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07|回复: 0

养猪场必备防疫条件及操作规程浅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4 10: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肉、蛋、奶等畜禽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高,养殖业也随之发展起来。然而,养殖业的劲敌———动物疫病也越来越猖獗。近几年,国际上口蹄疫、禽流感、疯牛病等疫情的报道屡见不鲜。养殖业必须本着“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养防结合”的原则来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预防疫病呢?制定并严格执行防疫操作规程,是保证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防疫条件及操作规程对于现代化养猪场尤为重要。   猪场的选址、建筑与布局   猪场的选址   1.应远离交通要道(如公路、国道)、屠宰场、饲养场、水源保护区、居民区、医院、学校、幼儿园、托儿所、食品加工厂、工厂(有有害物质、烟雾、粉尘等物质的工厂)、药厂及仓库等,应处于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处。   2.应交通方便,电源稳定,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标准,环境卫生条件良好,无污浊水及其他污染源。   分区合理   猪场的生产区和行政管理区、生活区必须严格分开。猪场大门要建消毒池,宽度要宽于大门,长度要长于可能通过机动车最大车轮周长的一周半以上。   饲料库应建于场内的常年主导风向上风处。   猪场应建引进种猪隔离舍、病猪隔离舍、兽医室、药房、解剖室、粪便处理场。   生产区入口要设更衣室、消毒室。猪舍门口要建宽于门口、长1.5米以上的消毒池。   粪便处理场应建于场内主导风向的下风处。   兽医组织及职责   兽医组织   成立防疫领导小组,由场长、兽医科长及多名兽医组成,分管全场的防疫工作。   兽医职责   1.负责制定全场的防疫计划并组织实施。   2.执行或监督执行病猪的诊疗、死猪解剖工作,并做好记录。   3.随时深入猪舍,观察猪只健康状况,提出改进意见,参与病猪护理。   4.检查饮水、饲料、猪舍、用具和粪便清理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   5.对引进的种猪进行检疫观察。   6.定期总结防疫工作,发现疫情立即向主管领导报告并及时采取紧急措施。   防疫制度   1.猪场职工及饲养人员无人畜共患病。   2.猪场大门设专职人员,负责出入人员与车辆的消毒工作及阻止闲杂人等入场。   3.猪场职工及饲养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更换衣鞋,并进入消毒室经紫外线灯照射(注意保护眼睛)或采取其他方法严格消毒方可进入,离岗时将工作服鞋留在更衣室,不准带出场外。   4.猪舍饲养人员必须固定,不准随便串舍,工具不准串用。   5.饲养人员必须随时注意观察猪群的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兽医,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6.不准将猪肉及其制品带入场内。   7.兽医人员不准给场外任何单位或个人诊疗动物疾病。   8.出售生猪必须在场外交易,出场猪不准回流。   9.死猪及分娩的死胎、胎衣应装入不漏水的容器送到无害化处理场处理或在指定地点焚烧后深埋。   10.猪舍内的粪便应经常清扫和冲刷,粪便送到粪场后,用水冲洗干净运粪车。   11.外来人员及车辆不准进入生产区。外来购买、挑选种猪的人不准进入猪舍,可通过设有玻璃墙的观察走廊进行观看选择或通过闭路电视观看选择。   12.经常开展灭鼠、灭蝇工作,禁止其他动物进入场内,场内禁止饲养其他动物。   消毒制度   1.大门、生产区入口及猪舍门前设消毒池。不结冰时,在消毒池放3%~4%的火碱水浸湿锯末或稻草消毒;结冰时,在消毒池内撒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每周至少更换1次~2次。   