIgA有抑制病原微生物对宿主细胞吸附的功能,增强吞噬功能,在补体和溶菌酶存在时溶解细菌,中和病毒,引发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细胞毒作用,在宿主粘膜局部防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临床研究表明,溃疡病患者血清SIgA含量增高,并且其增高的程度与溃疡部位、病程、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发症、伴随疾病和胃粘膜及胃酸的状况有关。血清SIgA含量的增高与慢性肝炎也有相关。
4 SIgA与粘膜免疫的关系
粘膜免疫系统是周围淋巴系统的一部分,粘膜免疫由于它的特殊地位,在机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SIgA的产生与机体内粘膜免疫系统及其免疫功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当抗原刺激某一粘膜部位时,可同时在其他粘膜部位引起同样的特征性SIgA反应。因此,SIgA在血清中含量的高低与某些疾病,尤其是肠道疾病有着密切关系。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太阳黑子 + 1 【通过审核】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7 19:0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