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53|回复: 2

防疫注射知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 23: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灭活苗和弱毒苗区别

1.活疫苗:

活疫苗可分为强毒活苗,弱毒活苗及异源毒活苗。强毒活苗存在散播病原的危险早已废弃不用。异源活疫苗在猪病预防中很少使用。有些地方用猪瘟活疫苗预防牛病毒性腹泻,目前广泛使用的是弱毒活疫苗。弱毒活疫苗的制苗毒株一般是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把免疫原性好的强毒力毒株致弱而保留原来的免疫原性:目前全国使用的猪瘟活疫苗(c株)系强毒株通过兔体连续传代而获得,猪伪狂犬基因缺失毒株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缺失强毒毒力基因(TK)及一些非必须基因(gG-及gE-)而获得。

2.活疫苗的优缺点:

2.1优点:

2.1.1一次接种免疫剂量小。

2.1.2免疫力坚强而且较持久,产生免疫力快(一般3—7天可产生一定免疫力),并可促进机体细胞免疫反应。部分疫苗有紧急预防的功效,如猪瘟活苗、伪狂犬活疫苗、猪呼吸与繁殖综合症活疫苗等。

2.1.3可仿自然感染的途径接种,可产生全身及局部抗体。

2.1.4局部地区密集接种可消灭某些传染病,如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利用猪瘟活疫苗及伪狂犬基因缺失活疫苗有计划的预防接种,配合其它措施已有效的消灭猪瘟和控制伪狂犬病。

2.2缺点:

2.2.1有些疫苗毒株不稳定存在返祖、返强的可能,目前我国还没有弱毒活苗毒株返强的报道。但在丹麦发现了猪呼吸与繁殖综合症活疫苗弱毒株返强的报道。

2.2.2疫苗中可能污染其它病原。

2.2.3可能构成自然散毒。

2.2.4毒力偏强的毒株可能引发一些接种反应。

2.2.5活疫苗均需冷冻真空干燥,需在低温条件下贮存及运输。

2.2.6母源抗体干扰疫苗保护力抗体的产生。

2.2.7抗体水平不太整齐。

2.2.8细菌活苗接种一般需要佐剂类稀释液,有些病毒性活苗需用专用稀释液。如:伪狂犬活苗,乙型脑炎活苗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活苗等。

3.灭活苗:

选用免疫原性好的毒株(一般是强毒毒株、有的选用弱毒力毒株)经过人工大量繁殖,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灭活最后使病原体失去毒力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

4.灭活疫苗的优缺点:

4.1优点:

4.1.1疫苗稳定,安全性好。 

4.1.2油乳剂灭活苗免疫维持期较长。

4.1.3贮藏及运输要求不高(2—8℃的阴暗、避光环境)。

4.1.4使用方便,不需稀释,直接使用,接种前疫苗应恢复到常温并充分摇匀。一般采取肌注方法接种。

4.1.5制苗毒株易获取,便于制备多联苗及多价苗。

4.1.6抗体水平较整齐。

4.2缺点:

4.2.1用量较大,需多次接种。

4.2.2产生免疫保护力时间较长(需7—14天)

4.2.3需要注射,油乳剂苗接种外血源品系猪接种反应率较高。

4.2.4难以产生局部免疫力,紧急预防接种效果不好。

4.2.5抗原需量大,浓度高,制作工艺复杂。

自家疫苗:一般是从病畜分离的病原体经人工繁殖后灭活制成或利用病畜组织研磨灭活制成。自家疫苗往往是供一些特大型养殖场及局部区域流行特殊疫病时预防接种。自家疫苗生产、使用区域、时限都有很大局限性。在特定场,特定区域某些疫病无商品疫苗供应时自家疫苗不失为控制传染病的有力武器。

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均是预防动物疫病的有利武器。它们有各自的特色及优缺点,相互不能代替。从我国动物疫苗研究、生产、使用发展情况看:上世纪前半个世纪主要是灭活苗及部分活苗。六十年代广泛开展弱毒活疫苗的研究与应用,取得成效。目前由于猪病种类增加、流行也有一些新的变化,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使用估计将会长期并存,有些疫病既有灭活苗又有活疫苗。选用何种疫苗不仅应依据疫病及疫苗自身特点还应依据猪场疫病发生流行情况及防疫目标而定。