2.猪舍带猪消毒(含配种圈)。每周消毒1次,可用0.3%~0.5%过氧乙酸或百毒杀等喷雾消毒猪体及猪舍,每平方米300mL左右,应在清扫后进行。   3.猪出栏后的猪舍消毒。先彻底清扫和清水冲洗,然后用菌毒敌或灭菌灵等喷洒消毒,用量每平方米500mL左右,间隔1天再消毒1次,空圈一周后进猪。   4.分娩室、分娩栏及分娩母猪的消毒。对分娩室或分娩栏的地面、栏墙或地板漏缝、栏杆,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干燥后可用喷灯火焰消毒,或用菌毒敌等喷雾消毒两次,待干燥后放入母猪。母猪临产时,用百毒杀等消毒乳房和阴部,母猪产子完毕后,再用百毒杀等消毒母猪后躯、乳房和阴部,地面清扫干净,同时控制分娩室温度。分娩后每天用百毒杀等喷雾消毒1次,直到离乳。   5.环境大消毒(包括猪舍外道路、空地等)。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大消毒,可用3%~4%的火碱液或0.5%的过氧乙酸喷洒地面。   6.车辆消毒。运输猪和饲料的车辆,在装运前后必须用菌毒敌或灭菌灵等喷雾消毒。   7.剖检室的消毒。每次使用后,除将尸体装入不漏水的塑料袋送无害化处理场处理外,剖检室应立即用高浓度的消毒液彻底消毒。   引进种猪的防疫措施   应当坚持自繁自养,为了调剂品种不得不引进种猪时,要到无特定疫病的种猪场购买。   引进种猪前,对出卖种猪的猪场必须进行疫情调查,包括已往发生过哪些疫病、发生的时间、流行情况、诊疗情况及防治效果如何。   就地检疫:首先观察猪只精神外貌、健康状况,然后采血清根据需要检查特定疫病。   进场隔离观察:种猪引进后必须隔离观察一个月以上,在观察期间再次检疫并补注各种疫苗,驱除体内外寄生虫,确定健康无病后方可进入本场生产区。   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养殖业有效预防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各养殖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接种相应疫苗。下面简单介绍几种疫病接种免疫方法。   猪瘟   子猪出生后3周龄,1次注射猪瘟疫苗4头份。断奶后子猪每头注射猪瘟疫苗1头份。对于成年猪或后备猪每年春秋两季每头各注射猪瘟疫苗1头份。   子猪副伤寒   子猪出生后1月龄,每头口服或注射1头份子猪副伤寒疫苗。   猪丹毒   子猪断奶后,每头注射1头份猪丹毒疫苗。对于后备猪或成年猪每年春秋各注射1次,每头每次注射1头份。   猪肺疫   子猪断乳后,每头口服1头份猪肺疫疫苗。成年和后备猪每年春秋各1次,每次每头1头份口服。   口蹄疫   断乳后子猪每头注射1头份口蹄疫疫苗。成年猪每年每头注射1头份口蹄疫疫苗。   驱虫   1.全群猪(包括种公猪、母猪及后备猪)每年春秋两季各驱虫1次,用左旋咪唑每千克8mg混入饲料中饲喂。   2.断奶后的子猪注射阿维菌素1次,有疥螨和猪虱的猪,间隔半个月再驱虫1次。   3.驱虫后应注意观察,对出现副作用的猪及时解救。驱虫后7天内应及时清粪,妥善处理,防止病原扩散。驱虫后21天内,禁止屠宰食用。   发生疫情应采取的扑灭措施   怀疑发生传染病时,应尽快隔离确诊。发生或疑似发生口蹄疫、猪水疱病等一类传染病时,应立即封锁疫区或疫点,禁止无关人员及车辆出入疫区或疫点,禁止猪调出或调入,并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待有关部门处理后应对猪场进行彻底消毒,并查出发病原因,以便吸取教训。   发生其他疫病时,应将病猪立即隔离治疗,对病猪群进行检疫观察,随时发现随时治疗,对猪舍进行带猪消毒,每天1次。隔离舍除每天消毒外,还应污染后立即消毒,未病猪及时进行紧急预防接种,以便有效控制疫情的发展。(作者:常守印;何海涛;王雅秋;魏建威) -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国养猪信息网 原文链接:http://www.zhuxinxi.com/info/2008-08/4827.html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syz + 1 【通过审核】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12 23:4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