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夏季和初秋气温高、湿度大,中北部近年来夏季气温也很高,这对集约化高密度饲养下的母猪产生极大影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母猪产生剧烈的热应激反应,生产性能和饲养效益也随之下降,给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本文就热应激对母猪生产的影响及规避热应激的营养措施与饲养管理措施做一综述。
1 热应激对母猪的影响
母猪的耐热能力差,适温区较窄,对饲养环境要求较高,有关学者提出的母猪饲养环境的适宜温度范围见表1。当环境温度超过20℃,母猪开始感到不适;当温度超过27℃并维持2-4天而不采取降温措施,母猪的繁殖性能受损(Myer,2001)。当温度超过35℃,母猪的繁殖性能显著降低(Almond,2005)。
表1 母猪饲养环境的适宜温度范围 (℃)
类别 |
适宜温度 |
最高温度 |
最低温度 |
资料来源 |
空怀及孕前期母猪 |
13~19 |
27 |
10 |
Black等,1993 |
孕后期母猪 |
16~20 |
27 |
10 |
Black等,1993 |
妊娠母猪 |
18 |
27 |
10 |
Myer等,2001 |
泌乳母猪 |
18 |
27 |
13 |
Myer等,2001 |
泌乳母猪 |
15~21 |
32 |
15 |
Mc Farlane等,1993 |
泌乳母猪 |
16~18 |
- |
- |
王新谋,2001 |
1.1 热应激对妊娠母猪的影响
热应激干扰了妊娠母猪正常的内分泌机能,高温下母猪子宫内分泌功能失调,干扰孕酮和雌二醇分泌平衡,导致排卵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下降,同时外周血液循环加强,使身体内部的血液供应量减少,影响蛋白质合成,使胚胎营养不足,可能是导致胚胎存活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崔恒宓,1990;龚振明译,1988;Black,1993)。潘建治等(1994)测定热应激条件下,妊娠母猪外周血清孕酮低于对照组(适宜温度),雌二醇水平则高于对照组。Liao(1994)研究表明,在妊娠的前24天,每天14:00- 17:00时间段舍温34℃,其它时间段(8:00-14:00和17:00-8:00)逐步降低到25℃,或妊娠的30天后,每天24小时舍温一直维持33℃的热应激,对妊娠母猪胚胎成活率无明显影响。然而,妊娠早期37-40℃剧烈的热应激显著降低了胚胎的成活率(Edwards,1968;Omtvedt,1971;Wildt,1975),其幅度可高达30-40%(Crutis,1981)。另外,热应激时促性腺激素(LH和FSH)分泌减少,导致输卵管和阴道的收缩不力和紊乱,影响受精卵的运送和分娩过程,妊娠后期热应激导致死产仔猪数增加(Renaudeau,2003a;Flowers,1990;Gross,1989;王钰龙,2005)。
研究表明,热应激降低母猪的受胎率及产仔数(见表2)。高温季节与常温季节相比,可使母猪的受胎率降低7%以上。高湿加剧了高温对母猪产仔数的负作用(Annop,2005)。
表2 环境温度对母猪受胎率及产仔数的影响
资料来源 |
环境温度(℃) |
受胎率(%) |
产仔数(头) |
Tummaruk等(2000) |
高温(7-9月) |
76 |
|
常温(其他月份) |
83 |
|
Maksimovic(1983) |
高温(7-8月) |
80 |
|
常温(其他月份) |
87 |
|
Serres(1992) |
26 |
90 |
|
33 |
78 |
|
郁丙贤等(1994) |
4-7 |
85以上 |
10.3 |
26-29 |
80以下 |
8.2 |
曹义生等(1989) |
低于30 |
88.75 |
9.3 |
高于30 |
61.9 |
6.7 |
李玉掀 (1996) |
15 |
90.05 |
|
25 |
62 |
|
潘建治等,1994 |
14.25 |
