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559|回复: 5

难忘的青农十大经典(10大经典的照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5 21: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难忘的青农十大经典青农校歌《播种希望》~影响了青农一代又一代的人~

相关链接:[url=http://news.qau.edu.cn/n574c24.aspx][u][color=#800080]校歌[/color][/u][/url]


[align=center]http://news.qau.edu.cn/upload/xg2.jpg[/align][align=center]作词:夏仁胜       作曲:印青       演唱:戴娆 [/align]
[align=left]      当时的MV还是在莱阳校区拍摄的,只可惜到我们03级入学的时候学校已经搬迁到青岛校区,新生再也没有机会领略到莱阳老校区的魅力,所以我们这一届对于青岛校区有着摸不去的印记,以下讲述的也是崭新的青岛校区的莱农,现在美丽的青岛农业大学。身为莱农的最后一届学子,亲眼目睹了四年来莱农的发展与变迁,见证了莱农到青农的伟大跨越,我们是幸运的一代,更是承前起后的一代。因此,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未来的青农大会一步一个脚印的迈着坚定的步伐,迎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慢慢走向辉煌。

[b]一、图书馆[/b][/align][align=center][b]http://news.qau.edu.cn/photo/desktop/200602a_800.jpg[/align]
[/b]
      应该,每个人都有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了图书馆里.看书,读报,上网,复习.....
      作为青农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图书馆,自然最具有实力成为最经典的场所而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无论是机房还是图书馆,每个人都有数不清的故事要讲,而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往事,其实才是我们真正留恋和难以忘记的回忆!
       一楼的中文书库,二楼的新书、报纸、参考书,三楼的杂志,以及5楼的电子阅览室,又有多少人没在这里"引用过"论文呢??
       0820030316现在每每闭上眼睛耳边就会莫名的响起那熟悉而又清脆的"滴--------"悠长干脆,这串熟悉的号码也深深的刻在了脑海里!自己仿佛又走进了书的海洋,那泛着麦草香味的,发黄的纸张,那掉了漆却干净整齐的书桌,那安静而有序的队伍....
       依然记得图一那个处在更年期的中年妇女的吼叫,依然记得图二那个整理书的美女管理员,依然记得图三杂志上"此文已用"的标记.图五更是给我们留下了不容忘却的记忆---依然记得周末穿着鞋套在图五排队上网,大二学期开始上网选课排队到楼梯的拥挤,圣诞夜聊天的依依不舍......
      (在我大四的时候电子阅览室已经从五楼搬到了西门边上的信息楼的二楼和三楼,同时换了更快更多的机器、更宽阔的空间,同学们不用在排队上网了。当然还有从1元/h涨到了1.5元/h的上网费。同时也就是在毕业前夕,大概四月份吧图书馆--东馆【文经楼】也开投入使用了)

[b]二、3路车[/b]

        一群操着浓重东北口音的售票员,一趟因为莱农的存在而增加的公交车!
        "北站,国货,太阳城;莱农,西城会,百埠庄"那些至今还熟悉的站点,那些熟悉的声音似乎又回荡在耳边. 回家,上学,外出,离不开的是3路车的身影
        作为莱农人特有的交通情结,3路有它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莱农曾经的唯一的"出海口"他在莱农人心目中的地位是现在的同学们所不能体会的.虽然你在它上面丢过手机,钱包,你或许也曾因为行李多而被迫多交钱,但是你依然会对它有中特殊的好感.
        当诸多的公交车将青农大作为站点的今天,3路的作用和地位或许正被现在的青农遗忘,但作为我们来说却是无法言语! 登上车,沿途的风景,依然熟悉.是不是有种回家了的感觉呢? 依稀记得挤上3路公交去抢购那章回家的火车票.依然记得耗子同学"丢在"3路车上的索爱T102
       "青农到了"我依依走下熟悉的3路车......

