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lyfish01

真是发达了,研究生是用来卖猪肉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08: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b] [url=http://www.xumuren.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93925&ptid=205347]41#[/url] [i]any_wyb[/i] [/b]
回答的真是 “一针见血”啊o(∩_∩)o...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2-16 17: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市场上不会出现缺斤少两了,呵呵,却是浪费
发表于 2009-2-18 11: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才如美女。嫁给富豪,自然是锦衣玉食,嫁给平民就只有吃糠咽菜了。我主张人才不仅要专业化,社会化,还要庸俗化,平民化。极尽钻研之能事,为自己谋一个好位子。把道德和良心抛到九天,把自己想象成一只森林中饿了一月的狼,只要看见食物就拼命一博,你就离成功不远了。坐稳位子后,一定要经常发表言论,劝人向善,讲道德,讲良心以防别人走你的老路和你竞争(非吾不善,乃不独善)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非功过忎评说。
发表于 2009-2-18 13: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看了这个新闻,但是楼主断章取义了,这些学生不是都告我们这行的。这些岗位里面还有经济管理专业的啊。他们是做为管理层培养的,只是先去基层干一年罢了。
发表于 2009-2-22 09: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研究生卖肉很正常啊,我以前的公司现在就有好多博士硕士在杀猪、宰鸡,而我现在辞职了也在考虑要不要开个冷鲜肉专卖呢
发表于 2009-2-24 10: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i=s] 本帖最后由 wdh001 于 2009-2-24 10:27 编辑 [/i]

先生存,再发展。难道你还要“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吗”?
为了一句“知识改变命运”,好多父母都是砸锅卖铁呀!
发表于 2009-3-2 13: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i=s] 本帖最后由 老杨 于 2009-3-2 13:39 编辑 [/i]

转:2009年03月02日 08:25 来源:新京报 人大校长:大学生就不能杀猪?就业难只因精英观念
- 对话动机

  金融危机影响下,大学生就业面临困境;这些,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既在教育部从事过发展规划工作,又在高校教育的第一线,对这些热点问题,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纪宝成说话时中气十足,喜欢用设问句强调自己的观点,语速快,不给别人打断他的机会。

  坐在沙发上,说到兴起,整个房间里都能听到他的衣服在沙发里四处蹭得沙沙作响。更激动的时候,他会砰砰地拍沙发来缓解。

  有时候,他像个斗士,精神饱满,好像随时要站起来冲锋,向他话语中的对象冲锋。

  他习惯用的开头是,“这不是教育的问题”。提起一些事情,他会大声说,这是炒作!

  他向记者要求问更深层次的问题,“教育的根本问题”。当听到他认为的浅层次问题,他会侧过脸,盯着地面,略过这个问题,直到最后才捎带着说几句。

  学生就业:

    我们那代大学生杀猪种田多的是

  新京报:今年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作为一所大学的校长,你有怎样的看法?

  纪宝成(以下简称“纪”):就业难是社会的问题,不能仅仅看成教育的问题吧。

  今年大学生就业难,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金融危机,同时也是由于扩大招生,毕业生数量增多导致的。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宏观上采取措施,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增强吸纳毕业生的能力。

  而从教育战线来说,需要学生和家长就业观念的转变。1999年扩招时,我就说过,没有大众化的就业观念,就没有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考试入学,按照精英化的观念就业,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事情?这是不可能的。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变革就是就业观念的变革。大学要引导我们的学生,要有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我站在社会立场上认为,基层、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大有可为。大学生应该有这样的观念,到基层和农村去锻炼成长。

  我不相信中国大学生多了。只要我们不要用精英教育的观念看待大学生就业,就不存在就业问题。农村的教育、卫生、农业现代化服务、城镇化的建设,都需要大学生。

  我们这代人当时都接受精英教育,但我们当年都到基层去了。我本人当过两年茶叶工人,我们那代大学生杀猪的、卖肉的、种田的,多的是。过去没人说过什么,现在倒成问题了。

  有个大学生杀猪,就炒作开了。大学生为什么就不能杀猪了?今天卖猪肉,明天一个好的食品公司就诞生了。我不是让大学生都去当杀猪的,但是,我觉得大学生去基层创业、开拓,锻炼成长,说不定成为各级领导人,完全可能。

  最近这一二十年,大学生毕业都到大机关大城市,形成了一种不太健康的就业观念。好像大学生只能在大城市,到基层就是问题了。如果从这个观念解放出来,我觉得大学生就业根本没问题。

  新京报:那在你看来,国家对于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相应配套设施做得如何?人大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很好吗?

  纪:不能说什么条件创造好了你再去。社会发展就是这样,你不满意可以不去嘛。

  当然了,我觉得公益单位,国家还是要有一定的保证。比如说,中小学生教师、县一级的医院、农村技术推广,国家要提供相应政策和条件。到民营单位,这些单位还是要遵守劳动法的。

  到基层就是自愿,你愿意就去,不愿意就不去。

  
 
发表于 2009-3-3 09: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年薪十万!怎么个十万???向孙十万致敬!!
发表于 2009-3-3 10: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这个不足为奇了,前天我看见很多毕业大学生当清洁工
发表于 2009-3-10 13: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奇怪,俗话说行行出状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4-9 07:1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