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28|回复: 1

病预防的原则:诊断与控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5 19: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ABLE class=seyle4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class=content9 vAlign=center><STRONG>病预防的原则:诊断与控制 <IMG src="http://blog.35941.com/images/jhinfo.gif"></STRONG></TD></TR>
<TR>
<TD>
<DIV align=right><SPAN class=textbox-label>[ 2008-8-7 23:44:00 | By: <SPAN class=style3>春晖兽药店</SPAN> ]</SPAN></DIV></TD></TR></TBODY></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height=3>&nbsp;</TD></TR></TBODY></TABLE>
<TABLE style="TABLE-LAYOUT: fixed"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SPAN class=oblog_text>疾病预防的原则:诊断与控制 <BR>宿主—寄生物的相互关系<BR>&nbsp; &nbsp; &nbsp; 当动物机体的正常功能受到损害时,就会发生疾病,疾病的严重程度是由所受损害的程度决定的。重要营养特质的缺乏或摄入有毒物质可致疾病,物理损伤或家禽无法忍受的自然应激亦可引发疾病,当然,传染性病原和有害寄生物也是致病因素。<BR>&nbsp; &nbsp; &nbsp; 某些营养缺乏症是暂时的,当补以适量的该营养物质后,禽类即可以恢复正常,而另外一些缺乏症则是不可逆的;应激诱发的疾病与应激强度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例如过度断喙等操作持续时间较长,甚至成为永久性疾患;由传染性病原和寄生物引发的疾病常常很复杂,致病强度取决于宿主和病原各自的特点。<BR>&nbsp; &nbsp; &nbsp; 家禽感染病原是否导致疾病的发生,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病原的数量、类型和毒力;病原的侵入途径;机体的防御状态和防御能力。后者取决于宿主是否罹患原发疾病(如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宿主营养状况、宿主抗病机制的跗力、环境应激,以及所采取的对策(药物,环境控制)和时机。<BR>&nbsp; &nbsp; &nbsp; 某些烈性病原微生物,即使是非常健康的宿主,也会抵抗不了基本侵袭而很快发病;低毒株(型)病原,可致宿主患中度甚至严重的疾病,但多数都能产生应答并可恢复健康;还有一些毒株(型),不引起宿主的明显反应,宿主很少或根本就没有明显的临诊症状。有些传染性病原,单独可能不会致病,但它们能使宿主更易受到其他病原的严重感染;还有些微生物,平时存在于动物个体体内和其周围环境中,不会引发动物疾病,但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这些所谓的非致病性微生物和低致病性微生物同样可造成严重损失。严重的自然应激,如受寒、过热、断水、饥饿以及其他致病因子引发的并发感染等,可降低宿主的抵抗力,从而可使宿主出现临诊可见的疾病状态(如传染性支气管炎可继发支原体病,受寒或断水雏鸡容易感染沙门氏杆菌病)。<BR>&nbsp; &nbsp; &nbsp; 宿主发生感染的严重程度与侵入宿主体内的微生物数量密切相关,球虫病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因为球虫引起不同种类宿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宿主摄入球虫卵囊的数量成正比。许多其他感染也有类似的情况,蛔虫的轻度感染可能不会成为什么大的问题,而严重感染时则可能是十分有害的;活病毒疫苗的滴度可能很低,以致于给苗后宿主不会发生免疫感染。因此,从禽群中迅速清除死禽和濒死禽,就是为了减少迅速散播的传染性微生物的数量;对禽舍、用具彻底的清洗和消毒不可能使其完全无菌,但可减少传染性微生物的数量,从而不致于引发疾病。<BR>&nbsp; &nbsp; &nbsp; 引入新禽群的前后,进行全面的疾病预防措施,确实保证新群处于合适的场所并给以高质量的饲料和饮水,审慎定期地使用疫苗和药物,以及尽可能地降低环境应激等,均可使养禽者取得控制禽群感染及感染严重程度和最后结局的主动性。<BR><BR><BR><BR><BR><BR>现代养禽实践的作用<BR>&nbsp; &nbsp; &nbsp; 禽病专家必须不断进取,努力探索有关特定疾病的自然性质和控制疾病的新知识。