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宁讯 (记者唐正芳)猪肉一直是市民“菜篮子”里的重要内容,猪的饲养更牵动着养殖户的心。猪肉高价位运行还能持续多久?养猪业今后的路怎么走?怎样才能减少猪病的发生?6月26日,来自美国的柯黑博士、中国农业大学陈清明教授等养猪专家,为来自广西区内的250多名养殖行业人士传授“养猪经”,养殖户受益匪浅。
养猪行业疑问多
这次传经送宝的主题是“规模化猪场免疫营养研讨”,由广西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分会(以下简称养猪分会)等单位主办。主办方原来只准备了150人的座位,前来参加的人达250多人。
据养猪分会理事长何若钢介绍,去年下半年以来,广西养猪业得到了政府有史以来最大的支持,加上猪肉价格近一年来的高价位运行,目前养殖行业掀起了新的一轮养猪高潮,但不可忽视的是,各种疫病对养猪业仍存在很大的威胁。如何加强对养殖场的科学管理,保证生猪营养供给,提高生猪疫病的免疫力等问题,一直困惑着养殖户们。为解决养殖户的实际困难,养猪分会请来国内外知名养猪专家,就目前遇到的普遍问题作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大成食品公司的易敢峰博士认为,目前养猪业存在着猪舍环境不够好、猪食营养不全面、生猪免疫能力低下等问题。在美国当过4年“猪倌”的易敢峰博士,用亲身的经历、通俗的语句言传身教。
养猪方式“拟人化”
在研讨会上,让记者眼前一亮的是专家们提出的饲养观念,养猪也要讲“人性”,因为凡哺乳动物都有共性,某些饲养方式也要“拟人”,这样的讲述方式让养殖户们更容易接受。
柯黑博士介绍说:乳猪出生的第一天,一定要让其吃到母乳,母乳的营养是最好的;另一方面,乳猪光吃母乳是不够的,还必须及时补充奶水,即它们也要添加奶粉,奶粉里有免疫球蛋白,即可减少疫病,长得更快。记者了解到,猪奶粉的价格也在“拟人”,一包奶粉要30多元。
易敢峰博士的讲稿里有一幅画:一边的母猪享受着电风扇,而刚出生的小猪则要用电灯来取暖。易敢峰博士解释说:“刚出生的乳猪,其生存的空间温度必须保持在32~35度之间,一个星期后可以降到28度左右,以后温度慢慢下降。乳猪出生的天数不同,对温度的要求也有不同。”像人一样,猪的生存环境也非常重要,它们也害怕低温、潮湿和脏乱。他在美国拍摄的照片显示,生猪还有“福利待遇”,有的猪舍从远处看去,就像别墅。
易敢峰博士告诫养殖户,给猪打针要有基本常识,就像人打青霉素要先做皮试一样,猪打疫苗也要先做测试,别人猪场有效的药物,不一定就适合自己的猪场,不然就要吃大亏。
针对养殖户们生猪“不犯病什么都不管,一犯病什么药都上”的现象,中国农业大学陈清明教授提出了“少打苗,打必要的苗;少用药,间断性用药”的原则,要求养殖户一定要改变疫病防治观念,要把“养”放在第一位。一位养殖户深有体会地说:“如果把养猪看作跟养孩子一样重要,麻烦就会少很多。”
养殖户受益大
养殖户都是带着问题来参加研讨会的,专家的一番传授解除了他们心里的疑惑。来自平南县的养殖户梁先生说,他最头疼的问题是,他饲养的母猪返情率高,这种状况使他损失不少。这次会上他了解到,一种新型的产品能解决这个问题。研讨会结束后,梁先生对记者说:“今天不仅找到了答案,还学到了不少生猪防病治病的知识,心里不再像以前那么茫然了。”
南宁市柳沙公司的农先生遇到的问题是猪病的防治,他认为目前抗生素的疗效不够好,陈清明教授“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观点,让他颇有启发:就像人一样,营养的供给相当重要,只有营养全面了,生猪才能提高体质和免疫力,免疫力强了病也自然少了。
来自玉林的文先生从2005年开始养猪,值得庆幸的是,他只经历过养猪的“大起”而没有遭遇过“大落”。去年赚了几十万元的他,最担心的是今后猪价的走势,陈清明教授的一番预测给他吃了“定心丸”。陈清明向养殖户们分析了近10年来养猪业经历的3个盈利周期,认为从去年5月后出现的盈利周期将持续到2009年的上半年,这个预测也让与会的所有养殖户们看到了养猪的“钱”景。文先生说:“到明年上半年,我至少有3批、近千头猪出栏,又可小赚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