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57|回复: 2

繁殖母猪高产的综合技术管理措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8 14: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母猪是否高产直接关系到养猪业的经济效益,目前,由于近几年来繁殖障碍病的发生,高产母猪越来越少,现仅就提高母猪生产力的技术管理措施谈些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一、影响因素
品种、配种年龄和生产胎次、饲料营养、环境、疫病以及母猪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措施等。
二、采取的相应方案及管理办法:
选择品种优良、繁殖力高的母猪做种猪,通过遗传育种综合指数测定选择繁殖性能好的母猪群做高产核心群,选择其后代通过杂交优势提高母猪的繁殖力。
大型晚熟瘦肉型品种猪初配月龄为8—9月龄,体重在100—120公斤,后备母猪第一次配种应在第二或第三次发情时实施,第一次发情不宜配种,因未达到性成熟,排卵较少。母猪一般3—6胎生产力最强,因此应淘汰老龄母猪,生产群以3—6胎生产母猪最多为宜,保证母猪群最佳的配种年龄和生产胎次。
营养水平高且均衡生长的猪繁殖性能好,高产,采用科学的营养饲料配方,保证充足合理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最佳微量元素和最佳氨基酸平衡。饲料的营养水平主要是能量水平、蛋白质水平,在猪场能量水平是决定饲料营养水平的第一要素。我们还应清楚的认识到猪采食的是配方饲料而不是饲料配方,关键是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和加工。饲料维持着母体生长,胎儿发育,切忌忌使用霉变饲料,饲料霉变严重影响母猪的繁殖,如后备母猪假发情,怀孕母猪流产和产死胎,霉变饲料的营养价值损失很大,而且干扰免疫接种,降低免疫力。
处于安静、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空气流畅,干湿度适中的环境下,母猪繁殖力高。创造舒适的环境,较少污染和噪音及人员的流动量,能提高母猪的繁殖力,为高产提供客观条件。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进行免疫接种,特别是加强对猪瘟、细小病毒、乙脑、伪狂犬、蓝耳病、链球菌病、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的防疫减少繁殖障碍,保障母猪高产。另外对长期消耗性疾病如:寄生虫病、子宫内膜炎、阴道炎、卵巢囊肿或萎缩性鼻炎等加强预防和治疗,要坚持自繁自养,淘汰有繁殖障碍的猪群,强化检疫,净化疾病,才能有效地提高母猪的繁殖力,达到高产的目的。
三、母猪各阶段具体管理措施
1、母猪的配种管理:配种管理的目标用健康的公猪及符合种用体况的母猪适时配种,以提高受孕率、分娩率和产活仔数,控制流产死胎和木乃伊。
①发情检查,将诱情公猪安排在母猪栏附近或每天驱赶公猪刺激母猪发情。对于刚断奶的母猪或后备母猪实行驱赶公猪和压背查情,可有效地查出母猪的发情,查情时间一般为一天两次。
②返情率的控制:
母猪方面:(1)母猪在配种期前加强饲养管理,有利于母猪的发情和排卵;(2)配种或输精时要讲究卫生,防止子宫内感染;(3)母猪的哺乳期要适当,不能过短或过长(一般以21—28天为宜);(4)如果是因为母猪方面的原因发情次数过多时,可将其淘汰。
公猪在返情率控制方面也起一定的作用。其造成原因有:(1)公猪配种频率过频,造成公猪的体能消耗过大,或采精频率过高,精子浓度和活力不到,射精量过少,未成熟精子(带有原生质滴的精子)过多,都将造成母猪的返情;(2)公猪的精液品质不高,活力低和畸形率过高;(3)公猪患病或高烧之后没得到很好的恢复,就继续进行配种使用。
控制和治疗措施为:(1)公猪的配种或采精频率要适当,成年公猪2-3次/周,最多不超过5次/周。(2)对公猪的精液要经常进行品质检查,1次/周,如果不符合标准,绝对不能使用配种。(3)公猪患病后要停一周,高烧后一个月才能使用配种。防止用品质不良的精液配种。(4)配种时要清理公猪的包皮和母猪的外阴部。
③适时配种或输精:母猪出现静立反射就可适时输精或配种,配种时清洁外阴,且有公猪在场的情况下对母猪背部施加压力,母猪表现呆立姿势时输精,输精后母猪原地停留10mim,并且在输完3次精后,当天转入另一栋舍中集中保胎。配种技术方面的因素有:(1)母猪的发情鉴定技术不准确,配种时间过早或过晚。(2)配种时公猪的射精次数不够,没有把浓份精液射入母猪子宫内。(3)人工授精的时候采得的精液受到污染或阳光直射,造成精子活力下降,精液温度降的过快,或稀释液和精液温差过大,对精子造成冷休克。(4)人工授精过程中,因输精管插入深度和位置不准,或输精速度过快,造成输液外溢,使有效精子数下降,不能达到受精指标。
