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以GI指数为中心的粗饲料科学利用技术体系
一、 树立粗饲料科学利用技术的现代观
美国牧草牧场专门委员会(1991)定义粗饲料为:植物(不包括谷物)的可食部分,可供放牧采食,也可供收获饲喂,包括牧草、干草、青贮、嫩枝叶类、秸秆。所以粗饲料的范围很广,但总的说来它们都含有为草食家畜瘤胃微生物消化的细胞壁成分,粗饲料的组成和营养价值变异很大,不同牧草对生产体系的贡献不同。奶牛日粮内粗饲料所占的比例达35%~90%,奶牛所需的相当一部分营养物质是由粗饲料提供的。与精饲料相比,粗饲料作物由于产量高、成本低而使奶牛获得较高的干物质含量和较为廉价的营养素、粗饲料所提供足量的日粮纤维物质使奶牛具有维持瘤胃正常pH、刺激咀嚼和唾液分泌,从而更有利于纤维的消化、维持瘤胃的健康。但与此同时,粗饲料由于容积大、能量低,常常限制奶牛对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在奶牛生产中,由于不能合理利用粗饲料,导致了奶牛或是对粗饲料采食过多造成日粮营养物质供给不足,而制约奶牛的生产性能,严重的还会影响奶牛的健康;或是对粗饲料采食过少,降低了日粮纤维物质消化率和微生物蛋白的产量,引起乳脂率降低,还会引起出现跛行和真胃移位等代谢疾患。因此,树立粗饲料科学技术的现代观,加强对粗饲料的科学利用和调配已成为摆在当前我国奶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卢德勋,2005)。
二、 构成粗饲料科学利用技术现代观的基本内容
掌握粗饲料科学利用技术的关键在于:一要正确认识和评定粗饲料的品质;二是要发展系统集成型的、以提高粗饲料利用率为目标的成套技术(卢德勋,2005)。
(一) 粗饲料的品质评定
1、 粗饲料的品质定义
粗饲料品质指的是粗饲料中那些影响动物对其利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一种粗饲料的潜在饲养价值不仅取决于其品质,而且还与其饲喂形态(如颗粒大小)、适口性以及日粮中其它饲料组分的质量(即饲料组合效应)有关。任何单一品种的粗饲料的营养指标都不能对粗饲料的品质作出完整的评定,必须使用综合指标。
2、 粗饲料品质的评定
粗饲料品质评定的传统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物理方法,主要通过看、闻、摸、测量对粗饲料进行外观评定;另一种是化学分析,主要对粗饲料的常规指标进行分级,但无法做到量化,使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二) 粗饲料科学利用技术的系统集成
粗饲料科学利用技术的系统集成应遵循六项原则:
(1) 营养平衡原则
(2) 根据家畜种类、生理阶段、生产性能动态优化原则
(3) 充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原则
(4) 多样化原则
(5) 营养调控优先原则
(6) 系统集成原则,其操作途径如下:
①根据粗饲料品质安排粗饲料供应:充分发挥粗饲料资源的饲用潜力,以较低的饲养成本获得理想的生产效益。
②通过适时收割、采用适当的加工调制方法,改善储存条件,提高粗饲料品质。
③体现多样化原则,进行科学搭配
(三)利用GI指数进行科学搭配的具体方法
①初步筛选混合粗饲料配方:充分利用当地粗饲料资源,将粗饲料搭配成GI指数最大化、混合粗料成本最低的粗饲料配方。
②对初步筛选的混合粗料配方通过体外培养法筛选出优化配方。
③针对筛选出的优化混合粗饲料配方筛选出与之相匹配的优化精料配方。
资料来源:
徐桂梅等(2006):建立奶牛粗饲料GI数据库 发展以GI指数为中心的粗饲料科学利用技术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