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新生仔犬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发生败血症、腹泻为临床特征。病原体为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健康犬的肠道、土壤、粪便、水中,但并不是所有的大肠杆菌都有致病性,只是部分有致病性的菌株在饲养管理不良、犬舍卫生条件差、奶水不足、气候剧变等条件下,才能引起仔犬发病。 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在1周龄以内的仔犬。病的发生与不良的饲养管理有密切关系。
(2)临床特征:病仔犬表现精神沉郁,体质衰弱,食欲不振,最明显的症状是腹泻,排绿色、黄绿色或黄白色,粘稠度不均,带腥臭味的粪便,并常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和气泡,肛门周围及尾部常被粪便所污染。至后期,病仔犬常出现脱水症状,可视粘膜发绀,两后肢无力,行走摇晃,皮肤缺乏弹力。死前体温降至常温以下。病死率较高。有的在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
通常根据发病年龄及腹泻特点,即可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应采取病死大小肠内容物送检。
防治措施:
第一、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尤其是母犬临产前,产房应彻底清扫消毒,母犬的乳房被粪便污染时,要及时清洗。
第二、发现病犬应立即治疗。很多药物对大肠杆菌都有较好的疗效,但必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磺胺类药物、氯霉素、大蒜酊,以及其他消炎止泻的药物,如泻痢宁(每次口服2~4个胶囊)等。对重症病例,可静脉或腹腔注射葡萄糖盐水和碳酸氢钠溶液,并保证足够的清洁饮用水,预防脱水。对同窝未发病的仔犬,可用上述药物预防。
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新生仔犬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是发生败血症和腹泻。据宠物王所知,其病原体是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广泛存在健康犬的肠道、粪便和土壤、水中,但不是所有大肠杆菌都有致病性,只有部分有致病性的菌株在犬的饲养管理不善、犬舍卫生条件差、仔犬所需奶水不足、气候剧变等条件下,才引起仔犬发病。
[诊断要点]
据了解诊断宠物犬是否得上大肠杆菌病主要有以下几点:
(1)流行特点:主要发生在1周龄内的仔犬。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不良关系密切。
(2)临床特征:病仔犬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体质衰弱,最明显的症状是腹泻,粪便为绿色、黄绿色或黄白色,带腥臭味,粘稠度不均,常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和气泡,肛门周边和尾部常被粪便污染。后期,病仔犬常出现脱水症状,两后肢无力,行走摇晃,可视粘膜发绀,皮肤缺乏弹力。临死前体温降至常温以下。致死率较高。有的在死前出现神经症状。
常根据发病年龄及腹泻特点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应采取病犬大小肠内容物检验
犬的大肠杆菌病是由于犬感染了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传染病。以发生败血症、腹泻、赤痢样症候群及毒血症等为特征。本病多见于新生幼犬,大多数在初上后1周内发病。患病犬表现沉郁、衰弱、体温低。发绀、剧烈腹泻、粪便有特殊臭味,病死率极高,死亡前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剖检尸体的肉眼变化为体腔浆膜和整个胃肠道的粘膜面有出血性病变。新生犬在出生后48~72小时内,在摄入初乳或在获得足够的初乳前,如接触到致病性大肠杆菌,病菌便可穿越肠道上皮屏障而受到侵袭。大于2周龄的幼犬,对大肠杆菌已有了足够的抵抗力。 根据发病年龄、腹泻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做细菌学检查,由小肠内容物分离出大肠杆菌,用血清学方法鉴定,如为病原性血清型,即可确诊。
2. 预防:大肠杆菌是温血动物体内正常肠道中的一类正常菌群。幼犬出生后不久,即有大肠杆菌从口腔进入消化道的后段,大量生长繁殖,以后即终生存在,并随粪便不断向周围环境中散播。有些菌株能产生肠毒素和具有侵犯肠浅表上皮的能力。当犬的防御能力低下时,此类细菌可进入体内引起炎症,甚至进入血流引起败血症。因此加强对犬的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维护机体的正常功能和营养,对预防和控制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3. 治疗:首先是纠正脱水,可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溶液。抗生素可选用四环素,每公斤体重0.1~0.15克,每日3~4次。其他有效的抗菌药物有双嘧啶,每公斤体重11毫克,口服,每12小时1次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