二、免疫失败及其原因

    疫苗注射后,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猪仍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亚临床感染或持续感染.这种情况我们称为免疫失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疫苗自身原因:

    1.1疫苗自身抗原含量不足, 如:猪瘟细胞苗每头份含毒量应不低于750RID(免体感染量);猪丹毒活苗每头份含活菌不低于5亿(G4T10株):

    1.2疫苗中污染了其它病原微生物(尤其是活苗)。

    如:猪瘟兔化弱毒苗是用牛睾丸细胞生产的,培养过程一般需加小牛血清,如果加入的小牛血清中不慎污染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就会影响疫苗免疫效果,干扰或抑制抗体的产生,所以猪瘟兔化弱毒苗生产过程中间监测和成品检验都需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进行监测;

    1.3用强毒株生产的灭活疫苗灭活不彻底;

    1.4免疫佐剂配置(选用)不当等。

    2、疫苗使用及保存运输方面的原因:

    2.1正确实施免疫接种:不同品种、不同制剂类型疫苗接种方法不同。喘气病活疫苗应采取胸腔注射,传染性胃肠炎疫苗应后海穴注射,伪狂犬活疫苗(基因缺失苗)既可肌注也可滴鼻(仔猪),一般注射免疫接种部位是耳后颈部肌肉,断奶前仔猪一般使用9号针头,断奶后仔猪一般使用12号针头,针头长度以2 5—40mm为宜,避免把疫苗注射到脂肪层。

    2.2合理使用稀释液:有些活疫苗应采用专用稀释液.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伪狂犬活苗、乙型脑炎应使用专用稀释液稀释、细菌性活疫苗一般用铝胶生理盐水稀释。灭活疫苗注射前疫苗宜恢复到常温。自配稀释液的温度、PH值等都应符合相关标准,不得含任何消毒离子。

    2.3母猪免疫不科学:怀孕母猪免疫猪瘟活疫苗易引发仔猪先天免疫耐受,后备母猪应在配种前接种繁殖障碍类疫病疫苗,经产母猪应根据疫苗的特点及接种的目的在配种前或怀孕期实施接种。如仔猪大肠杆菌三价灭活疫苗一般是在产前45天和1 5天两次接种,目的是让仔猪在食到初乳后能获得较高的母源抗体。

    2.9 所有活疫苗都应在冷冻条件下保存运输:

2.5所有灭活疫苗均需在2—8℃的环境下贮藏及运输,严禁冻结。

3、猪机体的原因:

    除了上面提到的疫苗质量、保存、运输、使用不当等诸多因素外,目前免疫失败最主要的原因还必须从猪机体本身来考虑。特别是免疫抑制病的出现,如猪繁殖及呼吸综合症(蓝耳病PRRS)及圆环病毒II型引起的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 M W S)等,对猪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营养失调、药物、毒素、环境应激等都可影响免疫效果。最后出现打了预防针仍然发病的情况。

机体本身影响免疫效果的主要原因有:

3.1 猪一旦感染蓝耳病(PRRS)、伪狂犬病(PR)、细小病毒(PPV)、或混合感染以上病毒后都可影响猪瘟免疫效果,这是目前养猪生产上很重要的问题。猪瘟免疫的效果不好,猪体抵抗力下降,很容易继发或混感其它疫病,从而出现  临床发病。

    3.2维生素或微量元素某些成份的不足或过多均可导致机体功能受损,降低猪只免疫功能。

3.3细菌毒素、重金属、农药严重残留损伤免疫系统引起免疫抑制,使猪只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增加,特别是一些条件性病原,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病等:

3.4接种期间使用了免疫抑制药物。如:地塞咪松、氯霉素等导致免疫抑制。细菌性活苗接种前后使用抗菌素也有类似作用;

    3.5过冷、过热、拥挤、断奶、运输、惊恐等引起的应激都可影响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反应。