[b]三、博爱餐厅[/b]

        如果说海都是块甜点,二餐是份夜宵的话,那博爱餐厅则就更象一顿主饭,似乎只有他才是真实的而真切的贴近大家,也只有他才会填饱肚子,才会引起大家的共鸣.虽然他的饭菜不是最香的,虽然他的环境不是最好的,但是大家的大学生涯确是在他的照顾下完成的.
       由于宿舍的分布吧,几乎所有的人都有在一餐吃饭的经历,一楼的甜食,饮料.二楼的炒菜,馒头.三楼的茄子、鸡腿、鲅鱼...哈哈(自己的最爱:-) )都是那么的亲切.
       从前的夹层是可以看电视的,CCTV--5的球赛,后来由于诸多的原因吧!学校的管理者们把信号作了手脚,结果吃饭看球也就成了回忆,那用饭叉敲打饭盆的喝彩也就成了绝唱.
       最难忘的是月初饭卡冲钱的的时候小心的把卡插上,没有吱吱的警告声,心中窃喜,又多了64.5元,那个兴奋啊.最难过的是月末的空卡,交钱时的拥挤的人群.

[b]四、网吧[/b]

       就我个人而言,我似乎对网吧有更多难以释怀的情节,从馨浪、藏羚羊,蓝色蚂蚁到时代先锋,流星雨,云叶,再到超时代,群星,翔宇,如意轩,以及南门的鹏宇,盛世家园,阳光梦都,急速.....似乎学生时代的我们有太多的精力投放到了网络上,虽然也留下了诸多的辛酸的回忆,但是也留下了诸多难以忘怀的追忆.自己对网吧有种又爱又恨的矛盾,毕竟它陪自己走过了那段最难过的日子.  

       依然记得,通宵过后的冥冥昏昏---困,依然记得CS比赛后无休止的争吵---争,依然记得中午归来时的西门的鸡蛋灌饼,依然记得"老爷机"上屏幕抖动时的用力一拍...网络是文明的代表,网络也是引导人走向迷茫的桥梁,不管我们怎样网络都会存在.最后说一句,兄弟们,人生如游戏,但游戏毕竟不是人生,我们曾经迷茫过,但我们会清醒过来,不要让游戏玩了自己啊.都珍重吧!

[b]五、教学楼[/b]



[align=center]http://news.qau.edu.cn/upload/2007_06/07061810164012s.jpg[/align]
B301   A201   B402   D403   E101  C311 C204...
       其实作为学生最难以忘记的和割舍的情节应该是教室,作为学生的时候似乎对教室有着诸多的厌恶和不满.可是当我们真的离开学校,我们才会发现自己梦里最最向往的地方竟然是课堂,但遗憾的是我们已经再也没有那份心境和权利了.
       从开学的B301学习学生手册,到A201备战CET4,再到B402复习期末考试,D区4楼逃专业课去上网,再到E区学习团员笔记,评估...考研占位到D403、C311备战考研复习到午夜0点,到最最后的C204毕业答辩.大学的历程说长很长,说短竟也如此的短暂.
        依然记得,早上等课的日子里躺在草坪上看报纸,聊天; 依然记得,课上等待放学买饭的那份急噪; 依然记得,逃课看球上网的忐忑; 依然记得考试临近心头的紧张与不安,以及发证后离去的依依不舍.........

[b]六、通往教学楼的路和那座拱桥[/b]

[align=center]http://news.qau.edu.cn/upload/2007_06/07061810182613s.jpg[/align]

       依然记得中午下课时那个桥上的拥堵,备战考研时默默走过的那个别具特色的拱桥,很多同学都嫌这座桥设计不合理,太陡了,然而走过无数次的我在毕业临别时不忘和它合影留念。心中有说不清的眷恋对它...
       对我来说对于这条路的难忘来源于备战考研的那半年,无论是暑假的炎热时它那发白的水泥给脚掌的增温,还是严冬时刻伴随着寒风提着书袋从自习室(D区)出来匆匆赶回宿舍,这条路总能勾起我对那段夹杂着苦和累,夹杂着汗水和辛酸的岁月的怀念。

[b]七、城阳国货[/b]
      写到这里,有种很难为情的感觉,国货象是一个被我们在最后抛弃的孩子一样...
    刚来得时候,学校的那些超市虽然已经成熟,但是规模还是有些小,有许多的大件(诸如衣服...汗,也算大件)之类的东西还是要外出购买,于是城阳国货便成了我们光顾的地方,虽说价格并不便宜.因为我们实在没有什么好的选择.
     周末来临,宿舍三五成群,小对象两两成双,挤上那破旧的3路拿出一圆大钞.....过了天一,穿过嘈杂的市场,臭腥的鱼市,迎面的乳白色的建筑就是国货.
     逛街,购物,游玩,聊天,KFC,一切自然而有序.
     记得那年宿舍6个人骑单车组队去国货,还搞了个赛车,吓的二哥喊了一路,青岛银不会骑车啊....哈哈.盛夏来临有时候不愿意坐车为了乘凉便在太阳落山步行去,其实步行更有一番风味,就象那句广告词"生活就象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只是现在已经没有机会再次步行去国货了!