100 (初产) |
10 |
28.49 |
50 (初产) |
6.5 |
陈景仁,1995 |
13.4 |
85.6 |
9.7 |
23.2 |
92.7 |
10.5 |
28.2 |
83.8 |
9.1 |
朱相如,2004 |
高温(7-9月) |
84.55 |
9.47 |
常温(其他月份) |
90.98 |
9.8 |
应启石等,1994 |
6-10.9 |
|
10.40 |
16-20.9 |
|
9.73 |
26-30.9 |
|
9.24 |
31-35.9 |
|
8.34 |
36-37.9 |
|
6.46 |
1.4 热应激对泌乳母猪的影响
热应激特别是高温、高湿季节对泌乳母猪影响最主要是降低了母猪的采食量,进而引起营养供给不足,导致母猪泌乳量下降、仔猪增重降低、母猪过渡动用体储备、体重损失过多、断奶后再发情间隔延长(Schoenderr等,1989;Vidal等,1991;Spencer等,2003;Quiniou,1999;Renaudeau,2001a,b;Johnston,1999;Gourdine,2006)。董国忠等(2005)通过试验计算出舍温与泌乳母猪采食量之间的回归方程Y=6.5162-0.0786x (r2=0.4385)。Lynch(1977)报道,在21~27℃范围内,产仔舍温度每增加1℃,泌乳母猪采食量降低0.1kg/d。Stansbury等(1987)报道,在18-30℃范围内,环境温度每增加1℃,泌乳母猪采食量降低0.2kg/d。
有关环境温度对泌乳母猪采食量、泌乳量和仔猪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见表3,统计表3结果,热应激(28-32℃)与适温条件(18-22℃)相比,可使泌乳母猪哺乳期采食量降低40%、泌乳量减少25%、体重损失增加2.6倍,使仔猪增重减少达20%。采食量和产奶量降低也是泌乳母猪为了减少产热、增加散热的结果,热应激时,母猪皮肤血流量增大,进入乳腺的血液减少,合成乳汁所需要的养分也就减少,泌乳量降低。采食量降低40%和产奶量降低25%可使热产量减少20%(Renaudeau,2003b;Black,1993;Perez和Trottier,2001)。
表3 环境温度对泌乳母猪采食量、泌乳量和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资料来源 |
哺乳期(天) |
环境温度(℃) |
母猪 |
仔猪 |
采食量(kg/d) |
体重变化(kg) |
背膘变化(mm) |
泌乳量(kg/d) |
日增重(g/d) |
窝增重(kg/d) |
Schoenderr等,1989 |
22 |
20 |
5.90 |
-2.6 |
- |
8.34 |
206 |
1.88 |
30 |
3.36 |
-15.9 |
- |
7.47 |
182 |
1.64 |
Vidal等,1991 |
27 |
22 |
7.72 |
-6.4 |
+2.2 |
10.21 |
226 |
2.21 |
30 |
4.95 |
-21.0 |
-3.0 |
6.64 |
167 |
1.53 |
Johnston,1999 |
26 |
19 |
6.38 |
-14.0 |
-2.3 |
- |
- |
2.11 |
28 |
4.19 |
-33.7 |
-3.4 |
- |
- |
1.74 |
Quiniou,1999 |
21 |
18 |
5.67 |
-23 |
-2.1 |
7.49 |
244 |
2.46 |
29 |
3.08 |
-35 |
-3.5 |
6.18 |
189 |
1.94 |
Renaudeau,2001a,b |
28 |
20 |
6.65 |
-16.3 |
-3.2 |
10.43 |
272 |
2.91 |
29 |
3.83 |
-33.7 |
-4.0 |
7.35 |
203 |
2.15 |
Spencer等,2003 |
19 |
21 |
7.97 |
+1.8 |
-2.0 |
10.10 |
245 |
1.75 |
32 |
4.83 |
-16.6 |
-3.4 |
6.88 |
218 |