与此同时,从事禽肉、商品蛋和种蛋、雏鸡和雏火鸡、饲料配方和混合饲料等生产的工作人员,亦应招行疾病综合防制的基本技术和管理规则。还应当必要的特质设备和隔离检疫条件,以能控制和消灭那些偶尔传入的疾病,使其不至于成为长期问题。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尽管有时较轻,但可说明养禽成败的差异,那些不重视疾病预防基本原则的人,在市场看好时可能会成功,但在利润极低的情况下,就没有任何竞争力。一个现代化的养禽企业,拥有上等的建筑和节省人力的设备,但如果在建筑和设备使用上没有考虑疾病控制和消灭的基本原则,那么仅可能在头几年保持禽群无病,随后即可持续不断地受到某种疾病的侵扰,为了根除该病而采取更群的措施,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将成为企业长期的经济负担。<BR>&nbsp; &nbsp; &nbsp; 如果在设计和建造新农场和养禽舍以及安排生产时,能以防治疾病为首要目标,那么就可以使禽群免遭严重疾病的危害。对于养禽者,若在饲养管理时能重视疾病的预防,那么他们不需要掌握多少详细的家禽传染病知识。<BR>&nbsp; &nbsp; &nbsp; 合适的养禽设施不一定是要全新的。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扩建旧的养禽场和重新安排生产来消除和消灭疾病。许多旧养禽舍、孵化场和饲料厂,经重新设计后,可以达到清除、消灭或者控制赞美的要求。严格采用疾病预防管理技术,已使养禽生产者在按标准设计和建筑的鸡场中,饲养无特定病原鸡群获得成功。[15]<BR>&nbsp; &nbsp; &nbsp; 农业产业结构的趋势是继续向着大型、集约化的联合企业方向发展。鸡和火鸡饲养重点放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上。饲养产业能否生存已取决于是否不断采纳新的、更为有效的生产措施。人们不时会忘记,疾病预防的有效性与清洁、饲养、管理和蛋加工等的效率是同等重要的。管理系统的演变已使疾病控制措施的重点发生了转变,且今后还会不断变化,例如,蛋鸡群由地而饲养转为笼养,使人们易于控制肠道疾病和寄生虫病,并由此而开始重视啄食癖的控制(已通过减少光照强度和雏鸡断喙取得成功)。<BR>&nbsp; &nbsp; &nbsp; 在往常情况下,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从垫料中获得,而笼养禽则无法通过这种方式获取,故而新的饲料配方问题显露出来。无窗、隔离、调光和调温的鸡舍,已使恶劣气候条件下的环境应激作用减少,饲养在这种鸡舍的鸡,冬季所需饲料要比没有这种保护措施的鸡为少,因此需重新考虑饲料配方。<BR>&nbsp; &nbsp; &nbsp; 合作农业生产加快了家禽产业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环节,向着综合控制、综合作业的方向发展,这些生产环节包括:饲料生产,种群管理,孵化作业,青年母鸡培育,肉鸡和火鸡的肥育,美国微软公司蛋鸡场生产,禽蛋加工,火鸡和肉鸡的屠宰加工,甚至包括零售分配等。家禽产业的综合发展,是在一个决策机构领导下,统一执行几百万只家禽的疾病防制措施和紧急隔离检疫方法,可迅速有效地应用到大群中。通过综合生产,雇佣专职兽医在经济上已切实可行,从而能有禽病专家直接负责疾病控制。有时人们对疾病的考虑,完全缩小到简单的成本核算上,即将某一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用于治疗该病的花费,与预防和控制该病所需的开支进行对比,然后再决定防疫与否。<BR>&nbsp; &nbsp; &nbsp; 在一些管理成熟的企业中,如果生产实践允许或有利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传播和繁殖,人们常常会故意地让鸡群在适当的时间里暴露于特定疾病中。这种做法成功地用于多种病毒性疾病,并导致经特殊制备的疫苗的广泛使用。但此种做法在细菌感染中很少成功,且似乎更有利于使疾病长期存在。暴露于人工培育或选育的马氏杆菌、波氏杆菌和葡萄球菌自然弱毒株,已在火鸡群中取得巨大成功[24]。假如清除疾病和维持无病状态的费用并未超过疾病暴发造成的开支,那么除了那些有效疫苗可供使用的流行性、高度接触性疾病外,保持家禽的无病状态比有意或无意地引入病原更为经济。而拥有各种年龄大小鸡只的大型集约化蛋鸡场的企业家将会发现,将小母鸡群暴露于某些细菌病原(如鸡嗜血杆菌、鸡毒支原体)—这些病原在这些小母鸡群即将进入的鸡舍中有流行,比为了消灭感染而以昂贵的代价净化成年鸡群的方法便宜得多。<BR>&nbsp; &nbsp; &nbsp; 大家知道,家禽业已不再是地区性产业,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个州或某些地区。今天的家禽业是以跨州,甚至跨国公司为特点,其产品每天都从产地运往各地市场。由于家禽科学育种的昂贵成本,世界各国的家禽生产者都对少数几个组织产生了依赖性,以获得高效种群和生产群。以火鸡为例,世界各国的绝大多数种群都源于北美的一个地区。在这样一个系统中,种蛋、雏火鸡、雏鸡、后备小母鸡和成年家禽穿过州界和国界的范围广泛运输,几乎每天都在进行,因而,要想使其有效而持续地运作,必须对卫生条例的旧观念进行重新评价。