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660|回复: 3

母猪管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0 12: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母猪生产的目的是生产数量多、个体大、健康良好的仔猪.在母猪数量一定的条件下,母猪的分娩率直接影响仔猪的生产数量.提高母猪的分娩率,就能提高仔猪的生产数量。
1分娩率的概念
根据一个猪场平均分娩率的高低,就可以了解该猪场繁殖猪群的效率.。一个猪场可以接受的分娩率指标数值是多少呢?一般认为目标分娩路率;全群85%~90%,头胎母猪75%~85%,经产母猪85%~95,新猪场75%.再通常情况下母猪的分娩率可用下面的方法计算:
分娩率(%)=(分娩母猪数/配种母猪数)×100%
对于因死亡、疾病或跛行导致高淘汰率的猪群来说,可用“矫正分娩率来矫正非主动淘汰数.
矫正分娩率(%)=[分娩母猪数/(配种母猪数-非繁殖原因淘汰母猪数)]×100%
2影响分娩率的因素
图1显示了可造成低分娩率的各种因素.一般认为,低分娩率是因受胎失败或妊娠失败造成的.受胎失败属于常规返情,妊娠失败是非常规返情.
2.1受胎失败
受胎失败是由于精子为能与排出的卵子受精造成的.如图1所示,许多因素都可造成受胎失败。受胎失败可看成是配种后18~24天或39~45天时重新发情(常规返情)的母猪比例.18~24天返情与39~45天返情的比例约为5:1。这一比例高于5:1则表明这一鉴定做得非常好,大多数第一次返情就被检出。
2.2妊娠失败
妊娠失败可发生在受精之后的任何时候(受精发生在首次配种后24小时)。如果妊娠失败发生在35天之前,那么死亡的胚胎通常被机体吸收,因而妊娠失败可能看不到.受精卵形成的胚胎在最初12~14天内,是自由漂浮在子宫内的。到妊娠14天时,胚胎适当分开排列在整个子宫中,并且在整个子宫内表面附着。附着的过程要到受精后28天左右完成。因此建议在妊娠3~28天之间不要对母猪进行混群或转群。
妊娠失败可看成是非常规返情增加。常规返情与非常规返情的比例应为5:1或更高.可将配种后21天返情数加上42天返情数,然后除以非常规返情数而算出这一比例.因此每5次受胎失败,就有一次妊娠失败的情况.
3影响分娩率的主要因素分析几措施
3.1公猪因素
3,1,1使用过度   公猪使用过度的直接后果是公猪的精液变稀,不成熟精子比例升高,精子密度降低,从而精子或能减少,降低受精能力,造成配种失败。因此公猪每周使用次数因在3~4次或更少一些,具体情况视月龄而定。
3.1.2繁殖障碍   公猪繁殖障 碍主要体现在公猪生殖器官异常发育。虽然在公猪选择时,隐睾、单睾已被淘汰,但是阴茎短小等因素往往不容易被发现,从而造成配种时不能到达受精部位,造成母猪不能受胎。有些皮特兰公猪就很容易发生此类现象,解决着类问题的办法是通过检查精液发现并淘汰不能产生正常精液的公猪,对阴茎短小、精液质量正常的公猪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配种。
3.1.3  疾病  有很多疾病可危害公猪的精液质量和性欲。细小病毒病、乙脑病毒病、蓝耳病等均可严重影响公猪的精液质量。
3.1.4  温度  环境温度过高(>30℃)会降低公猪的性欲和精液质量。夏天,高温对公猪的影响是人所共知的,其直接后果是公猪精液中死精子的百分率提高,从而使受胎率降低,还会影响到窝产仔数。因此早晚凉爽时配种是较好的选择,一般在早晨6点前,晚16点以后进行比较合适。
3,1.5  营养  公猪营养不良会降低性欲、精子质量和射精量。精子的形成需要一过程,此过程大致需要60天的时间,所以精液中精子的质量与60天时公猪的营养和此后的营养情况有较大的关系。因此,准备60天以后使用的公猪,从现在起就必须加强饲养。
3.2.  母猪营养
3.2.1  疾病  有多种疾病会降低母猪的繁殖力和受胎率,如钩端螺旋体病、猪细小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以及尿生殖道感染(大肠杆菌、链球菌、棒状杆菌感染)。因此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是提高分娩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3.2.2  哺乳期营养  哺乳期的重要任务是哺育仔猪,营养供应是非常重要的。这时的营养不仅会对仔猪的发育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直接关系到断奶后母猪的配种成功率。如果哺乳期营养不良,母猪过瘦,发情会出现异常,从而显著降低分娩率和下一胎的窝产仔数。