1.42 |
热应激还影响了泌乳母猪的代谢和内分泌,特别是甲状腺素、皮质醇、血清促黄体生成素和泌乳刺激素的分泌,进一步降低了泌乳母猪的繁殖性能(Messias de Braganca,1998)。热应激使泌乳母猪血清促黄体生成素在第24天时LH脉冲频率降低(Barb等,2001)。Biensen等(1996)报告,炎热条件下整个泌乳期间母猪体内雌二醇浓度都比适温低,这与断奶至再发情的间隔时间延长有关。热应激提高了催乳素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反应,降低了甲状腺素的浓度(Prunier等,1997)。
但是,不同品种母猪对高温的耐受程度不同。Gourdine等(2006)研究发现在泌乳期间,26℃条件下与23.8℃相比,克里奥尔母猪(Creole)体重损失17kg, 而大白母猪体重降低12 kg,克里奥尔的哺乳仔猪体重增加192g/d,大白的哺乳仔猪体重增加215g/d,大白母猪对高温的耐受能力高于克里奥尔母猪。
2 改善热应激母猪生产性能的营养措施
2.1 减少碳水化合物,增加脂肪
饲粮高营养浓度有助于克服因热应激降低母猪采食量而导致的损失,Dove(1994)研究表明,炎热季节下提高饲粮营养浓度,尽管采食量有所下降,但母猪净能和蛋白质摄入量显著增加,母猪和仔猪的性能都得到改善。在饲粮中添加油脂有利于提高饲粮的营养浓度、增加能量摄入。因为油脂的单位能值高于碳水化合物。此外,碳水化合物的体增热大于脂肪,前者占代谢能的10%~15%,后者则占5%~10%(周利华等,1996),部分原因是由于纤维在后段肠道中发生微生物发酵导致体热产生量增加而造成的,因此在妊娠母猪及泌乳母猪饲料中增加脂肪、降低纤维含量可以降低产热量(Famer,2002)。而添加脂肪一般在妊娠后期和哺乳阶段。添加脂肪提高饲粮营养浓度时同时要注意增加其它营养成分的含量,并要特别注意油脂的新鲜度。
Stahly(1979)报道,在受热应激的妊娠母猪饲料中添加适宜的脂肪,能够提高日粮能量水平,防止母猪的营养状态下降,保证妊娠后期胚胎正常发育。在妊娠最后2周给母猪喂6%的动物脂肪,新生仔猪活重提高10~12%,每年每头母猪的哺乳仔猪成活数增加1.5~2头(李锦钰,2000)。
大量研究报道,热应激条件下在泌乳母猪饲料中添加脂肪,能提高仔猪增重,还显著提高泌乳量,并且乳脂量也有提高的倾向(Schoenherr等,1989;Christon等,1999;Quiniou等,2000)。Renaudeau等(2001a,b)在低蛋白饲粮(15%粗蛋白)中添加脂肪,未能改善母猪的泌乳性能,但能缓解热应激对体失重的有害作用,见表4。此外,饲粮中纤维含量高会降低泌乳量,应适当降低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Schoenherr等,1989)。Renanudeau等(2003a)发现在热应激条件下,饲粮中含高水平纤维(20%)降低了消化能摄入量,增加了泌乳期的体重损失。
表4 低蛋白饲粮中添加脂肪对泌乳母猪的作用 (Renaudeau等,2001a,b)
|
|
|
|
|
|
|
|
|
|
|
|
|
|
|
|
温度(℃) |
20 |
29 |
29 |
日粮蛋白质含量(%) |
17.6 |
17.6 |
15.2 |
日粮粗脂肪含量(%) |
2.5 |
2.5 |
6.2(4%大豆油) |
背膘厚变化(mm) |
-3.7 |
-4.5 |
-3.6 |
母猪空体重损失(g /d) |
-627 |
-1503 |
-1179 |
仔猪窝增重(g/d) |
2933 |
2150 |
2046 |
采食量(g/d) |
6707 |
3560 |
3862 |
哺乳7-27日消化能摄入量(MJ) |
112.5 |
56.3 |
65.2 |
2.2 调节饲粮蛋白质水平,补充氨基酸