    免疫程序不合理:母源抗体干扰及同时注射多种疫苗引致的相互干扰,往往使免疫达不到应有预期效果。集约化猪场应有根据本地本场抗体监测及疫病流行实际情况而制订的科学的个性化免疫程序。

总之疫苗质量、保存、运输、使用不当、猪机体状况、疫病感染与否、应激、营养、中毒等多种因素都可引致免疫失败。因此疫苗接种产生良好免疫应答的最基本前提条件是:猪只健康,给猪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生长环境非常重要。接种疫苗是防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单纯依赖疫苗接种就期望得到1 0 0%的保护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只有实施综合防制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才能更充分发挥疫苗的作用,避免免疫失败。

三、疫苗接种反应及其原因

    动物接种疫苗后有时会出现精神不振、减食、体温升高、呕吐、严重的甚至出现死亡等接种反应。造成疫苗接种反应的原因较多.如:疫苗本身的因素,疫苗使用不当,动物自身的因素等。

    1.疫苗方面的原因

    1.1疫苗毒株毒力偏强。弱毒株的培育,既要考虑保持其免疫原性又要充分减低其毒力,有时往往二者难以兼顾。如猪丹毒活疫苗制备可以选用G4T 10株也可选用GC 42株。G4T 10株比GC42毒力稍强、免疫原性也较优。用G4T10生产的猪三联苗、猪瘟丹毒二联苗接种某些猪群引发的接种反应高于用GC42毒株生产的疫苗。

    1.2 有些细菌在培养过程中会产生外毒素,脱毒不彻底。如:部分大肠杆菌苗、梭菌苗等。这就要求生产厂家注重脱毒工艺的更新和完善,以确保疫苗的安全性。

    1.3有一定毒力的活苗,在注重疫苗的效价时.也应充分注重疫苗的安全性。如:猪丹毒活疫苗、仔猪副伤寒活疫苗等。

    1.4 疫苗中污染了病原微生物。

1.5部分灭活苗使用灭活剂用量超标。如甲醛、石碳酸用量超标,易造成

动物接种部位局部炎症反应。强毒灭活疫苗灭活不彻底(使用灭活剂失效或实际有效成份含量不足等)。

    2. 疫苗使用方面的原因

    2.1没按使用说明要求接种规定日龄的动物,如仔猪副伤寒活疫苗只能接种1月龄以上的猪。

2.2有些品种个别批次的苗接种方法有明确要求。如仔猪副伤寒活疫苗,注明只能口服接种的就不能用于肌注。

    2.3注射部位及接种器具均应消毒,接种器具可高压消毒或煮沸消毒,煮沸消毒用水最好是软水或在煮锅中加入一块纱布吸取沉淀物质。

    2.4发病和潜伏感染的动物及体弱动物接种疫苗时易诱发接种反应。

    2.5母猪发情期、怀孕期、临产期接种某些种类的疫苗。    2.6有些种类的疫苗,不同使用方法也会引发不同的接

种反应。如:猪瘟乳兔组织苗不宜超免,若确需进行超免应

选用猪瘟细胞苗。

    3、动物方面的原因

    3.1体弱动物接种:体弱动物自身免疫机能下降,接种疫苗易引发接种反应。

    3.2发病动物接种:发病动物接种仅限于部分弱毒活疫苗紧急预防接种。活疫苗接种产生保护力抗体快.同时可诱导干扰素产生。有时可以起到改善临症、临床保护的作用。特别是猪瘟、蓝耳病初发阶段.弱毒活疫苗接种往往有很好