3.2.3  断奶后母猪营养  断奶后母猪能量供应要充足,其营养不平衡或不足会使母猪排卵数降低,从而降低受胎率,进一步影响到分娩率。
3.2.4  温度  配种时和妊娠早期环境温度高(>30℃)会降低分娩率。所以,环境温度超过30℃时,一定要给母猪增加降温措施。
3.2.5  配种管理   发情鉴定的效率、配种时间的确定以及配种质量,都会影响分娩率。每天两次发情检查,确定适当的发情时间,从而保证配种质量。后备母猪配种日龄、配种体重、配种时的发情期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一般来说,后备母猪配种日龄要在225天以后进行,配种体重要超过110公斤,在第三发情期进行配种。这3个条件应全部具备。因此对后备母猪来说,进行发情检查是提高后备母猪分娩率的有利措施。据实验,后备母猪在165日龄以后就应进行发情观察记录,保证后备母猪在第三情期配种会有较高的分娩率
3.2.6  断奶到发情的间隔天数  母猪断奶后1天和2天就发情,或者7天或者更久以后发情,分娩率通常都较低。建议母猪断奶后1天和2天发情的错后一个发情期配种。对于在断奶后7天或更长时间之后才发情的母猪来说,也应考虑在下一个发情期配种。
3.2.7  胎次  一般来说,低胎次母猪的分娩率较低,胎次分布可影响主群的分娩率(应有45%以上的母猪为第3胎至第5胎)。因此母猪群应保持合理的胎次分布。
3.2.8  基因型  遗传(纯种或杂种)和基因型可影响分娩率。并非各种基因型的分娩率都相3.2.9内泌功能紊乱  有时母猪的激素分泌会出现原因不明的紊乱,影响排卵、受胎率。
3.3  管理
3.3.1  泌乳天数  泌乳天数少于12天,通常会显著降低其后的分娩率。泌乳天数为14~21天,则对分娩率的影响较轻,并且如果泌乳期采食量高于每天5.5强千克则分娩率所受的影响会轻得多。

3.3.2 房舍  在管理良好的前提下,房舍(个体限位栏饲养或群养)对分娩率没有多大影响,但限位栏会影响母猪的蹄肢,从而造成母猪淘汰率提高。
3.3.3 温度/光照  母猪在高温(>30℃)和长光照(>16小时)的情况下配种,分娩率会降低。
3.3.4 营养  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泌乳期的采食量。而且必须从提高妊娠后期的采食量开始,并且必须尽可能使母猪尽早转入自由采食。要提高泌乳期采食量,就必须严格控制母猪分娩时的背膘厚(分娩时P2背瞟厚应大于20毫米),对食欲差的母猪应每天饲喂3次,对食欲差的或哺乳仔猪多的母猪应进行湿喂,应是产房温度低于20℃,应充分供应优质饮水,饲粮营养应平衡全价。在断奶前4天将4头或5头最大的仔猪先行断奶,对于体况差的母猪或哺乳仔猪多的母猪会有帮助。
3.3.5 配种质量  应该用一头结扎了输精管的成熟公猪每天两次进行发情检查。发情可开始于一天中的任何时间,但大约60%的发情开始于下午16时到次日早晨6时之间。对于上午检查到发情的母猪,可能已经发情10个小时了。对上午检查到发情的母猪,则常规采用下午-上午配种方案;对于在下午检查到发情的母猪,则常规采用上午-下午配种的方案。
总之,影响母猪分娩率的因素较多,但如果能够认真分析生产情况,分娩率低的猪群通过采取切实有利的措施和积极的努力可变成分娩率高的猪群。某中猪场母猪分娩率曾经在很长时间内徘徊在70%上下,但是他们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在发情观察、公猪精液检查、人工授精检查等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结果在一年内把母猪分娩率提高到85%,并保持了这一成绩。所以,认真的分析和诊断生产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必将给母猪生产带来巨大的进步。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qingfeng77121 + 1 【通过审核】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0 12: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母猪营养及管理新技术

母猪营养及管理新技术