Renaudeau等(2001a,b)研究认为,在热应激条件下(29℃对20℃),将饲粮粗蛋白水平由17.6%降低至14.2%并补充晶体氨基酸,提高了泌乳母猪的采食量、减少体重损失,但对仔猪的生长性能无影响。然而,Johnston(1999)试验表明在热应激条件下(29.2℃对20.4℃),将饲粮粗蛋白水平由16.5%降低至13.7%并补充晶体赖氨酸,对泌乳母猪的采食量、体况、繁殖性能和仔猪生长性能均无显著影响。分析上述两试验的饲粮可知,前者各氨基酸水平高于后者,并且低蛋白饲粮补充了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使这些氨基酸能满足需要,而后者只补充赖氨酸,部分氨基酸不足。这可能是两试验结果不同的原因。Frank(2001) 研究认为,在热应激条件下,通过降低泌乳母猪饲粮粗蛋白质含量而添加合成赖氨酸的方法,降低了饲粮氨基酸的过量,结果改善了其仔猪的性能(改善35%)。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考虑,应在满足必需氨基酸需要的基础上降低饲粮粗蛋白水平,否则更加剧了营养的不足。
研究表明,精氨酸对母猪和哺乳仔猪都很重要(Wu,1999;Wilkinson,2004;Kim,2004),精氨酸也可提高动物的抗应激能力。Perez Laspiur(2001)研究表明,将热应激母猪饲粮中精氨酸水平由0.96%提高到1.73%(Arg:Lys由1:1提高到1.8:1),降低了泌乳母猪的体重损失、提高了饲料利用率,但对母猪采食量和仔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
2.3 添加维生素
大量研究证明,热应激条件下给动物添加大量的维生素A、E、C等有助于动物抵御机体的热应激损伤,从而减少热应激带来的危害(张永泰,2002)。母猪配种后的前4周胚胎存活率与血清中孕酮呈正相关,而维生素A可提高血清中孕酮的浓度,从而提高胚胎存活率(刘振伟,2004)。Bonnette等(1990) 研究表明,30℃条件下,在泌乳母猪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 220IU/ kg,能显著提高饲料效率,提高绵羊红细胞抗体滴度。
母猪在妊娠中期开始合成维生素C,妊娠后期母猪的维生素C向胎儿和乳腺转移,妊娠后期胎儿维生素C含量增加,初乳和常乳富含维生素C。然而,Greer(1987)研究表明大剂量添加维生素C(4g/d)对热应激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生长性能无益。吴正杰(2005)认为在泌乳母猪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 100~150mg/kg,可缓解热应激。在实际生产中,高温季节,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 300mg/kg,有助于缓解妊娠母猪的热应激反应。
2.4 添加电解质
高温时,猪体内的钾和碳酸盐的排出量增加, 钠和氯的排出减少,影响了机体的电解质的平衡,热应激母猪日粮中添加碳酸氢钠可以提高血液的缓冲能力,维持机体酸碱平衡状态,提高猪抗热应激能力。Dove(1994)炎热季节下将泌乳母猪饲粮的电解质平衡值由130mEq/kg调节到250mEq/kg,提高了仔猪的生长性能。
3 改善热应激母猪生产性能的饲养管理措施
3.1 采用降温系统
(1)采用滴水降温:将滴水降温系统安装在母猪肩部上方,在母猪头部上方至颈肩区进行低流量滴水降温,滴水速度为2-3L/h,降温效果见表5。
表5 母猪滴水降温效果
指标 |
Biensen等(1996) |
McGlone等(1998) |
滴水组 |
对照组 |
滴水组 |
对照组 |
呼吸率(次/min) |
28.5 |
63.60 |
42 |
79 |
母猪哺乳期失重(kg) |
-3.79 |
-17.48 |
-9.2 |
-27.1 |
哺乳期采食量(kg/d) |
5.74 |
4.79 |
6.6 |
5.0 |
断奶窝重(kg) |
56.0 |
51.0 |
60.3 |
55.0 |
Dong(2001)比较了地道通风(TV)+头区垂直通风(HZV), TV+HZV+滴水降温(DC), TV,TV+DC,传统水平通风(HAM), HAM+ DC对泌乳母猪的降温效果。结果表明,在降低母猪体温方面,TV+DC 或TV+HZV+DC效果最佳,TV+HZV或TV次之,HAM+ DC最差。在降低母猪呼吸率方面,DC+TV降低42%, DC+TV+HZV降低41%,DC+ HAM降低22%。DC+TV从经济上看最有效。
