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18|回复: 0

兽医临床上的常见误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6 16: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基层兽医在诊治畜禽疾病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诸多误区,从而影响疾病的正确诊治,延误治疗时机,造成用药多、疗效差的不良后果。现分析如下: 

  见病抗菌 兽医临床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屡见不鲜,不论治疗哪种疾病都离不开抗生素。实际上有许多疾病根本不需要用抗生素,如消化不良、中暑、中毒等,使用抗菌素药物反而使病菌的抗药性增强,造成肠道菌群失调。 

  见热就退 畜禽一发热,就急忙用退热药给其降温,从没有考虑畜禽发热有时是体内的一种防御反应,有利于增进肌体的抗病能力。如果畜禽体温过高或持续发热,对肌体是有害的,可使肌体各个系统的正常代谢机能发生障碍,甚至使器官变性和坏死,应及时采用退热药降温退热,确保病畜及时康复。滥用退热药物会降低畜禽肌体防御能力,造成热型混乱,掩盖疾病真相,影响对症下药。 

  见泻就止 见泻就止是兽医临床上的一大误区,往往没有考虑畜禽腹泻也能排除体内病毒及有毒物质,减轻病菌及有毒物质对肌体的损害。如果病畜腹泻时间长,脱水严重,引起胃肠消化功能减弱,导致肌体不同程度的营养短缺,应立即用止泻药物,还要结合补液。在补充电解质的同时要加用抗菌素药物止泻,不然,会影响疗效。 

  听病就防 有的兽医,尤其是饲养场的兽医人员,一听到近期发生了某类传染病,就马上给畜禽进行免疫接种。这样很可能会造成洁净饲养场的污染,将病菌带入饲养场,如禽流感等。如果本场无病,只要注意消毒,加强管理,引种注意隔离观察即可,不需不必要的防疫。 

  见病用药 畜禽发生疾病,是有内因和外因的,只对致病因素进行治疗,忽视提高病畜的防御能力或抗损伤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在临床上应采用综合性治疗,既要消除致病因素,又要加强对病畜禽的护理,提高其抵抗能力,才能收到良好的疗效。 

  见效停药 兽医临床上有时出现病畜稍好,就停止用药的现象,一来为了节省药费,二来认为病畜可以自行康复了,这样容易造成病情复发,甚至转为慢性病。因此,在治疗中应遵循各种疾病都有一定疗程的规律进行治疗,在症状消失后继续用1~2次药,以巩固疗效,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文章来源: 中国禽病网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绿缘 + 1 【通过审核】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7 15:4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