猪场经营的成败取决于繁殖猪群的效率。如果母猪不繁殖,那么猪场就无猪可售。如果母猪产后不能分泌足够的乳汁来喂养小猪,商品猪的数量就会减少,母猪的生产率也会降低。如果没有仔猪可供断奶或饲喂,那么同期断奶、阶段喂养和分性别饲喂等措施就没有意义了。因此,我们饲养母猪,就是为提高它的繁殖性能力争每头母猪提供年断奶仔猪数由17-22头增加到24-25头,把乳猪育成率提高到92%以上,母猪年产仔由2窝增加到2.3-2.4窝,最大限度地提高母猪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本人今天与大家一起集中讨论母猪的营养和管理技术。 在实践当中我们通常将母猪的生产技术管理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后备(空怀)母猪、妊娠母猪、泌乳母猪,母猪特定的阶段就必须按照特定的需求,供给营养实现科学管理。
    一、后备母猪饲养和管理
    在生产实践中母猪淘汰率大约为30-50%,因此,后备母猪是构成繁殖猪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生产性能的稍微改善对整个猪群的繁殖性能都有重要影响。选作繁殖用的后备母猪应具有较低的背膘厚和较好的生长率,因此,它们在营养上有别于育肥猪。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应从选种留用到母猪交配期间,后备母猪应自由采食,保证能量需求,日粮中粗蛋白的含量不低于15%,赖氨酸含量达0.7%,后备母猪日粮应含有较高水平的钙磷,一般钙不低于0.82%,磷不低于0.71%。
    配种后应限制饲料采食量,每天2-2.5公斤,否则胚胎发育早期死亡增加。在实践中后备母猪配种体重应达125-130公斤,背膘厚17-20mm。交配后72小时内采食量应限制少于2.5kg/天。
    在管理上实行群饲,一般3-5头/栏。配种前用公猪诱情或把母猪混入陌生母猪中,采取“迁移”办法来刺激母猪发情。母猪配种时间以第三个情期为宜。
    二、妊娠母猪饲养和管理
    成功饲喂母猪的关键在于坚持哺乳期的充分饲喂,而在妊娠期要限制饲喂这是一普遍原则。在生产实践当中,我们饲养瘦肉型母猪,在环境条件适宜,没有严重寄生病侵扰的情况下,一般每天投喂母猪妊娠阶段饲料1.8-2.5kg即可满足需要。增加妊娠期间母猪的采食量,显著地增加母猪体重,对新生仔猪体重没有多大影响。但据研究资料表明和生产实践中反映,限制妊娠期的母猪采食量可增加胚胎的存活率和窝产仔数,可减少母猪分娩困难和全猪被母猪压死的可能性。然而,妊娠期的母猪采食饲料量增加,则会导致哺乳期饲料采食减少泌乳量下降。因此,妊娠期饲喂高水平日粮将使哺乳期的采食量减少,从而较早开始动用体储备。限制妊娠期的饲料采食量将会防止体重的损失,而有助于延长母猪的繁殖寿命。
    在实践当中限制妊娠期的母猪饲料采食量应根据实际饲喂水平依个体而定。决定个体饲喂水平的因素包括:1.母猪体重大小;2.母猪体况;3.饲喂方式;4.舍饲方式;5.环境条件;6.畜群健康水平;7.生产水平;8.管理水平。
    一般情况下,将妊娠母猪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管理即:怀孕早期、怀孕后期、围产期。
    (一)怀孕早期:配种到妊娠80天,采取限食饲养,减少胚胎早期发育死亡,一般投料1.8-2.5kg/天。
    (二)怀孕后期:80-105天,采取限食,适当增加饲料投喂量。因为这是妊娠期的三分之一,母猪胎儿的生长率呈指数级地增长,采食量不足就会导致母猪分娩时处于分解代谢的状态中,而这就会使母猪产后分解自身的体组织,并伴泌乳期采食量会下降。如果在此阶段增加饲料投喂量可避免这一问题,还能增加仔猪的初生重,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一般母猪投喂量为2.5-3.0kg/天。
    (三)围产期:产前一周即妊娠105天到分娩,此阶段是母猪体内胎儿增重的关键时期,亦是母猪乳房发育时期,如果增加饲料营养浓度,饲养好此阶段母猪,对降低出生仔猪的死亡率,提高乳猪初生重,提高初乳量及质量,泌乳母猪采食量,缩短返情期,提高多胎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必须增加饲料投喂量,提高饲料营养浓度。现在我们采用的办法是实行自由采食,较好地解决了“产仔过长”,分娩后“初乳延迟”、“无乳”、“出生后乳猪下痢”、“出生乳猪死亡率高”等问题。
    怀孕期前期营养上,日粮中能量浓度3.3千卡/ kg,粗蛋白13%,赖氨酸0.5%增加维生素E和维生素C水平。按每头猪投喂2-3 kg青饲料,矿物质方面除常量外,增加有机铬。怀孕后期和围产期日粮中能量3.4千卡/ kg,粗蛋白16%,赖氨酸0.8%,维生素E、C增加含量,饲料中添加植物脂肪2-4%(脂肪粉2%,大豆磷脂4%)。