的效果。但病程后期及一些自身免疫机能与生理功能受到严重损伤的动物接种疫苗则可能产生严重接种反应.甚至死亡。灭活疫苗无紧急预防功效。

    3.3潜伏感染的动物接种:潜伏感染期的动物难以识别,接种疫苗易引起接种反应.有时并能引致发生相应疾病

3.4动物品种方面的原因:某些动物的品种接种疫苗易发生接种反应,一般情况地方品种接种反应率较低,外血缘品系接种反应率较高。

四、兽用生物制品使用一般注意事项

1.掌握本地区传染病流行情况,应针对某些传染病在流行季节之前或受疫病威胁地区的畜禽,进行预防。

2.预防前,应详细了解被注射动物的品种及健康状况。凡瘦弱、有慢性病、怀孕后期或饲养管理不良的畜(禽)不宜使用。

3.预防前,应了解当地有无疫情,有疫情时不宜使用。

4.使用前,应仔细查阅使用说明书与瓶签是否相符,若不同,严禁使用并及时与厂方联系。明确装量、稀释液、稀释度、每头剂量、使用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应严格遵守,以免影响效果,防止造成事故。

5.使用前,应了解药品的生产日期,失效日期,储运方法及时间,特别注意是否因高温、日晒、冻结、长霉、过期等造成药品失效的各种有关因素。凡瓶子有裂纹、瓶塞松动、油乳剂破乳以及药品色泽物理性状等与说明书不一致的药品不得使用。

6.各种生物制品储运温度均应符合说明书要求,严防日晒及高温,特别是冻干苗,要求低温保存,稀释后更易失效,用冷(冰)水降温,亦应在四小时内用完(根据季节、地区而有所不同)。氢氧化铝、生理盐水等稀释液及油乳剂苗不能冻结,否则,降低或失去效力。

7.预防注射过程应严格消毒,注射器应洗净,煮沸,针头应逐头更换,更不得用同一注射器混用多种疫苗。吸药时,绝不能用已给动物注射过的针头吸取,可用一个灭菌针头,插在瓶塞上不拔出、裹以挤干的酒精棉花专供吸药用,吸出的药液不应再回注瓶内。吸药前,应先除去封口的胶蜡,并用70%的酒精棉球擦净消毒。注射部位应剪毛消毒,否则将引起感染等事故。免疫弱毒菌苗前后10天内不得使用含抗生素成分的饲料和添加剂等抗菌素及磺胺类等抗菌抑菌药物。

8.液体疫苗使用前应充分摇匀,每次吸苗前再充分振摇,冻干疫苗加稀释液后,充分振摇,必须全部溶解,方可使用。吸苗前亦应充分摇匀,以免影响效力或发生不安全事故。

9.使用抗血清,应正确诊断,早期治疗。血清应先少量注射,半小时后应无过敏反应,再按规定使用,如发生过敏反应应及时注射肾上腺素急救。

10.有的疫苗免疫后,能引起过敏反应,故应详细观察1—2日,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应立即以肾上腺素等药物脱敏,以免导致死亡。

11.弱毒活疫苗,一般均具有残余毒力,能引起一定的免疫反应,尤以敏感动物为甚,在首次使用地区或对纯种动物,可能引起严重反应。正在潜伏期的动物使用后,可能激发病情甚至引起死亡。为此,在全面开展防疫之前应对每批苗进行约30头畜禽的安全试验,并观察14天,尤为纯种动物,更应慎重使用。确认安全后,方可全面开展防疫。

13.雏禽、未断奶幼畜,免疫机制尚不健全,且有母源抗体的作用,此时免疫,影响效力,若必须免疫时,应在断奶(孵出四周)后,再进行注射,以加强免疫。

14.疫苗只能防病,不能治病,抗病血清用于病初治疗或紧急预防。每种生物药品只对相应的疫病有效、而对其他传染病无效。

15.使用时请登记疫苗批号、注射地点、日期和畜(禽)数。并保存同批样品两瓶,防疫注射后保存2个月。如有不良反应和异常情况,以及对产品的意见请函告生物制品产家,以便改进。如发生严重反应或死亡,并怀疑药品有问题时,请速将详细情况通知生物制品产家。并以冷藏包装寄原封同批制品两瓶,以便检查原因。

16.注射疫苗气温高时应在早晚注射,喂饲应喂半饱,这样可减轻疫苗的反应。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50 收起 理由
山中的漫游者 + 50 【转载精品帖】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11-3 19:44: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载收藏,学习啦!!!
发表于 2008-11-3 23: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顶顶顶顶:gongsi: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7 15:5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