McGone(1988)比较几种降温方式的效果,见表6,后颈部滴水+鼻部浇淋方式显著改善了泌乳母猪的采食量。
表6 不同处理对泌乳母猪日采食量(kg/头/d)的影响 (30℃) McGlone(1988)
对照(未作处理) |
后颈部滴水 |
鼻部浇淋 |
后颈部滴水+鼻部浇淋 |
3.99 |
4.86 |
4.92 |
5.84 |
(2) 应用湿帘风机降温系统。主要是靠蒸发降温,也辅以通风降温的作用。由湿帘(或湿垫)、风机、循环水路及控制装置组成。湿帘降温目前比较适用于公、母猪舍,成本也比较低廉,市场上有现成的产品在销售。应用于泌乳母猪舍降温效果见表7。
表7 夏季安装与未安装降温系统对母猪断奶后性能的影响 John Behan(1998)
性能指标 |
无降温装置 |
有降温装置 |
母猪断奶后日采食
(兆焦消化能) |
42 |
54 |
断奶至发情间隔天数 |
6.7 |
5.9 |
( 3) 采用喷雾降温,喷雾降温的方法只能用于配种舍和妊娠舍,而且要与风扇通风相结合。
也可在屋顶喷水,定时冲淋猪身体,有一定效果。在猪舍之间种植隔离林带,在裸露地面种草栽花,采用遮光布,可减轻热辐射,降低环境及猪舍内气温。
3.2 合理安排饲喂
热应激条件下,泌乳母猪的进食高峰期主要在07:00-13:00和17:00-23:00(Renaudeaua,2002)。因此,要将饲喂时间调整到早晚比较凉爽时,尽量避开炎热的时间投料,并增加饲喂次数,夜间加喂1-2次饲料,根据采食情况调整饲喂量,泌乳母猪产后7天开始要让其尽量吃饱。可采用投料记录卡或定量的加料器,及时了解母猪的实际采食量。将干喂改为湿喂,可增加猪采食量约18%(Neil,1996)。
3.3 供给充足的饮水
高温环境猪主要依靠水分蒸发来散失体热,而且清凉饮水在消化道内升温可使母猪机体降温。夏季母猪饮水需求量加大,饮水不足降低母猪的生产性能(Leibbrandt,2001),见表8。
表 8 夏季饮水的水流速率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Leibbrandt(2001)
哺乳时间(天) |
水流速率(ml/min) |
母猪采食量(kg/d) |
母猪哺乳期体重损失(kg) |
21 |
700 |
3.50 |
-13.86 |
70 |
3.11 |
-21.00 |
妊娠母猪:摄食料、水之比为1:3-4,高温时可达 1:5-6。Close和Cole(2000)认为一头妊娠母猪需水10-30L/d,妊娠母猪需要的水流速度为1L/min。
泌乳母猪:摄食料、水之比为1:3-4,高温时可达 1:6-8。一头泌乳母猪的饮水量,Lighfoot(1978)报道为12~40l/d,平均18L/d;Bauer(1982)报道为20 L/d;Riley(1978)报道为25.1 L/d,高温下要30 L/d以上;Close和Cole(2000)认为需20-60L/d,泌乳母猪需要的水流速度为1.5-2L/min。
3.4 早期断奶
早期断奶可减少母猪的体重损失,结合使用乳猪教槽料还可改善仔猪的生长性能。Spencer(2003)研究了21℃和32℃条件下14d和19d 断奶的效果,见表9。
表9 21℃和32℃条件下14d和19d 断奶对泌乳母猪和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21℃ |
32℃ |
断奶日龄(d) |
14 |
19 |
14 |
19 |
母猪采食量(kg/d) |
7.03 |
7.97 |
4.43 |
4.83 |
母猪哺乳期体重损失(kg) |
+7.21 |
+1.80 |
-10.1 |
-16.6 |
19日龄仔猪体重(kg) |
7.89 |
7.00 |
7.75 |
5.81 |
此外,适当减少饲养密度,提供足够的空间,延长照明时间,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母猪的热应激(Prunier,1994)。 |