由此业已出现了专业化的禽病专家来指导卫生控制措施的全过程。诊断实验室(私立的或国营的)已在世界各主要养禽地区到处可见。除了那些政府条件限制进口和使用的地方以外,所有的有商品化生产家禽的地方均可买到高质量的疫苗和药物。建立于科学基础之上的家禽育种业,已完全可以培育出质量一致的品系,且这种品系还对尚无满意药物和疫苗使用的疾病具很强的抵抗力。当然,保证高质量的饲料是最基本的原则,不能例外。<BR>&nbsp; &nbsp; &nbsp; 然而,疾病仍然给所有类型的家禽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养禽场管理的决策人(临时经理、业主、禽群管理员、法人经理、贷款人)有权通过对疾病控制来减少这类损失。他们必须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不断地鼓励他们通过管理建立一种预防的基本体系,并要倾全力于争取从长期优势中获利,而不只是为了短期的省钱。<BR>&nbsp; &nbsp; &nbsp; 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基本原则,不仅适用于拥有几百万只火鸡、肉鸡或蛋鸡的大公司,而且对养鸡业余爱好者、观赏禽育种者以及狩猎鸟饲养农场主等均同样适用。不考虑疾病控制的庭院禽群,可长期保存某种疾病,对大型生产企业可构成威胁;另一方面,由于绝大多数庭院禽群不进行免疫接种,因而对某些大型商品禽群已有抵抗力的疾病则特别易感。观赏禽和庭院禽对商业化养禽生产者所造成的最大危害是,某些已在养禽企业根除的疾病,可能长期存在于这些小禽群中。因此,商业化生产企业的员工,决不能与家中或其他地方的家禽、伴侣动物、观赏鸟等有任何的接触,这是疾病预防的一条有效原则。<BR>&nbsp; &nbsp; &nbsp; 为了节约开支,许多养禽者都 在试图使用较为便宜的饲料原料、未经认可的设备和房舍;或者不能按照生产厂家的要求操作有关仪器设备。这种情况常常使得家禽生长不良,成年禽的生产性能不佳,从而错误地认为禽群中存在某种疾病。考虑到资本投资和一群鸡每天的最少维持费,应该将最大的生产性能(生长、产蛋)作为养殖的主要目标。<BR>&nbsp; &nbsp; &nbsp; 随着人们对各种类型疾病的更好控制,为禽群提供最为舒适的禽舍环境,已成为从管理上获得最佳生产性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这绝对不会仅仅依*无窗、绝缘、光控和温控的禽舍而解决。过度拥挤,断喙不好,不均一的室温以及不舒适的气流等条件,加上笼养狭小的空间,对生产性能有不良影响。饲料槽和饮水器合适的位置,以及光照都可以提高生产性能,轻微而似乎不重要的原有管理体系的改变,可对笼养、地面饲养的鸡群以及其他商品禽群的生产性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成年禽生产性能不佳常常可追溯到饲养期间发生过的有害事态。<BR>&nbsp; &nbsp; &nbsp; 肉用禽的育种方向是生长快和个体大,但种用禽则必须进行限饲,以防过分肥胖而在成年后生产性能不佳。限饲必须认真控制,以防某些好争斗的禽抢食过多的饲料。较为流行的做法有两种:每日限制隔日饲喂。前者需要特殊的饲喂设备或程序,以确保饲料同时向整个禽群提供,从而保证所有禽可同时采食。在隔日饲喂制度中,每隔一日给予较大量的饲料,以使那些胆小的禽,也能得到足够的饲料。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注意在减量的配合饲料中,加有足量的抗球虫药和必需的营养成分。<BR>&nbsp; &nbsp; &nbsp; 在任何条件下,家禽和狩猎野禽都有很强的互啄习性,在大多数现代化养禽制度下,断喙已成为一种实际需要,因而已有为此目的而生产的专门机器。断喙可在各种年龄的禽群中进行,这要看采用的是哪种饲养制度。不透光禽舍所采用的极度暗淡的光线可大大减少或防止喙啄癖。但在自然光或明这光线下饲养的银鸡常常在1日龄或在运往育雏室几天后即行轻微断喙。这种早期轻微的断喙并不能长期维持,因而这类种群或商品产蛋群通常要在成熟前再进行一次断喙。如果其他的管理条件(如光的强度)合适,早期断喙的某些方法可使鸡在一生中免遭喙啄之苦。<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SPAN></TD></TR></TBODY></TABLE>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ccdca + 1 【通过审核】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1-31 14: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的不错,将文章整理有序再发就更好了。另外,这是禽病的帖子,建议楼主把它发到相应的板块,可能会得到更多的响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9-29 21:1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