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9-10 08: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1 动物因素
1)遗传因素 在正常条件下动物在生长发育阶段。其采食量大小是与它维持一定的增重速度所需的能量有密切的相关。而动物增重的能量需要量高低又是由遗传背景所决定的;动物遗传能力决定其饲料采食量的最高限。由此可见,动物的饲料采食量存在一个最高限,这个最高限反映动物在采食饲料数量多少方面的遗传潜力。这种遗传潜力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一般来说,动物每天的代谢能进食量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2)生理阶段 动物的生理阶段对采食行为的影响机理既与物理调节有关.也与化学调节(主要是激素分泌的影响)有关。
3)健康状况 患病和处于亚临床感染的动物常表现出食欲下降。
4)疲劳程度 过度疲劳的动物采食量会下降。
5)学习 动物可从过去的采食经历或通过人为的训练,而对饲料产生喜好或厌恶。猪对吃喝的记忆力很强,对与吃喝有关的时间、声音、气味、食槽方位等很容易建立起条件反射。
2 饲粮因素
1)饲料容积 饲料容积是由饲料中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饲料内部的空气和水分间隙所决定的。饲料容积是通过对消化道的膨胀作用而限制采食的;通过加工调制可使这种限制作用降低。
2)饲料的物理性状 一般饲料在饲喂前都要经过适当的加工调制。经过物理的,化学的或机械的加工调制后.饲料的物理性状都要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均会影响采食行为和采食量。
3)适口性 适口性是一种饲料或饲粮的滋味、香味和质地特性的总和。饲料的滋味包括甜、酸、鲜和苦四种基本味。饲料的香味来自挥发性化合物。所以,仔猪饲料的适口性对于刺激仔猪的早期采食量有很大的作用。
4)能量浓度 动物采食首先是满足能量的需要,动物具有“为能而食”的本能。当饲料或日粮的容积物理性状和必需的营养物质数量和平衡不是限制因素时,即在一定能量浓度范围内。饲料或日粮的消化能越高,动物的饲料采食量也越低;反之亦然。饲粮消化能浓度与动物随意采食量之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比例关系,在一定能量浓度范围内,本能地调节采食量以保持恒定的采食量。动物体内且备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平衡控制的生理功能.这些营养物质代谢平衡的调控特点:1)主要营养物质代谢平衡的调控在体内是各自分别进行,2)营养物质的净氧化量与饲粮内该种营养素的数量多少呈相关。3)动物对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是借助正负反馈信号.通过中枢神绍统而调控。4)饲料内的有毒物质均含度不同地影响动物采食。
3 环境因素
首先环境因素(气温、湿度、光照)是影响动物饲料采食量的重要因素,知环境温度对于动物体内的能量耳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进而对动物的采食量也会有重要的影响。因体重和年龄大小对温热环境反应不同,猪的采食环境温度影响较大。成年猪的适宜范围在0~20℃,育成猪15~27仔猪25~32℃。低于适宜的温度,量增多。反之,则降低。研究表明,2O℃以下仔猪对温度变化较敏感.骤然5度使采食量减少,增重缓慢;断奶仔猪不宜变温;突然变温不如逐渐降温;适宜恒温不如适当变温.使采食量较多,增重加快。体重40~70 kg和70-12O kg的生长肥育猪,气温在20℃下采食量增加的曲线相同,但在20℃以上,体重大的猪采食量明显下降重轻的猪30℃以上时采食量才减少。在热应激条件下,动物的随食量减少幅度相当大。
仅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