[b]八、第二餐厅[/b]

        绿的香菜,红的辣子,白的豆腐,掉瓷的碗...啧啧,那香喷喷的豆腐脑便是二餐的特色.
       二餐是经营时间最长的一个餐厅,大约一天24小时都在营业.虽然它小的可怜,只有一餐的1/3.记忆中的二餐也是我们开学以后才开业的,那是大一的时候,开业的当天为了吸引人气,二餐下面也有个超市,卖些日用品,也有图书之类的.每当考试来临的时候,打印的地方就塞满了人,也让我们从另外一个侧面认识了现代的大学生们.......
       几经变化,二餐现在已经没有了以前的痕迹,或许从他们的足球服上还能记得一点以前的回忆

[b]九、海都[/b]

        海都是一家公司的名称,因为它坐落在学校的一件建筑,是座餐厅,因此这个餐厅变成了海都.
        海都餐厅包括四层,地下的超市,和地上的三层餐厅,我们是看者海都成长起来的,记得当时海都开业,天空中飘起了毛毛小雨.但是开业典礼如期举行,人却少了许多,我们(老驴 耗子 二哥)一行很早就来到了这里,一分稀饭,四根油条便成了它开业的庆礼.不过令人心寒的是那稀饭是相当的烯.后来由于3楼引进了特色的风味小吃,才使得人们重新回到了他的怀抱,它也成了人们平日谈心的好去处,我们也时常去那里改善生活.
       很怀念宿舍的兄弟们在海都一起喝酒的日子...

[b]十、虹子湖[/b]

[align=center]http://news.qau.edu.cn/upload/2007_06/07061810185034s.jpg[/align]
       诺大的虹子湖是广大青农学子心中的骄傲。的确虹子湖有着它相当大的魅力。说到此时不得不提的便是那些湖中的鱼,一群群红红的鲤鱼畅游于此,而在夏天的傍晚时分很多女生和情侣如同排队般站在湖边把晚餐吃剩的馒头(当然或许是专门买的)掰成小团喂鱼。
       更难忘的时大二那年冬天奇冷,湖面竟然结冰很厚,我们大家都想可不可以到上面去滑冰呢?但想总归是想,没有人敢上去。然而,一天早晨,令人惊叹的一幕发生了,湖面上出现了在积雪上写的几个大字“**03--1班”。当时很是佩服这位英雄。
       美丽的虹子湖也给青农带来了一些不悦,05年夏我大三的暑假,八月台风袭击青岛,下了很大的暴雨,湖水猛涨,溢出。淹没了旁边的路和它后面的知音广场。也就是那时传出了食科系某研究生下湖游泳不幸溺水的噩耗。大家现在看到湖边好几处提示牌“水深危险,严禁游泳”便是那个暑假竖起的。教训啊...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胡文辉 + 1 【通过审核】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1: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离校一年多了,但是看到一幅幅熟悉的照片感觉自己仍然在母校的怀抱中,心中有很多的话想说出来。。。。
发表于 2008-12-16 19: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一名老莱农了,都青岛校区没有一点印象,但无论何时、何地一听到莱农两字心里总有一阵暖流流过。
发表于 2008-12-30 00: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小区我去过。:)3:
发表于 2008-12-30 00: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莱阳农学院的领导有眼光   把学校归属地名字一改掉  再升格成大学   现在青岛农业大学多火啊  山东农业大学领导还是没有想到这一点啊   要是当时直接搬迁到青岛去 名字都不用换  保证都是211工程大学了  现在发现莱阳农学院逐渐会超越山东农业大学了  只要有青岛市支持  有好生源  有发达的信息交流和地理交通区位   莱阳农学院还是大有前途的
发表于 2008-12-31 14: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支持母校!:guzha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23 22:0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