有效的控制措施:(1)及时准确地进行发情鉴定,达到适时输精。时间为发情后的19-30小时为宜。(2)本交时使公猪射精要充分,应达到3次以上,时间为6-10分钟。(3)采得的精液稀释时,倍数要适当,由低到高逐渐稀释,与精液接触的所有容器和溶液都要保持无菌,防止精液污染,且与精液要等温,防止冷刺激。(4)输精管插入要轻柔准确,防止对产道造成损伤。输精速度和输精量要缓慢准确。每ml含有效精子数为输精量30-40ml为宜,时间为3-5分钟。
2妊娠母猪的管理:
①妊娠、返情检查:母猪在配种后至着床前(12—23天)胚胎全部死亡,母猪会返情,一般18—24天内返情;配种后30—40天即着床后到胎儿钙化前死亡,也会返情,但比例较少;骨骼钙化后胎儿死亡造成木乃伊胎则不会返情;在妊娠期出现流产,也可能造成发情或乏情,因此,所有的妊娠母猪都应进行妊娠检查。
②妊娠期母猪的饲养管理
高产母猪需严格控制体重和膘情。在哺乳期到断奶再发情至配种期间尽可能地提高采食量,可以保持最小的体重损失,在妊娠期间,应避免母猪过肥,因为过肥会对胰岛素的合成产生拮抗作用,从而影响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导致哺乳期体重过度损失,多数胎儿在怀孕后期21—28天内大量增重,从怀孕90天起母猪饲喂量增加到3.0—3.5kg/d,110天后减为1.8 kg/d,直到分娩可减少无乳综合症的发生。
③减少妊娠期常见繁殖障碍
(一)
流产
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母猪的妊娠期中断,母猪产出死胎或不足月的胎儿,或胚胎被母体吸收,统称为流产。
引起流产的主要原因为:(1)在妊娠期母猪营养供应不足,造成母猪流产;(2)母猪饮过多的冷水和采食过量冷冻饲料或冬季母猪口渴,在运动场运动时采食大量积雪,造成子宫的冷刺激,引起子宫强烈收缩导致母猪流产;(3)夏季因妊娠舍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造成高温高湿的不良环境,引起母猪中暑,导致胎盘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猪发生流产;(4)母猪饲料喂发酵酸败和发霉变质的饲料,导致母猪的流产;(5)冬季母猪受到雨淋洗和风的侵袭,母猪受凉或感冒,造成母猪流产;(6)因妊娠母猪患病时用药不当,造成胎儿畸形和流产;(7)母猪之间的咬架和对母猪造成机械性损伤,造成母猪流产;(8)妊娠舍内通风不良,饲料和烘便发酵,造成舍内CO2浓度过大,造成母猪中毒性流产。(9)体内激素分泌失常和近亲繁殖,子宫发育不全造成的习惯性流产。(10)细菌、病毒的感染,如乙型脑炎、猪的伪狂犬病、布氏杆菌、非典型猪瘟等。
其控制和预防措施为:(1)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供给优质的蛋白质日粮,适当喂些青绿饲料。(2)防止母猪饮冰冻水和冰冻饲料。(3)禁喂发霉变质饲料和酸饲料。(4)妊娠舍要做到冬暖夏凉,温度控制在15-20℃,湿度控制在70%。(5)防止母猪咬架和对母猪腹部造成机械损伤。(6)妊娠舍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CO2浓度不能过高。(7)进行必要的疫苗注射。(8)防止近亲交配和繁殖,降低近交系数。(9)应用保胎药物,如孕酮等。
(二)
死胎
猪正常的死胎率为5%以下,通常发生在分娩前和分娩过程中,如生产过程中70%,就应分析其原因,寻找其解决办法。
造成死胎的主要原因为:(1)细菌和病毒感染如细小病毒,日本乙型脑炎、非典型猪瘟和繁殖呼吸综合症等。(2)母猪过肥,造成胎盘血液循环障碍,仔猪营养不良,造成胎儿死亡。(3)在妊娠后期,因仔猪的体重迅速增大,而胎盘停止生长,造成胎盘血液循环失常,引起胚胎死亡。(4)母猪低血糖造成胚胎早期死亡。(5)母猪受到热和过冷的刺激,造成胚胎畸形发展和早死。(6)母猪日粮不全价,如缺碘造成胚胎早死。
其控制和预防办法为:(1)定期预防注射疫苗,然后观察注射效果,如果发现颈部有起疱现象,要及时的进行补注。(2)加强饲养管理,供给全价日粮和优质的青绿饲料。(3)根据母猪的体况进行饲喂,防止母猪过肥。(4)要供经母猪高能饲料,防止低血糖和发生,符合能量的要求标准。
(三)
木乃伊胎:
通常在妊娠的第35-90日龄死亡的胚胎,因母体不能完全吸收,子宫颈又闭锁,细菌不能侵入子宫内,胚胎不会腐败分解,又因水分逐渐被吸收形成木乃伊胎。