    在猪群管理上,怀孕前期实行母猪小群(3-5头)管理,怀孕后期进入单体保胎栏,产前7-10天进入产房。
    实践证明,在怀孕后期母猪饲料中增加脂肪投喂量,对提高仔猪初生重效果明显。据有关研究表明其主要机理是植物脂肪中,一些中链的脂肪很容易被猪消化,中链的甘油三酯很容易被代谢成为酮体,因为酮体很容易穿过胎盘,用于发育胎儿脂类的合成和生成葡萄糖,因此,它能提高出生时胎儿的能量贮存和仔猪生存能力。
    三、泌乳期母猪饲养
    泌乳在整个繁殖周期中尤为重要。其主要目的是哺育出大量健康又强状的仔猪。泌乳母猪需要积累消耗一定的体储来获取维持和泌乳的能量需求。体储备过度损失显著降低体重,导致断奶到重新交配的时间延长,妊娠率降低并易被提前淘汰。因此,采取特殊的措施以确保泌乳期间正确的饲喂。
    母猪在泌乳期要大量采食,以获得最大产奶量,产奶量的提高也会增加哺乳仔猪的生长速度,因此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必须围绕增加泌乳母猪的采食量上下功夫,通过维持母猪泌乳期间高水平的采食量,减少母猪体和背膘的损失,增加产奶量,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减少仔猪死亡率和提高母猪以后的繁殖性能。
    (一)提高母猪泌乳期间的饲料采食量的方法
    1.减少妊娠期间的母猪采食量。这是因为有研究结果表明,母猪泌乳期间的饲料采食量和妊娠期间的饲料采食量呈负相关。妊娠期间的饲料采食量虽增加,泌乳期间采食量则下降,妊娠期间的饲料采食量越多,泌乳期间的食欲越低,实践中为增加母猪采食量,常可添加甜味剂。
    2.增加泌乳期间母猪日粮蛋白水平。母猪在泌乳期所食日粮蛋白水平越低,则日采食量减少,在实践中泌乳母猪日粮中粗蛋白含量不低于15%(赖氨酸0.7%)。
    3.增加饲料中能量含量,添加植物脂肪2-4%。
    4.增加投喂次数,采取自由采食,一天3餐为宜。
    5.用湿拌料投喂。
    6.不限制母猪饮水。
    7.控制环境条件,夏天降低室温,要避免水滴散落在初生仔猪身上。
    要避免水滴散落在初生仔猪身上。
    (二)确保泌乳母猪营养需要。泌乳母猪能量需要与怀孕母猪相似。它的水平依母猪体况,窝产仔数和仔猪生长率而改变。而日粮中营养浓度为3.4千卡/ kg,粗蛋白水平不低于16%,母猪日粮中氨基酸基本平衡,氨基酸需要最主要的是赖氨酸。日粮中赖氨酸水平必须参照母猪的性能水平来加以确定。窝产仔较少的母猪,对赖氨酸需要量小于窝产仔数较多的母猪,因为母猪窝产仔数较少时其泌乳量也较小。我们必须根据母猪的生产性能水平和采食量来确定其日粮应含多高水平的赖氨酸。大致的规律是,一头母猪为每千克窝仔猪需要26.2克赖氨酸,一般情况下猪日粮中赖氨酸水平为0.8-0.9%为宜。
    维生素和矿物质,按营养需求供应,我们在实践当中通常增加维生素C的添加。
    (三)产后防制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综合症
    产后疾病较多临床常见的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综合症。
    尽管遗传、营养、便秘、霉菌毒素,环境高温,泌乳开始过早和又脏又温的地面被指责为无乳综合症的原因。目前的研究表明大肠菌类微生物可能引起无乳症,它产生的内毒素会降低分泌催乳素——一种泌乳所必需的激素,为防止产后疾病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综合症的发生,除采取如下几条措施如清洁产房,日夜分娩设施由高温高湿,减少遗传、营养等方面的疫病外,在生产上推广使用产后1-2针,注射大剂量的青枚素、链枚素,或其它长效制剂,这样能有效地防止母猪产后疾病发生,我场三年来使用效果很好。
            同是在母猪饲养过程中,推荐怀孕前期母猪实行小群喂养,怀孕后期定单栏保胎,围产期、泌乳期实行高床生产
发表于 2008-10-13 09: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 了,多给点论坛币吧
发表于 2008-10-23 14: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 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12 21:2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