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霉菌毒素及其对肉鸭的危害
山东信得药业有限公司 李峰
课题背景:霉菌毒素是次生性的真菌代谢物,至今仍是全世界受到重大关注的一个领域。据估计,全世界供应的谷物中有25%受到霉菌毒素污染。 自从1960年英国火鸡X-病爆发,世界开始注重对毒素中毒的彻底调查。已知有300多种真菌产生毒素, 但除几种毒素外,人们对它们产生的毒素所知甚少。它会造成大量的营养物质损失,据研究,导致饲料霉变的孢霉菌,属一种腐生微生物。该微生物自身不仅不制造营养, 而且常可通过分泌多种酶分解饲料养分,供其生长繁殖。因此,凡被霉菌污染的饲料,营养物质含量大大降低, 并散发一股难闻的霉味。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全世界每年被真菌污染的各类谷物、油料种子和饲料,约占其总量 的10%左右。可见,霉菌是影响全世界农业、饲料业和养殖业发展的一大危害,必须预以高度重视。 此外它还会引起发热,使贮料发生质变。 霉菌在消耗饲料营养物质的同时,还释放出热量。料温升高的结果,使饲料中蛋白质、 脂肪、维生素发生变化。首先使蛋白质发生质变,出现蛋白质溶解度降低,纯蛋白减少、氨态氮增加、蛋白质利用 率和氨基酸含量下降。 在本课题中重点分析和强调霉菌毒素对谷物和饲料的污染及其对肉鸭的危害。霉菌毒素中毒的典型情况一般是由于发生急性临床症状。这些急性中毒有明显的表现并能造成经济损失,但是更为经常的是难以发现的隐性中毒。急性中毒在生物学和经济上造成的后果比隐性中毒小得多。较低剂量霉菌毒素引起 的一般性生产性能和免疫状态受抑就是一个例子。这种情况是特别应该注意的。据估计,1986年全世界仅仅由于肉仔鸡吃了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而体重减轻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 为1亿4000万美元。大量文献报道,霉菌毒素会影响个体的全部系统,引起宏观和组织学方面的变化, 影响生长和生产率,影响免疫系统,引起禽对许多传染性疾病易感性增加,并最终引起死亡率上升。
在中国,对饲料及饲料原料进行了采样调查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王若军等,2003),结果发现检测的6种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储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在被检饲料和饲料原料中均普遍存在。全价料中霉菌毒素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能量饲料和蛋白饲料,检出率均在90%以上,黄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检出率高达100%,其中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而蛋白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也不容忽视。在被检饲料和原料中,黄曲霉毒素并非主要的霉菌毒素,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最为严重,而由多种饲料原料配制的全价料将会大大增加全价料受多种霉菌毒素污染的危险。养殖者应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预防霉菌毒素的污染,以保护动物正常的健康、生产及食品安全。 霉菌素产生的临床中毒症状会因在饲料中的毒素种类、剂量、饲喂时间、毒素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动物本身的品种、年龄及健康状况而有所有不同。
一般在检测饲料或原料中的霉菌毒素时,很多时候只检测一种毒素(黄曲霉毒素),却没有考虑饲料或原料中往往不止只含一种毒素,至少含有2种以上,且很多毒素与毒素之间均具有相乘作用,例如黄曲霉毒素与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与T-2毒素、呕吐毒素与F-2毒素等等,这些毒素同时出现其毒力将大大超过单个霉菌毒素所具有的毒力。饲料被氧化及细菌感染,也给霉菌提供了有利的生长条件,导致更多的霉菌毒素产生。热紧迫、疫苗接种等等以及管理、营养、高密度饲养、疾病干扰等因素均会导致畜禽对霉菌毒素的抵抗力降低,使得低于危害标准的毒素量也会给养殖者带来损失。
霉菌毒素中毒具有以下特点:
1、中毒的发生主要通过被霉菌污染的饲料或者谷物;
2、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或者谷物用一般加热处理不能将其破坏去除;
3、没有污染性免疫,霉菌毒素一般都是小分子化合物,机体对霉菌毒素不产生抗体;
4、霉菌生长繁殖和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近几年霉菌的污染在我国越来越严重。霉菌毒素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包括许许多多的霉菌所产生的一种或多种(一种霉菌也可产生多种毒素)毒素的通称,在临床上由一种霉菌或一种毒素所造成的危害比较少见。
1.主要的产毒霉菌:
曲霉菌属:包括黄曲霉,杂色曲霉,赭曲霉等
镰刀菌属:包括单端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等
2.霉菌毒素的产生:
霉菌是一种多细胞微生物,可通过种子或孢子两种形式繁衍下代,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主要以种子形式,条件不适宜时主要以孢子形式繁衍。孢子广泛存在于土壤和谷物饲料中,当这些谷物在收获,采购,运输,储存或饲料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遇到高温高湿等,极易发生霉菌毒素中毒。
3.当前霉菌毒素中毒的特点:
3.1在北方往往多发于7——9月份。但近几年由于秋收夏收季节多雨造成霉菌大量繁衍,产生大量毒素,使近几年霉菌毒素中毒非常普遍。
3.2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而使各种疾病多发,同时如果有应激或免疫抑制病存在则本病要严重的多。
3.3各种霉菌毒素依其毒性和靶器官的不同而造成不同的危害。
3.4同肉鸡和蛋鸡相比,鸭对霉菌毒素尤其是黄曲霉毒素要敏感的多。
4.病因
4.1各种毒素的强腐蚀性引起的口腔溃疡,食道的炎症以及病情后期的假膜,溃疡性以及增生腺胃炎,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形成溃疡,肌胃角质膜易拨离,角质膜增厚以及角质膜下形成溃疡,肠道脆性增大,肠粘膜脱落,坏死。
强腐蚀性引起整个消化系统发生炎症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使饲料报酬不合理。
4.2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抑制色素的代谢和沉着,加之肠道对色素的吸收障碍,引起喙和爪子着色不良。
4.3黄曲霉毒素中毒可导致肝脏多灶性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增生以及发病前期的由于充血而呈暗红色,后期的由于脂肪聚集呈黄色,但不管发病前期与后期都为橡皮肝的感觉,胆囊黏膜由于胆小管的增生和坏死而发炎。
4.4霉菌毒素对产蛋的影响是通过减少肝脏卵黄前体的合成和转运而实现的,采食量的下降以及料肉比的不合理使母鸭性成熟延迟,毒素对孵化的影响主要是引起胚胎的死亡。
4.5分泌到蛋里的单端孢霉毒素相当少,但它的代谢产物分泌到里面相当多。黄曲霉毒素聚集在生殖器官并转移到蛋(蛋黄或蛋白)以及孵化的后代,同时,黄曲霉毒素在肌胃,肝脏和肾脏中浓度最高,。这样,种鸭的霉 菌毒素中毒就机易造成后代肌胃的损伤,同时使肠道病早发,后代呈生长障碍(易与传贫和呼肠孤感染相混)。
4.6毒素对肝脏的损伤使肝脏对糖元的储备减少,同时对胰腺的损伤使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霉菌毒素中毒往往发生严重的低血糖症,通过饮用葡萄糖往往无效。
4.7毒素中毒引起的肠道病使机体对VE的吸收减少。同时单端孢霉毒素减少了VE在禽血浆中的浓度。VE为一促微粒化物VE的缺乏可阻碍肠内脂肪的消化。
对胰腺的影响造成胰淀粉酶和脂酶的缺乏,使脂肪的乳化过程受到影响 而引起脂肪的消化障碍。
4.8霉菌对硫胺素的利用和破坏容易造成硫胺素的缺乏,加之毒素对神经的损伤使禽出现神经症状。
4.9毒素对肾脏的损伤可使肾小管变性而导致肾脏肿胀、痛风,近期雏鸭的腿病发病率升高与种鸭的霉菌毒素中毒有一定的关系。
4.10多种霉菌毒素可影响软骨的发育,使禽腿发生内翻和外翻。
4.11霉菌毒素对免疫器官的嗜性使免疫器官受损而萎缩。
4.12霉菌毒素对血管壁的损伤使血压上升,增加了心脏的负担,使腹水症多发。
5、常用的霉变饲料的处理法:
理想的脱霉剂应具备的条件:
1.吸附霉菌毒素
2.分解/转化霉菌毒素
3.兼具强肝、抗发炎效果
4.提高适口性及采食量
5.营养素不流失
1.营养解毒法:
抗氧化物质的添加如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和硒等会缓解霉菌毒素对细胞的作用
蛋氨酸的添加:肝脏解毒的基础是谷胱甘肽,蛋氨酸是谷胱甘肽的主要成分.
营养解毒法可起到一定的解毒效果,但能造成营养的不均衡而使有些营养物质缺乏,同时价格偏高.
2.吸附法:
葡聚甘露聚糖法:效果一般,费用较高
活性炭法和硅酸盐法:只对黄曲霉毒素有效,对其他毒素无效.且在吸附霉菌毒素的同时也吸附了大量的维生素和氨基酸.目前应用效果较差.
3.酶制剂:利用酶的降解作用破坏霉菌毒素或降低其毒性,但其成本高且酶不耐热,特别是制粒过程中易失活.
4.综合法
多效合一,吸附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同时也可以分解、除去消化道以及血液中的毒素,另外添加维生素C等,可缓解应激,提高免疫力,保护肝脏,改善饲料适口性,增加采食量,提高生产性能。
霉菌毒素对动物来讲,没有安全阈,它在动物体内具有累积效应,不论是含量多少,都会对动物机体产生危害。疾病的突发性和群发性,疾病流传快,死亡率高,无康复周期,某些器官和系统的特征性病变,都可以作为诊断此类疾病的重要依据,希望畜牧养殖从业者通过本课题能够对霉菌毒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引起足够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