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生猪掉价的主要因素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屠宰企业库存和进口),生猪收购不能竭尽所能;次要因素:生猪出栏虽有增加,但是谈不上多。一方面:8-9月的疫情刺激了部分地区的生猪出栏;另一方面,7月之后,南方的出栏体重明显下降。以下就国庆之后,春节之前的市场分析简要概述一下:
有利因素:
一、 自从8月之后,日常消费开始呈现增加趋势;那么日常消费的增加和节日消费的来临将有利于库存的消化。部分信息点反映,节日期间的消费量一般较日常消费量增加30%左右。根据对部分屠宰企业的了解,节日期间的清仓量应该在50%左右。部分屠宰企业的清仓量可能高于这个数据。
二、 国庆之后,进入日常消费期,宏观调控的作用有所缩减。日常消费期间,进口肉渐少;日常消费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小车收购,仍将维持相对强势。受股票市场低迷的影响,大车收购虽有所增加,估计相应的消费要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三、 11-12月有可能逐渐进入备货期,生猪收购力度逐渐加大;对猪价有一定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来看,生猪出栏虽有增加,但是和往年比较起来,仍不能以多字来概括。这一现象持续的时间大概在8月至春节;因此在生猪供应不能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备货期可能拉长。
不利因素:
一、 后期出栏难遇去年猪荒;但是供应仍低于正常年份。根据部分信息点春节前后能繁母猪调查的数据显示,年前生猪出栏难有大幅增加;另外,根据部分地区夏季仔猪存栏来看,大概较春节存栏增加30%;而春节仔猪存栏处于历史低位;因此秋冬交接时机的生猪出栏仍难有根本性改观。
二、 日常消费难追去年同期水平;受股票市场疲软、肉价难以持续走低的影响;日常消费仍维持相对的低迷状态;特别是大车收购仍有低迷的表现;消费预期降低,将不利于商家充分提高屠宰和收购的激情。
三、 春节前后,将进入宏观调控期。春节期间,肉价将有所保证。考虑到,市区消费能力下降的因素,再次投放廉价肉的可能性仍有。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