常见的形成原因是:1、细菌和病毒感染是造成木乃伊胎的主要原因,如狂犬病和日本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病等。2、妊娠后期(80-90天)死亡的胎儿,易形成木乃伊。3、子宫没有足够的空间。
控制措施和预防办法为:1、加强母猪配种前期的疫苗注射,将后备母猪在配种前一月与经产母猪混养,可减少和预防木乃伊胎的形成。2、加强母猪怀孕后期的饲养管理,防止死胎和木乃伊胎的形成。
3、哺乳母猪的管理:
①产房管理:最大限度地增加泌乳母猪的采食量是产房管理的目标。泌乳期应向母猪提供足量的养分,最大限度地增加母猪泌乳量,使仔猪尽快增重,改善母猪以后的繁殖性能;并通过各项记录如配种记录、产仔记录、驱虫记录、防疫记录等加强对产房母仔猪的管理,通过精心护理控制死胎和仔猪断奶前的死亡率。
②哺乳母猪的饲喂
由于哺乳母猪饮水不足、房产温度过高等会造成母猪采食量下降,不能够满足母猪对能量的需要量,母猪会动用机体储备(蛋白质和脂肪)来满足自身生产和泌乳需要,最终导致母猪体重过度减轻,从而导致仔猪断奶重较低,母猪断奶到再发情的间隔时间延长,分娩率降低,并且以后窝产仔数将减少。特别是头胎母猪一定程度上在生长,如采食量不足,由于泌乳相对于生长具有优先地位,母猪会动用体内的蛋白储备来保持泌乳量,当体蛋白动用过多,母猪泌乳量和乳汁中的养分含量都会减少,最终导致母猪体况下降,淘汰率增加,影响仔猪生长。
哺乳母猪饲喂1.5kg/d可满足维持需要,然后按每哺乳1头仔猪增加0.5kg/d,哺乳母猪的饲喂方案如下:分娩日1.5 kg,第一天2.5 kg,第二到第七天逐渐增加至第八天时达到最大量。
③产房温度的管理和母仔温度的调控
保持产房适宜的温湿度,在高温季节,母猪的适应性反应是增加散热如心跳、呼吸加快等,热应激可使哺乳母猪增加体重损失,使分娩母猪产程延长,产道开放时间长易感染,导致母猪发情延迟或不发情,淘汰率增高,避免热应激的措施有保证饮水水流、饮用净水、搭建遮阳网、屋顶循环滴水、机械纵向通风、喷雾或喷淋降温、湿帘降温等。
寒冷季节分娩舍应安装采暖设备如火炉、锅炉、空调等,舍温保持在15℃—18℃为宜,仔猪应有红外线灯或电热板保温(28℃—32℃为宜)。
新生仔猪最适温度1—2天为30℃—34℃,3—7天为25℃—28℃,8—14天为24℃—25℃,14—15天为22℃—24℃。对于新生仔猪危险的时期是生后的头3天,为仔猪提供温暖干燥的小环境时应防止产房过热,产房过热将会使母猪采食量降低而影响泌乳,25℃是维持哺乳母猪饲养成绩的上限温度。
④哺乳仔猪的管理
a仔猪的处理:
母猪分娩过程中,可造成仔猪死亡,分娩死亡占死胎的85%左右,在分娩过程中,记录产仔时间和间隔采取适当的助产措施,尽可能地降低死胎数和弱仔数,确保初生仔猪从胎衣中脱出后,迅速擦干,在温暖的环境中吃足初乳,常规的处理包括:剪牙、断尾、断脐、打耳号、补铁、补硒、口服抗生素、去势等。
b仔猪的寄养和补饲
饥饿是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合理的营养可减少仔猪的死亡,一般在仔猪吃足初乳后,寄养活力较强的仔猪,寄养宜限在产后24h内,腹泻病猪不寄养。
良好的补饲能提高仔猪的断奶重,补饲从7日龄开始,每天分3—4次提供少量的、干净的、新鲜的固体颗粒饲料且饲料的营养成分与乳汁相差不大,补饲能刺激仔猪尽早开始采食固体饲料,提高对饲料的适应性。
C仔猪断奶
断奶是仔猪出生后的最大应激,因离开母猪,离开原来的生活环境,对新环境不适应,如舍温低、湿度大、有贼风、房舍消毒不彻底等,会导致仔猪条件性腹泻发生。因此,断奶后仔猪应转入已消毒的、干燥的、预热的保育舍且在断奶后第1周日温差不超过2℃,并按体重性别分群。断奶特别是断奶后第一周,是仔猪管理环节中的重中之重。
使繁殖母猪高产单单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还不够,还要从对员工的管理、疫病的综合防控及成本的控制等方面着手。总之,使母猪群高产,离不开优良的健康的种群、有责任心的工作团队,优质的饲料和良好的饲养管理即母猪高产模式:健康的猪群+优良的品种+良好的饲养管理。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8-6 10:32:14 | 显示全部楼层
gggggggh
发表于 2008-8-19 15: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hihi: :hihi: :hihi: :hihi: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12 04:5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